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裡水聲1

    此人有種族歧視之特徵,看不起他族人,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短見之徒也!窮困之時,賣女兒,虧他想得出。何況,朱元璋根本不信此徒,是什麼清官。受腐刑後,隱藏蹤跡,哪來的錢隱居,無臉見人而已。

  • 2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事件回顧

    明朝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官員,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清正廉明,可是背地裡經常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他就是明朝初期的大貪官曾秉正。

    曾秉正的一些表面功夫做得非常棒,而且非常到位,在一些不明就裡或者說根本不懂得觀察行情的人,第1次見到曾秉正必然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廉潔奉公的人,可是相處久了就會發現這個人身上渾身上下都是心眼,而且稍不留神就容易鑽進他設下的套裡面。

    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也是被他的外表所疑惑,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他進行提拔,短短几年時間裡面他就已經搭上了三品官員,在明朝初期大家可千萬不要認為三品官員是一個非常低的官員,因為明朝初期的一品官員基本上死絕了,最厲害的官員也就是二品官員了,當一個三品官員就相當於是二品官員之下最為優秀的官員之一。

    可是曾秉正在當上三品官員之後,絲毫不收斂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被朱元璋的密探和錦衣衛抓捕了他的一些罪行,當朱元璋得知這一切之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樣的一個人欺騙了自己,於是朱元璋大筆一揮直接把他趕回老家讓他去種田。

    這原本沒有什麼,甚至在整個明朝洪武年間,對於這樣的懲罰力度完全可以接受,要知道朱元璋懲治官員,要麼是剝皮,要麼是抽筋,相比趕回老家去種田而言,還是非常便宜的一件事情。

    誰知道曾秉正得了便宜還賣乖,四處宣揚自己沒有錢回家,既然沒有路費,那麼就得湊路費,左思右想之下曾秉正把自己4歲的女兒賣到了青樓,並且賺了一大筆銀子,還沒有來得及動身,就被朱元璋抓到了監獄裡面,最終把自己的丁丁給割去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一個三品官員難道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嗎?朱元璋是不信的,事實上朱元璋也絕對不可能相信,因為曾秉正的犯法記錄全都有,事實上朱元璋甚至都知道曾秉正還存有多少銀子,正是有著這樣的一系列資料,所以朱元璋才確信曾秉承這樣的一系列行為,只是為了給自己打臉。

    事實也正是如此,曾秉正通過賣女兒無非就是為了報復朱元璋,與此同時向天下的官員表明:看,這就是清官的下場,清官到最後不但被皇帝趕回家,甚至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了。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曾秉正有錢,而且還有很多的錢。朱元璋一氣之下便把他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了太監,至此之後就再也不管理他了,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曾秉正因為喪失了某些重要的器官,變得異常落魄,最終消失不見,誰也不曉得他去哪兒了。

  • 3 # 說史聽濤

    朱元璋的父母餓死,而其無席無地,沒法抬埋。他就是在這種殘酷的現實裡被逼參加義軍,然後一步步崛起的。

    建立大明後,他深知民間百姓的不易,也深知苛政猛於虎,為了不重蹈前朝的覆轍,他對整頓吏治非常重視。

    《明朝小史》中記載,官員貪汙錢財六十兩以上者,斬首示眾,還要剝皮食草。朱元璋還專門建了一座剝人皮的皮場廟,官員無不膽戰心驚。

    此人叫曾秉正,江西南昌人,是個滿腹經倫的讀書人。洪武初年,天下大定,國家到處極需人才,朱元璋便讓各地地方官舉薦有學識的人,曾秉正也在其中,不過剛開始也就給了個九品芝麻官,但是曾秉正卻踏踏實實的幹了幾年。

    他的轉折點出現在一次辯論上,古人對天象異變非常迷信,“不有天災,必有天變,不有天變,必有盜賊”。為此朱元璋也心存疑惑,為了解惑,他廣開言路,以天變為題進行了一場全國大辯論。

    曾秉正善思,寫了洋洋灑灑數千言,朱元璋看完大喜,很多觀點與他的想法契合。因此在這場辯論中拔得頭籌。

    官職也翻著跟頭往上升,從思文監丞到刑部主事再到陝西參政。會初置通政司,即以秉正為使。從九品跳躍式的到了正三品。

    要說這曾秉正確實清廉,到了什麼份上,這不罷了他的官要回家了嘛,可是連路費都湊不夠,也許大家都不信,再清官總有俸祿吧,一個三品官的俸祿不夠回家的路費?

