回覆列表
  • 1 # 隴右觀察

    吃貨很多,但那個又詳細寫了吃的料理吃的過程吃的感受呢?

    顯然記錄很重要,蘇東坡有《東坡志林》,袁枚有筆記。

  • 2 # 說健康侃歷史談哲學

    蘇東坡是豪放派詞人,發明了東坡肉,後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與民間人士接觸多了自然接地氣,少不了美食消愁。袁枚是性靈派詩人,其人放蕩不羈,對生活充滿熱愛,自然對美食也研究不少。

  • 3 # 秉燭讀春秋

    蘇東坡的詩想必大家很熟悉吧?“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蘇軾《赤壁懷古》。

    蘇東坡不僅是文人騷客加政客,而且還是一枚吃貨,有道是:“四川出吃貨,東坡數第一。”(東坡是四川眉山人)

    東坡不僅詩寫的好,而且對美食頗有研究,他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每次被貶一地,第一件事就是發現當地的美食,隨後大快朵頤,無論順境亦是逆境,都不改吃貨的本色。

    話說公元1079年七月,因為“烏臺詩案”蘇東坡第一次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烏臺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說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蘇軾二話不說當七品芝麻官去了。人逢逆境要轉移自己的痛苦,不要總是自艾自怨,跌倒了哭著爬起來。蘇軾就是個堅強的人。上帝關上一扇窗,卻為他打開了一扇門。仕途不暢,反而成就了他的美食美名。

    到任不久,他發現當地的豬肉很便宜,但是很少有人吃,這讓蘇東坡很納悶,一打聽,原來老百姓不會做,勉強做出來就連狗都不吃。於是蘇東坡就親自試驗,查資料,訪名廚,要實實在在為百姓做點事,自己也開開葷。

    很快,蘇軾就告訴大家如何製作: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火到豬頭爛)接著他又寫了一首打油詩。

    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黃州老百姓紛紛按照蘇軾的方法去做,結果做出的豬肉肥而不膩,好吃看得見。色香味俱全。由於是蘇東坡發明的,於是命名“東坡肉”。 後來,東坡去杭州當官,連帶著“東坡肉”也跟著沾光,成了杭州名菜,延續至今。

    過了n年後,蘇軾再次被貶,原因是以前起草的檔案中有譏斥神宗之語,其實就是一個黨爭的犧牲品。

    這次被貶惠州,就是現在的廣東省惠州市,與深圳和東莞相鄰,不過在北宋時期,這地方是蠻荒之地。蘇東坡被貶惠州後對這裡影響很大,“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說的就是這事。

    和以往一樣,除了對新的崗位兢兢業業之外,東坡又為惠州百姓留下了幾道美食。

    東坡屢次被貶,他的女人們紛紛離他而去,只有侍妾王朝雲對他不離不棄隨他來到了惠州,北方人對南方水土不服,朝雲日漸消瘦,東坡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他就把東坡肉進行了再加工,,精選橫瀝土橋梅菜芯,上好五花肉,經過煮、炸、燜、蒸等工序,原湯勾芡,肉爛味香,肥而不膩,鹹中略帶甜味。這道菜是東坡首創的,所以也叫:“梅菜扣肉”朝雲在東坡精心調養下,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神采。這道菜後來經過當地的廚師傳播,“梅菜扣肉”成了惠州三大名菜之一。(梅菜扣肉與鹽焗雞、釀豆腐被稱為“惠州三件寶)。

    惠州多近海,百姓亦常食海鮮,蘇東坡結合養生,自創了一道以魚翅、蝦、蟹為主料的海鮮羹,常與羅浮山道士一起分享,東坡將這道海鮮羹取名為“會群仙”。

    “宏志雞”是一道傳統的客家名菜,相傳這道菜正是蘇東坡和侍妾朝雲所傳。

    蘇東坡初到惠州時,情緒低落,侍妾朝雲理解他的心情。變著花樣為他做美食,要想得到一個人的心,必須抓住他的胃,朝雲深諳此道。

    一天,王朝雲看到幾隻剛學會打鳴的小公雞在院子撒歡,突發靈感,殺了一隻,用香料藥材和雞一起燉煮,之後撈出,趁熱用糖汁塗滿雞身,晾乾後改刀裝盤。

    這道菜讓蘇東坡耳目一新,食後甚覺鮮美,心情十分高興,便問起如何做的?朝雲乘機開導說:“妾最愛嶺南晨曦,妾今日早起看晨曦,見到公雞在昂首打鳴,就做了這道菜。正要老爺給取個菜名。”東坡若有所思道:“好一個宏偉志向,就叫宏志雞如何 ?”從此,宏志雞成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美食了。很快就傳入了客家民間,成為客家人婚姻嫁娶的必備名菜。後來菜名在流傳中慢慢成了“紅子雞”,但它至今仍是惠州名菜。

    東坡的人生,除了奮鬥,就是美食,在東坡事業剛有起色時,第三次由被貶儋(dan)州(今海南省)。 

    這次被貶的原因比上次更簡單,新派雖然已經在朝廷中佔了上風,但是為了將舊派徹底壓制,新派對舊派進行了一次大清洗。蘇軾這個老頑固自然被貶之列。這一次發配的更遠,到了蠻荒之地海南了,再遠點就到南越國了。

    蘇軾一到海南,馬不停蹄,衣不解帶直奔荔枝園而去,在北宋京城開封做官時,他就久違海南荔枝大名,由於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特別愛吃荔枝,玄宗為了從海南運新鮮的荔枝,專門修了荔枝道。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

    如此高調的大名,講真蘇軾嚮往美食荔枝久矣。這次被貶,蘇軾因禍得口福,痛痛快快的美餐一頓,然後詩興大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大發感慨,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蘇軾廣吃了,還沒喝呢。有東坡肉做下酒菜,酒何在?海南那時候人們還不會釀酒,怎麼辦?說幹就幹,蘇軾自己釀酒,為朝廷效力不落好,管他娘呢!釀點小酒再開展工作,反正婆罐子破摔,還能怎樣?

    蘇軾原來被貶黃州時就親手釀過酒,但口感不好恭維,據說河東獅吼中的陳季常喝了他送來的酒後總拉稀。以後說什麼也不喝了。

    後來被貶惠州時,東坡繼續研究做酒工藝。這次被貶海南,也是自己晚年做酒了,機會不多了。經過潛心研究和實地考察,他發現海南盛產天門冬這種中藥材,他想到了用天門冬釀酒因為海南是熱帶雨林氣候,雨季頻繁,地表潮溼,因此瘴氣流行。生活在其中,容易燥溼身熱,感冒風寒,陰氣重,使人打不起精神來。而天門冬具有養陰清熱,潤肺,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 所以東坡把天門冬引進釀酒工藝裡,最終釀成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罈酒――天門冬酒。(請看下篇吃貨袁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十大獅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