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吾身已許國,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丁汝昌指揮的北洋艦隊在黃海北部迎戰來襲的日本聯合艦隊;最終,這場海戰以北洋艦隊損失五艘戰艦、聯合艦隊未沉一艘的結局告終,而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因指揮失誤而殘遭革職。

    此後,被革職留任的丁汝昌可謂是黴運不斷,一度被定“通敵誤國”的罪名。但彼時日軍侵略勢頭正勁,急需應戰人員;再加之李鴻章等人極力為其辯解,朝廷才暫緩將丁汝昌交辦刑部,而是等他忙完手中之事後再移交刑部。

    所以說,這個時候身處戰爭前線的丁汝昌可以說是待罪將領。光緒二十一年,日軍再掀進攻,丁汝昌亦率領艦隊迎擊。期間北洋艦隊遭受重創,丁汝昌先後三次更換旗艦(定遠艦、鎮遠艦、靖遠艦)。

    丁汝昌第三次移旗靖遠艦後曾擊沉兩艘日軍軍艦,但靖遠艦也慘遭重擊並行將沉沒,丁汝昌原本欲同戰艦共存亡,但硬是被手下將士救到了小船上。期間,日軍曾多次派來勸降書但都被丁汝昌拒絕,並於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晚間吞服鴉片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丁汝昌在自殺前曾特意將自己的一方提督印損毀一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貪生怕死者拿著自己的印章向日本人投降。但可惜的是,丁汝昌死後其部下牛昶昞還是和日本人簽訂了《威海降約》。

    丁汝昌之死也標誌著清廷苦心營建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為此,朝中以李鴻藻(與李鴻章無血緣關係)為首的清流黨將罪責均拋給了已不在人世的丁汝昌;光緒也因此下令查抄了丁汝昌的家並流放了他的親人。

    在當時乃至現在,很多人依然對丁汝昌服藥自盡的真實原因有所懷疑:認為他是先知自己早已揹負“通敵誤國”罪名難逃一死、後又指揮不當盡數折損北洋艦隊更是死罪;所以兵敗後心灰意冷服藥畏罪自殺。

    如果說丁汝昌指揮不當確也如此,畢竟當時清廷的海軍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而且丁汝昌並非海軍專業出身,無論是專業技能、做戰經驗均欠火候。但要說是畏罪自殺卻有失偏頗!

    這一點其實從他自殺前自毀提督印章就能看出:一個想要以死為自己開脫的人怎有心去管死後投降的事情?正是因為心懷大義,所以即便是死了也不願自己一方向侵略者投降!而至於那些“先降後死、消極避戰”的帽子,無不是戰敗後朝廷大員們推脫責任的把戲。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含冤殉國的丁汝昌在宣統二年又幸得平反昭雪!促成此事的正是當年將其定罪的光緒皇帝的弟弟載洵!由此可見,因政治角鬥而被玷汙的民族大義終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一天,英雄自始至終都是英雄!

  • 2 # 圖文繪歷史

    丁汝昌殉自己就罷了,殉國還夠不著,首先對於軍人戰死才能稱為殉國,而自殺是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另外丁汝昌作為北洋海軍司令對戰爭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加上朝廷對劉公島的放棄,使丁汝昌心灰意冷,所以選擇一死遮百醜的方式,既遮住了朝廷失敗的醜,又遮住了中堂大人的栽培,更遮住了自己的晚節,所以丁汝昌的死不能贊為殉國,也不能單純定為畏罪,他是懷著複雜的心情攬身於已。

    丁汝昌,安徽合肥人,1888年擔任北洋提督,加書銜,是中國近代第一任海軍司令。

    丁汝昌出生很苦,以前幹太平軍,後來投降曾國潘,再後來成了李鴻章部下,籌北洋海軍時,丁汝昌本是被派往甘肅擔任總兵的,上任前去天津拜訪老上司李鴻章時大吐口水,李中堂覺得都是合肥人老鄉,人挺忠誠,就將他留在了北洋海軍。

