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漢公

    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項羽撤回到烏江時,烏江鎮長已經在等候,他把當時其他的船都燒了,只有一條船,劉邦軍隊是過不了河的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様船待,謂項王日“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以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日“天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亡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自刎而死”——《史記·項羽本紀》

    根據描述,項羽本來是想過烏江的,(撤回路線就是烏江,還跟人問路,被騙“左”導致深陷泥潭)如果項羽回到烏江,也是足以稱王的,但最後沒走,因為他覺得愧疚“無言面對江東父老”

    為什麼會愧疚呢?得從頭說起,楚國亡時,項燕戰敗自殺,作為項燕的後人,項氏一族逃到烏江一代,當時烏江鎮長很義氣,收留了他們,讓項氏一族得以稍養聲息,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開始在烏江豎起楚軍軍旗,號召烏江青壯年男子加入起義隊伍,可能當初還不少畫大餅,推翻秦朝後我們就有好日子了這樣的意思在裡面,八千的烏江子弟跟隨項家軍出來打仗,好不容易推翻暴秦,跟著西楚霸王沒過幾天好日子,到處鎮壓起義軍,後來還跟劉邦打了4年的楚漢爭霸,誰知道最後他失敗了,只有他一個人活著回到烏江

    項羽不過烏江,不僅僅是身邊的人都死了,項梁,范增等,他應該也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得人心,即使江東父老原諒他,他也不能原諒他自己,即使人家不說出來責怪自己的話,自己也覺得愧疚。

    項羽終究是貴族,內心跟劉邦截然不同,劉邦可以各種狼狽逃跑,但項羽不會,他認為成王敗寇,天要亡他,他就不會選擇苟且,雖然他失敗了,不懂得屈伸,但他是真英雄

  • 2 # 四川達州人

    說是這麼說的。

    某個亭長駕船來接,項羽拒絕他的建議,不想再回江東。

    實際上,項羽無論回去還是不回去,都無關緊要了。

    江東地區當時人口稀少,不是今天的江南,甚至連東漢末期的江東都趕不上,人口多不過幾十萬人,當初項梁項羽出兵的時候,也只有七千江東子弟。如今項羽光桿司令一個,七千子弟損失得一個不剩,他好意思再回去請父老鄉親們再給他湊七千子弟?

    劉邦勢力大增,項羽也許需要七萬江東子弟才能東山再起。可江東未必能夠有這個力量。他也不好意思面對那些詢問父兄下落的鄉鄰。

  • 3 # pogers

    從《史記·項羽本紀》可見一斑:“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其大澤應該就是巢湖,烏江應該是東邊安徽和江蘇交接的長江的支流,畢竟再往南就是九江王的地盤,項羽不可能去,加上韓信的四面楚歌計謀,項羽認為西楚國已經被攻陷了,自己回去也無用了,再就是回去也不一定有用,古時吳越之地還未開發多少,人口不多。龍且先全軍覆沒,損失15萬,項羽丟下大部隊,帶800人突圍,西楚國幾乎空了,回去了憑藉什麼東山再起?“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 4 # 求圓4

    可能性是有但不會太大,垓下之戰項羽軍隊被劉邦軍隊打了全軍覆沒,項羽很難能夠獨善其身,能夠衝出十面埋伏的漢軍官兵層層圍困,而且這些漢軍官兵重賞之下搶功心切,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項羽的武藝再高強也很難做到大難不死。

    《項羽本紀》描寫了烏江亭長請項羽坐船到江東,被項羽婉言拒絕,故事的情節描寫的很生動,淋漓盡致的表達項羽倔強的性格,項羽固然失敗了,但他這種慷慨赴死的精神仍受到後人的讚美。

  • 5 # 日慕鄉關

    《項羽本紀》原文如下: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這段話的背景發生在四面楚歌以後,項羽帶著800人衝出包圍圈來到烏江邊,原文大概翻譯一下:項羽想渡江,烏江亭長搖船過來勸他說:江東雖然不大,但好歹有上千裡的地盤,幾十萬人,夠大王東山再起的。項羽大笑說道:老天爺要亡我,我過江也沒有毛用,當年八千江東弟子跟著我一起過江,現在就我一人回去,哪有臉見江東父老鄉親,馬給你,我就不過江了。

    項羽為什麼不過江,後世有很多爭論,

    比如花痴李清照就寫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杜牧也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

    比如孟遲就言道:大業固非人事及,烏江亭長又何知。

    胡曾也說他: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項羽究竟為什麼不過江,過江以後還有沒有機會翻盤呢,日慕君認為他即使過了江,也不過苟延殘喘,翻盤希望極小。

    (1)江東地小人少,無力東山再起

    吳越之地雖然富庶,但在當時並非天下的中心,人口有限,土地狹小,如烏江亭長所言: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數十萬聽起來不錯,但垓下之戰,劉邦韓信統帥六十萬大軍,而江東老弱病殘孕加起來才數十萬,如何是劉邦的對手?

    (2)親信死傷殆盡

    項羽麾下曾有四大主將:英布、龍且、季布、鍾離眛。這四人中英布反水,龍且被韓信斬殺,季布鍾離眛戰敗逃走,除此以外,早年跟隨項羽的猛將如薛公、項他、項襄、曹無咎等不是戰死,就是投降,項羽已經是孤家寡人,縱然有兵也沒有統帥。

    (3)人心喪盡

    項羽空有拔山扛鼎的英雄氣概,卻沒有容人用人的英雄氣量,陳平韓信都是從他陣營反水投奔劉邦,本家項伯項襄也棄他而去,唯一對他忠心耿耿的范增都飽受猜忌鬱鬱而終,項羽早已人心喪盡,加之他用兵殘暴,動輒屠城,有記錄的大屠殺就有六次,下屬百姓對他早已失去耐心,縱然躲過這一劫,也沒有人再追隨他。

    (4)自身失去信心

    項羽自尊心很強,自身英雄蓋世,早年又順風順水,所以無法接受全面失敗的命運,寧願死也不願意苟延殘喘,加之虞姬自殺,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戰死沙場就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所以說:即便有船可以過江,項羽也不會過江,即使過了江,也沒有機會捲土重來,後人對項羽的惋惜更多是英雄遲暮的一種遺憾,悲劇英雄總是有更多的話題和想象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護書籍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