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奶爸小亮哥
-
2 # 黃遙遠
我這裡耕種的地土不多,一家十幾口人能耕種的地土還不到畝。只要是種一些花生、水稻、和蕃薯等等。種水稻按最高產質一千斤畝來算一年種兩次,稻穀收成才兩千斤。根本還不夠家裡的需求。如果加上種子、肥料、打藥、和收割機費用。也相當於和購買的大米一樣的價格了。種花生收成後一般送一些給親戚和朋友。剩餘的大部分拉去窄花生油,只剩下小小部分留給家裡吃。蕃薯收成後送一些親戚朋友,剩餘的放在家裡吃,家裡養一些雞鴨小點的蕃薯可以餵它們。一年下來我這裡種田是掙不到什麼錢的。連自給自足都無法滿足。除了水稻要機械收割的其他人農作物都是人工收成。有個別的家庭還是人工收割水稻的。
-
3 # 耕悅家
座標,湖南婁底。和往年一樣,平原地帶種植著雙季稻,丘陵山區小田種植著一季稻。現在正是雙季稻搞“雙搶”,農忙的時候。“雙搶”,意思就是搶收搶種,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必須要完成稻穀收割和種植秧苗兩件大事,以免耽誤時節。
為什麼做下區分?因為雙季稻和一季稻的收割方式是不同的。
雙季稻,採用收割機進行收割。因為,種植在大田居多的平原地帶,這樣的平原地帶,收割機也好下田。在雙搶的這段時間裡,收割機每天會忙個不停,大多由村上同組相鄰田地人家一起相約某一天進行收割,以前還需要各家各戶準備好袋子進行裝袋,還得自己從田裡扛到馬路上現在收割機改進的越來越厲害了,農戶們只需要談好價格,告訴田地在哪個位置,然後收割機就直接收割好存在收割機裡面,收割完成後就直接放到農戶叫好的車上,再轉運到晾曬的地方。
一季稻,依靠人力進行收割。選擇種植一季稻的田地,大多在離家比較近的地方,而這些田地,單丘的面積都比較小,很多人不會用來種稻谷,而是種菜、養魚等等。而有些苦慣了的農民,則依舊會用來種田,這類的田地,收割機無法下田,所以都是依靠人工,用稻桶進行收割。
我小時候基本就是和家人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收割,到了收割的那天,早早被爺爺奶奶叫起來,穿上拖鞋,拿上鐮刀就往田地裡趕,趁著日出前的光線,和爺爺奶奶一起把稻穀用鐮刀給割下來,一般三人是用一兩個小時,割好一兩畝田地以後,才回家吃早飯。吃完早飯爺爺奶奶就揹著稻桶,帶著電器,裝好後開始打稻。我充當著運送員的角色,割下來還未打的稻穀,由我送去給爺爺或者奶奶,由他們打好。打好後,基本太陽開始猛烈起來了,爺爺奶奶用竹筐把稻穀挑到晾曬坪,把稻穀曬乾。這時間已經過去了近20年,可還是銘刻在心底。收割稻穀,是農村一道最靚麗的風景。農村人,只要經歷過,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會記得。現在回想起來,痛並快樂,這是故鄉留給我們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
4 # 雲村小華
大家好,我是雲南農村小華!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家鄉是怎樣收割的。我的家鄉位於雲南省大理一個被譽為“水果之鄉”的小縣城。我的家鄉物產豐富、水果繁多,而稻穀只是其中之一。我家也有2畝的水田每年都要種稻谷,每年的國慶前後田間變開始上演著一幕忙碌的景象!
現在我也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家鄉是怎樣收割的吧!