    可事實就是如此。明朝官員的俸祿極低,三品官每月也就三十五石,按說也不少了,換成糧食二千餘斤。可老朱無限量發行寶鈔,導致通貨膨脹,這就相當於老朱給官員打了白條,實際拿到手的就寥寥無幾了。

    曾秉正又不搞邪門歪道,不拿灰色收入。僅那點到手的工資還要養家餬口,沒有餘糧也正常。

    朱元璋聽聞曾秉正賣掉幼女的事,覺得他為官多年,怎會沒有一點積蓄?曾經滿口仁義道德,現在竟然違揹人倫賣掉親生骨肉,肯定是個假仁假義之輩,所以抓回來給閹割了。

  • 4 # 觀景說史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成為天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勵志劇,他的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有把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變為既成事實。

    曾秉正為人清廉,上奏得到朱元璋賞識

    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他是一個很有文學的人。在洪武初年,他被人舉薦而到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任學正,學正在古代是主管教育的官職,海州學正於現在縣教育局長類似,屬於九品芝麻官。曾秉正在這個職位上也算是幹得不錯,但要在這份工作上幹一番大事業,還是比較困難的,但給他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以“天變”為由邀請天下所有群臣議事。古人對天象的變異是非常敏感的,就連我們現在所說的“月食”和“日食”現象都認為會有大事情發生。貴為天子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因此就讓天下群臣上疏言事,以解困惑。

    朱元璋讓曾秉正回家,這個三品大員可就犯愁了,因為他的家鄉離京城可遠著呢,但他一介清官卻沒有足夠的盤纏作為路費,思來想去的他做出了一個讓人很無奈的“舉動”把自己僅四歲的女兒賣掉換取路費,準備啟程返回家鄉。

    觀景說:

    明朝初期,像曾秉正這樣的清官還很多,但以他堂堂正三品的大員,居然淪落到賣女兒籌集路費的地步,最後朱元璋還對他處以宮刑,實在是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下場慘烈的曾秉正也是朱元璋時代的一個悲劇。

  • 5 # 老劉品讀歷史

    第一,天下之人會認為朱元璋是個昏庸的君主。如此清官竟然被罷黜,皇帝親小人遠賢臣。

    第二,天下有才之人也會心寒,苦讀數十載,即使做上三品大員也是如此窘迫,對朝廷對皇上失望至極。

    臣民這樣想並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而且皇帝很重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朱元璋也懂得得人心的天下,失人心是天下,所以才會嚴格懲治貪官,得到百姓擁護。那麼為了降低此事件的影響,必須要有個對策,那麼好的對策是對此清官處以極刑。為什麼處以極刑能平復此事呢?我們分析如下。百姓的想法會改變,會怎麼想呢?

    第一,賣女兒的人說明人品不行,即使是個清官也未必是個好官。

    第二,皇上嚴懲賣女兒的行為說明皇上品德高尚。

    所以一個決策瞬間改變了皇帝在百姓中的形象,朱元璋的做法無疑絕妙的!

  • 6 #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處罰的這個“清官”名叫曾秉正,江西南昌人。老朱為什麼要處罰他呢?欲知詳情,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曾秉正從小很聰明,寫得一手錦繡文章,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了仕途,24歲時任海州(今連雲港一帶)學正(學正:文官九品官)。

