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伴隨著尼米茲在瓜達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大獲全勝,1942年年底開始,戰爭形勢正逐步朝著有利於盟軍的方向發展。

    在東亞,136萬日軍深陷中國戰場,無法支援南下作戰。

    在北非,蒙哥馬利經過十天的進攻,擊敗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

    在歐洲,蘇聯終於在斯大林格勒擊敗強大的德國,開始由守轉攻。

    面對新的形勢,美日雙方都面臨新的抉擇,下一步該怎麼辦?

    尤其是瓜島戰役的經驗和教訓,讓美日雙方的陸、海軍將領們意識到,未來戰爭一定是協同作戰的模式,過去各顧各的打法只能自尋死路。

    然而,日陸、海軍通力合作後,進行的一場幾乎無人知道的戰役,卻成了他們難忘的悲劇。

    一、麥克阿瑟報仇心切,美陸、海軍第一次握手。

    日本從瓜島撤離後,戰略方向放在了新幾內亞島。

    因為如果丟掉該島,整個南洋將直接暴露在美軍眼前,到那個時候,別說馬來亞和新加坡保不住,連本土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島上有號稱陸軍精銳的第十七集團軍南海支隊,這支部隊相當厲害。

    他們硬是翻越了海拔高達4000米的斯坦利山,把麥克阿瑟指揮的美澳聯軍打得滿地找牙,只差50公里就能拿下莫爾茲比港。卻因為日海軍都去支援瓜島,後勤無法保障。沒了彈藥,斷了糧食,他們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撤退了。

    這下可讓麥克阿瑟喘了口氣。尼米茲在勝利,而他在逃跑,丟人啊。

    現在他們撤退了,正好給了他一個臺階下。報仇心切的麥克阿瑟按捺不住的想立功,嗷嗷叫的要搶先發動反攻。

    但轉念一想,贏了還好說,要是輸了,這張老臉可往哪兒擱啊。不行,還是要聯合太平洋艦隊一起進攻。

    尼米茲的下一步計劃也是進攻臘包爾,離開陸軍也不好打。

    平日裡,二人經常明裡、暗裡冷嘲熱諷,但現在兩人為了拿下臘包爾,決定放下前嫌,精誠合作。至於以後怎麼樣,打完這一仗再說吧。

    二、積怨已久的日陸海軍也破天荒地達成了共識。

    瓜島的慘敗讓東京開始意識到,美華人在顛覆傳統戰爭打法,他們開始注重陸海協同作戰,越來越依靠航母艦載機,來取得制空、制海權。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想靠拼資源來贏得勝利。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建機場需要三個月,美華人卻只要三天?”

    “我們只能靠人挑肩扛,美華人是用機器造,根本沒法比。”

    這個時候,日本人真是感到害怕了。

    一旦丟掉新幾內亞,憑美國工兵的“超能力”,三天內把整個島變成一個大機場,那個時候,日本的南大門徹底洞開。

    因此,該島萬萬不能丟失。

    守島靠陸軍,後勤補充又得靠海軍,為了國土安全,陸海軍必須放下成見、達成共識。

    然而首次合作的俾斯麥海戰,卻被東京稱為“登比爾海峽悲劇”。

    三、“烏鴉嘴”一語中的。

    1943年3月2日,兩個師團共7000人準備趁著美軍飛機還未能形成威脅,搶先控制新幾內亞。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麼多的兵力,還要跨海運輸,而海上制空權完全在美華人的手裡。

    當時陸軍就有人提出:走近路,有可能被美軍發現,還是多花一點時間,繞道走更安全。

    沒想到,負責制定計劃的一位海軍大佐一臉的不屑:“朋友,你擔心什麼?距離不長,有我們在,你們怕什麼?”

    提問的人,把想反駁的話嚥了回去,又說:“好吧,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結果真的被這個“烏鴉嘴”大佐一語中的。

    第二天,在8艘驅逐艦的護衛下,8艘商船組成的運輸船隊滿載7000官兵,前往新幾內亞。

    結果中途遭到美航空兵的襲擊。8艘運輸船全部被擊沉,8艘護航驅逐艦被擊沉一半,傷亡4600人。

    而美國只損失了2架轟炸機和3架戰鬥機。

    結語

    訊息傳來,東京輿論大譁、一片恐慌。陸海軍雖然通力合作,士氣高昂,也架不住後勤緊張,武器、彈藥、兵力都緊缺。

    他們現在終於明白了,戰爭的勝利除了團結協作,最終還是要靠國家的實力。

    我們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除了“富”還要“強”。

    當下,我們要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透過軍事變革,讓各專業技術兵種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戰鬥力,建設適應未來區域性戰爭的現代化軍隊。

    我們不會主動招惹別人,但是別人來招惹也絕不手軟。

    這就是“強”。

  • 2 # 火舞至極

    因為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互補隸屬,並且海軍的待遇更好給養更好,海軍一直瞧不起陸軍,而陸軍對海軍也同樣無感,他們合作失敗也是必然的!

  • 3 # LongTime常錟

    大家好,我是錟錟,本文個762字,閱讀時間大約2分鐘

    今天我們來聊聊二戰日本陸海軍首次合作,為什麼釀成悲劇?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們先來看看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發展史。

    首先日本陸軍和海軍有矛盾是有深厚的歷史關係的。我們從明治維新開始說起。

    第一、明治維新的主要力量是薩摩藩和長洲藩,如西鄉龍勝,大久保利,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人,均來自薩摩藩和長洲藩。明治政府有兩個主要派系。

    第二、日本改革開始後建立新軍隊的基礎是從薩摩和長洲召集的,薩摩成為海軍,長洲則成為一支陸軍。在明治維新的初期,日本沒有議會,也沒有憲法。薩摩和長洲有自己的重量,影響日本的政治局勢。陸軍和海軍成為各派系的工具。

    第三、日本海軍學習了英國,日本陸軍則學習法國,普法戰爭後改為學習德國。從那時起,日本海軍和陸軍開始了不同的發展路線。

    第四、海軍和陸軍的發展需要消耗資源,海軍和陸軍對不同的藩閥有不同的利益,特別是在鋼鐵和石油等能源鬥爭中存在許多矛盾。

    第五、在20世紀30年代,由於陸軍的內部矛盾分為保皇派和執政派。在226叛變之後,保皇派被鎮壓,由Tojo Hideki領導的執政黨上臺。陸軍是親德國和義大利,海軍是親英國。陸軍想加入軸心國,海軍反對軸心國,必須要與英美妥協。最後,陸軍佔了優勢壓制了海軍。當時海軍出身的首相米內光政下臺了。而陸軍的東條秀樹成為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陸軍基本上負責中國和南太平洋戰線。海軍負責太平洋及其島嶼前線。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最多,整個軍隊都被摧毀。海軍指責陸軍懶惰。陸軍指責海軍不打勝仗浪費資源。 Tojo Hideki後來擔任陸軍部長,首相,參謀長和其他重要職務,支援陸軍。而海戰部長則成了東條秀樹的擺設。

    圖片: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每回好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