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朋友長存
-
2 # 南京泰斑車業有限公司
沒有辦法,如果你是黑社會活鬧鬼去找他家人理論,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就告訴老師,教育自己小孩遠離這種欺凌霸市的小孩
-
3 # 慄志上門1對1
有時候小孩"懦弱"的性格,和伴隨的“窩囊”的行為常常讓媽媽異常憤怒。
身為父母,看到孩子被欺負了,心裡肯定會不舒服,更讓人耿耿於懷的是寶寶的怒其不爭——咋就不知道還手呢?
有時候說了很多傷自尊的話,膽小鬼、窩囊廢、不中用、愛哭鬼等等,甚至動手打孩子,會發現依舊沒啥用處,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尋根溯源。
孩子為啥會表現得如此窩囊?
孩子身上的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折射,通常這兩種教養方式容易養出“窩囊”的孩子。
一是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只有一兩個孩子,全家人都圍著寶兒轉,孩子該喝水了,不用孩子自己張口,水杯就已經端到了嘴邊;孩子吃飯,有爺爺奶奶追著喂;孩子走路摔了一跤,還沒等孩子反應過來,家長就一把給抱了起來……
凡事都替孩子去做了,孩子就缺少了鍛鍊的機會,也就失去了自我保護的能力了。
孩子在一歲以後,就逐漸產生了“自主性”意識,他們會不斷地嘗試探索,比如,將球放進桶裡,再拿出來,反反覆覆地進行,不厭其煩,他們這樣做是想知道外界的哪些東西是他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東西又能控制他們自己,他們是怎樣與外界聯絡起來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有了強烈的個人操控感,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在探索與嘗試的過程種,逐步樹立起信心,從容地應對生活種的挑戰。
美國“新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這個年齡兒童的自主性的發展,如果兒童的探索行為不被允許,不能獲得個人控制感和對外界施加影響的認識,他們就會產生一種羞怯和懷疑的感情,對自己感到不確定,變得依賴於他人。
從表面上看,過度保護孩子可以讓孩子免受一些傷害,但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束縛了孩子的手腳,讓孩子無法獨立起來。當他們在遇到外界的一些困惑,比如有孩子動手推了他們一下,搶走了他們的玩具時,他們就會不知所措,像個受驚的小兔子一樣瑟瑟發抖了。
二是父母比較強勢,經常被要求無條件服從的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們在樓下玩,看到兩個孩子正在下五子棋,有一個小女孩每走一步,都要用餘光看一眼她的媽媽,小心翼翼地,有好幾次女孩剛要把棋子落下去,她媽媽就喊道:別放這裡,放這裡就輸了。後來,這個女孩還是輸了,她媽媽就很生氣地說:叫你聽我的你不聽,怎麼樣?輸了吧!
下棋,本來是孩子們很輕鬆很愉快的一個遊戲,因為這個媽媽的介入,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中國的父母總喜歡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聽話。將聽話代替了溝通,如果孩子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反對父母對自己做的安排,就會被當成是不聽話,甚至是上綱上線為大逆不道。
父母強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喜歡命令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經常替孩子做選擇,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不聽取孩子的意見或想法。
如果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就像從小被一根細鐵鏈束縛的小象,即便是長大了,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力量,媽寶男就是如此,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打電話給媽媽。
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他會知道反抗嗎?他從小就學會了逆來順從的,有些孩子即便是外面受了委屈,回家還不敢和父母說,因為父母會罵他們:你個沒用的東西,怎麼就這麼窩囊啊?
幫助孩子改變“懦弱”“窩囊”的方法:
培養獨立人格,是孩子強大的根本
獨立人格是指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擾,他明確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也知道如何去面對挫折與挑戰。
獨立人格是由內向外的散發,而不是外在的塑造。父母該如何培養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呢?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名為《防治校園欺凌,留守兒童扎堆的地區更緊迫》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遭受欺凌的檢出率為16.03%,較城市非寄宿制學校更為嚴重。很顯然,農村寄宿學校是一個充滿“缺失”的典型場域:遠離父母,父母情感支撐缺失。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獨立與他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愛密切相關,如果父母關係很好,很恩愛,而且都很愛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越高,特別是在孩子0—6歲這個心理關鍵期,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有愛、有溫度的家庭環境裡,那麼,就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讓孩子儘早獨立,很早就將孩子推出去,比如,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讓他去讀寄宿學校,上到初中,就讓孩子出國。這不是在鍛鍊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而是讓孩子從心理上感覺被拋棄了。
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會很強,但他們的內心會非常脆弱,因為他們心裡缺少了愛的支撐,從父母那裡未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說,童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才最幸福,也最勇敢,最強大。
二是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
眾所周知,自信對孩子意味著什麼,但自信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孩子透過實踐,在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
有一次,我兒子與幾個比他大的孩子玩,別人搶走了他的滑板車,他想要回來,追著那幾個大孩子跑,可他跑不過幾個大孩子,心裡又急又氣,差點哭了,跑過來找我,讓我幫他要過來。
我對孩子說:“我可以陪你一起去,但你要自己去說。”起初孩子不願意,我明確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必須自己去處理。後來,在我的鼓勵與支援下,孩子要回了滑板車。
如果我代替孩子去做這件事,那麼下次他依然不知道怎麼處理,只會慌亂。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們發生爭吵,就會過去將孩子們勸開,我認為這是不妥的,這是鍛鍊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好機會,為什麼要干涉他們呢?而且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沒有大人們的參與,他們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我認為是培養出一個內心無比強大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孩子。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還有什麼困難可怕呢?
同樓的小朋友總搶我家妞的東西,妞不給他後他就咬和打妞,如果妞打了一下他,他就更用力的打回來,導致現在妞狠懦弱,都不敢去還手,被打了就受著或者是哭。我都快被氣瘋了,讓她去還手她還不要不要的,恨鐵不成鋼,有的時候我都想打她。這可怎麼辦?
回覆列表
性格問題,孩子太自卑太內向了,家長要用心帶了,不要讓孩子老是在家裡玩,多帶他出去走走,多接觸一些人群,同時,對孩子也不要管的太緊了,家鄉的教育方式也許就能決定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