    圖為1887年,致遠巡洋艦上官兵合影。

    雖然當時福建巡撫丁日昌建議李鴻章找北洋將領時,在福建船政學堂挑選,但李鴻章覺得還是找個聽話可靠的自己人,所以選了丁汝昌,當年李鴻章要派丁汝昌去歐洲學2年海軍,丁汝昌二一推作五就是不去,仗著自己曾管過湘軍水師,丁汝昌上任,後來也曾率戰船到北韓力壓過日本,耀武揚威,但至始至終李鴻章或者丁汝昌沒有重用近代海軍出身的鄧世昌、劉步蟾、林永升這些海軍人才。

    圖為1887年,致遠巡洋艦上官兵合影。

    1895年2月11日,丁汝昌得知了山東巡撫已轉移到萊州,這說明在劉公島的北洋水師不會等來援兵,朝廷徹底放棄了北洋水師,加之前後朝廷那些清流對他的彈劾,丁汝昌深知就算投降回去後肯定一個死字,還要讓有恩於已的李中堂深陷囫圇,自己下面的小將鄧世昌、劉步蟾都死了,自己還有什麼苟活的,炸艦確實有殉國的成份,吞鴉片自殺也有畏罪之嫌,所以一死遮百醜。

  • 3 # 賀灝

    丁汝昌吞服鴉片自殺可算是殉職,畢竟他沒有死在戰場上,說他畏罪自殺猶太過份了,他的失敗根子上是一個不懂海軍的騎兵軍官坐到了海軍掌門人~海軍提督的位子上,有些外行統治內行的意味。

    1894年9月17日豐島海戰爆發。日本聯合艦隊是有備而來搞偷襲,北洋水師卻是倉促應戰,丁汝昌命令北洋水師由返航時的犄角魚貫小隊陣改為犄角雁行小隊陣應戰。但是時間緊迫,各艦之間的航速不一,更要命的是丁軍門從未進行過這麼大規模的戰術編隊操練,接戰時各艦沒能完成戰鬥隊型,各艦獨自為戰,沒有發揮出艦大、艦炮口徑大的優勢,至使黃海一戰北洋水師損失遭重。但尚存定遠、鎮遠二鐵甲艦,還有實力一博。

    但丁汝昌只聽李鴻章避戰保船的訓令,對光緒皇帝命其出海尋機作戰的命令置若罔聞,軍艦都縮在旅順港內,不作為,到最後被日本人一鍋燴了。說丁汝昌瀆職,貽誤戰機,不算冤枉他。還抗旨不尊,這些罪已經夠丁汝昌死上好幾會了。

    隨著劉公島的失陷他自已也知道自已亦斷無生路可言,於公於私他都必死,為了能保全家人,能不負李中堂的栽培,他服毒自殺了。

    丁汝昌死了,光緒皇帝認定丁軍門可謂是罪大惡極,下嚴旨籍沒家產,丁的棺槨加三道鐵箍,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也都流落異鄉。直到宣統二年1910年在薩鎮冰、載洵諸人的力爭下才得於歸葬安徽無為故里。

    丁汝昌的自殺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不能讓歷史再重演,這是每一個華人都應有的認識,勿忘國恥!

  • 4 # 大華273557151

    丁汝昌並非殉國,是畏罪自殺。

    劉公島四面被圍,陸上炮臺陷落,日軍開炮轟沉數艦,並送勸降書給丁汝昌。丁不肯,說:"我必先死,決不能坐視此事。"

    但部份水手兵勇在英國顧問煽動下叛變,持刀槍包圍水師衙門,"向丁提督乞生路",德員瑞乃爾密告丁汝昌:"兵心已變,勢不可為,不若沉船毀炮,徒手降敵,較為得計。"丁汝昌沉思許久,乃籤降書,同時下令沉船。但部下害怕沉船會惹怒日本人,一起譁噪,持刀威脅。丁汝昌勸退暴徒,服毒自殺。

    英國顧問浩威操縱殘餘艦隊,持丁已籤之降書,向日軍投降。

    所外,丁汝昌有罪,朝廷故籍沒家產,不準下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很愛一個人他也愛我,但他總是對我不理不睬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