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織蓆販履者

    司馬遷,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讀史二司馬,就是寫《史記》的司馬遷,以及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大概三千的歷史,也是二十四正史的第一部,我小學六年級開始接觸看《史記》。說一下讀史記的感受,史記這本書可以當做一個故事會或者小說來讀,裡面很多好句子,文筆柔軟,不像別史書,文筆僵硬。所以這麼多年史記是我一直反覆讀的書。所以,司馬公的貢獻就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文化瑰寶,也開了中國紀傳體修史的先河,以後得正史都是按司馬公的紀傳體模式修的!

  • 2 # Alan蘭蘭

    司馬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創作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位居《二十五史》之首”,可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都怎麼評價司馬遷:

    (2)唐朝時期,韓愈、柳宗元對司馬遷推崇之至。

    (3)宋元明清時期,馬存、鄭樵、錢謙益、趙翼等,特別是我們所熟悉的梁啟超,他認為:史記之列傳,借人以明史;《史記》之行文,敘一人能將其面目活現;《史記》敘事,能剖析條理,縝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張對於《史記》,“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4)現代:毛澤東、郭沫若、翦伯贊、杜鵬程、魯迅等都對司馬遷作出很高的評價。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魯迅在《漢文學史納要》一書中有專篇介紹司馬遷。魯迅認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遷寫文章“不拘於史法,不囿於字句,發於情,肆於心而為文”,因而《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的評價成為《史記》百家評論中的不朽名言。

    我覺得司馬遷《史記》在中國傳統國學精品中,算得上是一本無與倫比的百科全書。

  • 3 # 田明茂

    西漢時期,史學有了卓越的成就,出現了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和他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是司馬談之子,字子長,左馮翊夏陽(陝西鹹城縣)龍門人。司馬遷十歲後便隨父親到長安學習經史,曾聽過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等講經。公元前108年,他繼父職任太史令,在此期間,得以飽覽皇家藏書與檔案,公元前104年,他開始撰寫《史記》,他用二十多年時間,傾注了全部

    心血,完成了這部史學鉅著,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後稱《史記》。

    《史記》記事始於傳說的黃帝,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包括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尤詳於戰國、秦、漢。全書分為十二本紀(以帝王為中心的歷代大事記),十表(帝王將相年表)、八書(記述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三十世家(諸侯王的事蹟)、七十列傳(官僚、士大夫、名人的傳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世家、列傳是全書的中心,也是思想性和藝術性最強的部分。《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通史。“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創造了紀傳體的形式,成為一部不朽的史學著作。

    司馬遷透過敘述歷史事件和人物,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暴虐、奢侈、愚昧,連漢武大帝求神仙、信方士等事都給予冷嘲熱諷,表現了鮮明的是非和強烈的愛憎。劉向、揚雄、班固等人都稱讚《史記》,認為他“不虛美、不隱善,故謂之實錄”。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讚:《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種體裁成為此後二千年中編寫王朝歷史的規範。《史記》問世後,二千年來,對史學和文學影響很大。歷代的史學家、文學家幾乎沒有一個不從《史記》中吸取豐富的營養

    《史記》作為地主階級的歷史著作,其終極目的仍然是維護封建統治。司馬遷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他相信天命,認為秦的統一是“天所助焉”,認為劉幫是“受命而帝”。這主要是由時代侷限和階級侷限造成的,同封建時期的任何歷史著作一樣,需要我們以批判和理性的眼光去對待。

  • 4 # 大秦鐵鷹劍士

    太史公司馬遷的功績主要有三點:其一、梳理出了黃帝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涵蓋面較廣且可信度較高;其二、《史記》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紀傳體也從史記開始;其三、確立了天下民族同根同祖的信念,為中國的統一奠定了文化理論基礎。魯迅曾稱讚《史記》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是寫帝王的,世家是寫諸侯的,列傳則是寫的各個朝代的名人,表是紀年對照表,書是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等。《史記》對後人研究先秦歷史十分重要,對於後世的人們理解先秦時代的社會狀態十分重要。

    《史記》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他以人物為中心勾勒出了當時的社會實景,書中還記載了大量的先秦文學作品。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複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史馬遷的寫作風格被後世史學家傳承,後世的小說、戲曲等形式的文學皆從《史記》演化而來。中國的很多成語,故事都是從《史記》中來的,豐富了人們的詞彙和說話藝術。

    司馬遷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對所有民族一視同仁,認為四夷跟華夏族一樣都是炎黃子孫,只是後來因為生活環境與習慣的不同,才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習俗。匈奴就被認為是夏朝的後裔,他們遷到了草原慢慢形成了匈奴族;戎人同樣是炎黃子孫,只是因為他們居在西部遊牧,故被稱為戎人。司馬遷認為族群的認同不以血緣為主而當以文化為主,認同華夏文化的人就是華夏族;不認同華夏文化的就是四夷。楚國本是帝高陽的後裔,他們身居南蠻而遠離華夏禮儀,故春秋時他們是南蠻;戰國時代楚國跟中原戰國一樣遵守華夏禮儀,故楚國又成了華夏人。

  • 5 # Lucky

    一是,開創了史家記錄歷史的表述方法。有了司馬大哥的示範,中國的歷史更加生動精彩,也更加具有條理性。使得那些人和事躍然紙上。

    二是,司馬大哥的文學水平非常高。現在人讀起來都比較通俗易懂,妙語連珠。餘秋雨先生也說,司馬大哥可以稱之為文脈。這也讓更多的人喜歡歷史。

    三是,司馬大哥對歷史資料還是比較嚴肅的。春秋筆法還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實事求是。比如,對於秦始皇,不因漢朝的取代,而醜畫他。對於一些小人物,也認真記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能推薦研究心理學本質方面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