    洪武初年(1368年),老朱剛登基不久,南京周邊發生了地震,現在咱們都知道這屬於正常的地殼變化。但古代不懂科學,以為是天有異象。

    當時老朱很恐慌,他也解釋不清為什麼地震,於是就擬了一道“天象有變”的題目,召集全國書生髮表論文探討這個問題。

    曾秉正參加了答辯,結果他的文章妙手天成。從論點、論據吹捧老朱是真龍天子,“天變不足畏,人變才可怕”,天象異常是上天的安排云云。

    老朱一看吹捧自己的文章,加之拍馬屁拍得“潤物細無聲”,於是龍顏大悅,馬上改任曾秉正為刑部主事。

    也就是說從九品芝麻官直接提拔為正六品的司法官員。

    曾秉正連升三級,可見拍對馬屁升官並不難。

    曾秉正為官還是不錯的,基本做到了兩袖清風。

    朱元璋最恨貪官汙吏,一經查出必施雷霆打擊——剝皮實草,以儆效尤。對曾秉正這樣的清官一再提拔。

    經過十年的努力,曾秉正擢升為陝西參政(正三品)。

    然而好景不長,曾秉正因犯事惹怒了老朱,被一抹到底,趕回江西老家務農。

    此時曾秉正犯難了,從陝西回江西路途遙遠,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官竟沒有回家的路費。怎麼辦呢?

    思來想去沒辦法,就把自己4歲的小女兒賣了,等他拿上錢準備回家時,老朱聽到了訊息,一怒之下把曾秉正的閹割了,曾秉正羞愧滿面,覺得沒臉回老家就此失蹤了。

    (曾秉正)貧不能歸,鬻其四歲女。帝聞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終。

    事情經過講完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三品陝西參政居然沒有積蓄,沒有回家的路費你信嗎?

    反正我不信,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信。

    老朱把曾秉正閹割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老朱自認為給的官員俸祿不低,即便不貪汙,正常養家餬口薪俸綽綽有餘,這是老朱經過多方了解得出的結論。

    明朝三品官的年俸是312石米,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收入。一石合大約現在的160斤,312石合49920斤,按時價一斤米4元計算,曾秉正一年的年薪在199680元,也就是有將近20萬的收入。

    老朱心裡明白,曾秉正不可能沒有回家的路費,他騙不過老朱。

    二、老朱認為曾秉正是一個偽君子。大家想一想,連自己女兒都不愛的官員,有可能愛老百姓嗎?有可能愛民如子嗎?

    曾秉正賣女籌路費打得是老朱的臉,打了朱元璋同時抬高了自己的身價。曾秉正自以為很聰明,老朱一眼看透了他的內心。

    老朱心想:“想讓我收回成命表揚你清官,想得美!”

    最後一點是老朱最恨曾秉正不能吃苦,當年我老朱要飯走遍了全國,我也身無分文,不一樣活得好好的?

    被罷官了就賣女兒,給誰甩小臉子啊!如果我是你,就是要飯也要把女兒拉扯回到家,沒這點決心能成為好官嗎?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朱元璋一怒之下處罰了曾秉正,所以大家不要看到表面現象,老朱看人眼光獨到,一眼看出曾秉正是一個假清官。

  • 7 # 瀚海說史

    朱元璋沒有那麼殘暴,不會整這種“莫須有”的罪名,清官回家沒有盤纏,朱元璋就下令處罰?提問明顯有誇大、誤導之疑。

    事情真相是什麼呢?我來敘述一番。

    本文的主人公叫作曾秉正,是一個清官,江西南昌人,很有才學,卻略帶書呆子氣質。他認定一件事情,八頭牛也拉不回來,朱元璋都沒辦法。

    曾秉正還有個特點:剛正不阿。他常常指正朱元璋的施政策略,認為錯的,不顧朱元璋的臉面,會直接指出來。朱元璋對其不喜,但出於惜人才重人才的角度,曾秉正的官職反而是越來越高。

    這就讓曾秉正有點恃才傲物了,常常滿嘴跑火車,把自己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一一上奏給朱元璋。直到某一天,曾秉正的一份1500字之多的奏摺讓朱元璋忍無可忍,有了罷免其官職的想法。

    這份奏摺內容如下:

    “……貴陽賤陰,春秋之法內中國而外夷狄,蓋中國者陽也,夷狄者陰也。臣竊觀近來蒙古、色目之人,多改為漢姓,與華人無異,有求仕入官者,有登顯要者、有為富大賈者。古人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得無隱伏之邪,心懷腹誹之怨諮?宜令複姓,絕其番語,庶得辨認……”——《太祖實錄》

    這份奏摺是什麼意思呢?曾秉正竟然建議朱元璋實行“華夷之辨”,將“蠻夷”比如蒙古人、色目人這類“漢化”的人劃分出來,勒令其恢復其“蠻夷”身份,區別對待。

    這就讓朱元璋難以接受了。朱元璋深知守天下比打天下更難,故稱帝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鬆懈,一心想著儘快使國內穩定下來,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曾秉正的這個“華夷之辨”不亞於一顆“暴動”的炸彈,將再次激發國內矛盾,使難得“統一”的大明朝再次陷入混亂,甚至發生難以遏制的動亂。

    曾秉正的想法很搞笑,打天下時可以利用這些“蠻夷”,守天下時這些蠻夷就是動亂之源,應該將其扼殺。

    朱元璋看著這份奏摺,看著曾秉正,分分鐘想要暴揍其一頓,最後還是忍了下來,此後對其再也沒有好臉色。

    沒曾想,曾秉正就是一個不消停的人,之後不久就再次惹得朱元璋大怒,原因竟是忤逆聖旨,這下好了,曾秉正被罷免官職,勒令歸鄉。

    按理說,此後朱元璋在朝,曾秉正在野,不會再有交集,曾秉正卻是又幹了一件“有傷人和”的事情。

    事情很簡單,前面說過曾秉正是個大清官,所以他歸鄉竟然沒有盤纏,就把自己四歲的女兒賣給他人,來換取路費。

    這事傳到朱元璋耳中,這次朱元璋對曾秉正忍無可忍了:滿口仁義道德,華夷之辨,到頭來你賣女兒的行徑與畜牲有何區別。遂下令,將曾秉正施以腐刑(閹割)。之後,曾秉正不知所謂。

    關於這個典故,史書有詳細記載。

    《明史一百三十九卷 第二十七列傳》:

    瀚海說:

    清官不代表好官,智商不代表情商。不否認曾秉正有才華,但是作為官員,對於當前形勢要有正確的判斷,“華夷之辨”言論的出現,與歷史走向完全背離,不得領導喜歡,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再說賣女兒一事,清官二字不是賣女兒的理由。俗話說,虎毒尚且不食子,曾秉正的做法更類似於“無毒不丈夫”,愧為人父,愧為人,連其心中的“蠻夷”都不如。

  • 8 # 歷史每日說

    曾秉正,南昌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大清官,官至三品通政司,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幹部。但是他身上有一種書生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太過書生氣。雖然為人正直,但多次上書,頂撞朱元璋。朱元璋看在他也是為了明朝著想也就十分寬待他。可是曾秉文不這麼想啊,他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導致朱元璋也認識到錯誤,內心十分得意。於是漸漸的他將朱元璋對他的包容變本加厲,恃寵而驕。終於有一天,朱元璋實在是受不了他囉裡八嗦,一氣之下罷了他的官,讓他回老家南昌去了。

    這也就是後來朱元璋下令處罰曾秉正的起因。那為了什麼事情要處理清官呢?說起來朱元璋這次處罰是對曾秉正太過失望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內心到底有多氣憤,那為何要處罰這麼重呢?

    朱元璋痛恨賣女行為

    朱元璋從小就是在貧民窟里長大,祖孫三代給地主打工,為了生存,受了不少冷眼也見過不少事,而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官的十分不作為,貪官汙吏橫行。所以在朱元璋心理當官的如果做的事情畜生不如那就是天大的忌諱。而曾秉文當官卻賣女兒的行為觸動了朱元璋那內心深處的紅線,於是嚴厲的處罰他。

    曾秉文賣女或許有自己的苦衷,但虎毒不食子再怎麼樣都不能拿兒女的一生開玩笑,否則再清廉的官只會被萬人唾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茲”衝鋒槍效能優異,為何會從軍中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