大家都知道雲、貴、川是有名的盆地地貌,大山很多不像平原那麼寬廣。所以在收割這方面很多大型裝置都用不了,只能進行人工收割。
我們這裡水稻的種植面積並不多,主要還是以水果為主,只要少數的水田才種稻谷。我們這裡每家的田都非常的零散、而且面積也不大,能超過一畝的都很少。
我們這裡都是4月中旬開始插秧到9月中旬進入收割期。當稻穀成熟的時候請上幾個人,然後帶上鐮刀、抬著用竹子編織的篾海簸就開始下田了。一般都是女性割穀子男的打,拿著鐮刀成一字形開始割,割好的穀子呈扇形鋪在稻田裡。男的則3、5人一組抱上一摞稻子就圍著竹海篼在邊上使勁的拍打,秸稈上的稻穗一用力便都掉進了海篼裡。把拍打幹淨的秸稈往田埂上一扔,在曬上小半天然後再紮成稻草人,就這樣一個個的都站立著等待著烈日烘烤。打下的穀子都會用肥料口袋裝好,然後一袋袋的抬回家。然後倒在自家院子的水泥地上把水份曬乾在裝回口袋裡,這稻穀的整個收割過程就完了!
-
5 # 李悶女
大家好,我家在四川的一個小山村裡,眾所周知四川基本上都是盆地,在我們四川這邊種植和收割都算比較落後的,沒有機械化收割,種植和收割全是靠體力幹,沒有一個好身體還真做不了這些,給莊家施肥,挑糞,澆水,打農藥全是靠體力,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我們四川是怎麼樣收割小麥的吧。
小麥是在每年的11月份下旬開始播種,到第二年4-5月份成熟,麥子旱地裡面的成熟期要早一點(因為旱地水分少),水源好土地溼潤的地方成熟會晚一點。小麥金黃色就成熟了,我們早上六點左右就起床下地了,拿著鐮刀,背架子(一種農用工具),穀草就下地了,首先我們把麥子割倒放地上,一塊地割完後就開始用穀草把麥子捆成圓捆,每捆直徑大概20釐米左右一捆,然後用背架子揹回家(背架子圖片如下)用背成年人用架子一次可以背大概60-70捆麥子,揹回家然後放曬壩裡面曬兩天,就開始用連架敲打,敲打幾遍後在把麥子翻一個面繼續敲打幾遍,直到麥粒全部從麥兜脫落(連架是一種農用工具)。麥粒放在大太陽下爆曬3天左右,就開始用風車風去麥粒裡面的草雜物,風掉雜物後在放太陽下面曬兩天就裝進木櫃子裡面,這就是我們四川這邊收割小麥的全部流程。
我們這邊收割都比較繁瑣,一切都是靠體力幹,沒有平原地區那麼簡單,直接用機械化下地收割。做農民就是這樣辛苦,日服一日,年復一年的在土地裡面忙活,沒有付出辛苦的勞作就沒有豐收的喜悅。
回覆列表
我是廣東清遠的,90後,說到割稻穀,我這個農村青年還是害怕的。以前小時候每到8月份割稻穀的時候對於我來說就是苦差事。我是家裡的老大,還有兩個妹妹,以前都是我和我父母去田裡割稻穀,妹妹和爺爺負責在家裡曬稻穀和做飯。我們清遠連州這邊的稻田不比北方的平原地區,都是小塊小塊的,自己家裡的責任田不多,才兩畝多,問題是東西南北分成好幾塊離的又遠。早些年沒有收割機,都是手工割稻穀,先用禾鐮把稻穀割了一摞摞的按方向擺好,割得差不多了就開始打稻穀,我們農村都是用那種用腳踩的打禾機來打稻穀,又累又曬,塵土飛揚,要是稻田裡的水沒放乾淨,還要一腳淺一腳深的一身泥。打出來的稻穀水分多,要用蛇皮袋裝好,抗出去或擔出去路邊放板車拉回家曬。兩畝多地,一般都是忙4天左右就收完了。近些年開始都是請收割機來割稻穀,一塊地,10分鐘不用就收完了,基本都是110元一畝。效率高,不用這麼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