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八戒CC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有一個弟子名叫央掘摩羅,曾經是行兇殺人,無惡不作。在一次聽聞佛的開示之後,醒然大悟,悔恨不巳。他放下屠刀,加入僧團,改過自新,剃度出家,最終證得四果阿羅漢。這個典故是勸人棄惡從善,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同樣可以修成正果。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既是指亡命之徒,也是指那些貪得無厭,損人利己,欺行霸市,私慾太重,品德敗壞之人。這些人對他人,對社會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這些人如果繼續執迷不悟,將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將受到上天的報應。唯有去掉惡習,才能脫胎換骨,一切重新開始。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一面,誤入岐途也是多方面的原因而引起。人生有差錯也是難以避免,只有早日醒悟,才能脫離苦海。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多行善事,必有福報。慈悲為懷,往生極樂,步入天堂。居心不良,墜入地獄,慘遭毒打。

    佛的仁慈博愛普渡眾生,對那些有過前科犯罪的失足者,有著諄諄教誨,有著苦口婆心。儘管“屠刀”是那樣地難以放下,但是必須得強制地放下,否則將是一條不歸之路。早日放下,面壁思過,改正得越徹底越迅速就越好。

  • 2 # 本然堂講席

    【1、此事的表義】

    句前省略了主語“屠夫(殺者)”,解讀時將之加上比較順暢。“放下”既指止身,也指止心;“屠”既指殺行,也指殺念;“刀”既指工具,也指害心;“立”既指時間,也指速度;“地”既指腳下,也指心地;“成”既指變化,也指就是;“佛”既指佛位,也指佛心。也就是說,通常理解時,多是隻看事相,容易疏忽每個字背後強調的“心念、動機”與“佛心”的對應關係,因為看不清這一層,就被“凡身與佛身”的外表差別所障礙,產生疑惑。反之,若同時看到此事既在講“殺行與佛行”的關係,也在講“殺心與佛心”的關係,就懂得勸者的真正用意在“喚醒人心,推人自治心病,轉凡心為佛心”,在啟發對方領悟“殺心變善心,此心此行是佛”,而不是說“不殺,此身是佛”,故這句話的正確解是“若能放下屠刀,現在這個不殺的心就是佛心,未來必定成佛”。

    【2、事理的隱義】

    有四個:(1)講戒律。“不殺生”是佛家的根本戒,而且是入佛門、修佛行的第一戒,故在勸人持戒。(2)講因果。殺是大惡,害是大罪,必給人帶來大凶大禍,故勸人不殺,就是教人自救。(3)講作佛原理。先行善,後心善,積久成功,最終廣善廣行,即與佛同,就叫成佛,故凡夫都是未來佛,佛起初也從凡夫修成,二者只有成佛時間的快慢區別,終點是相同的。(4)講“心即佛”的禪家宗旨。禪宗心要是“即心即佛”,意思是一切眾生的本心天然是佛心,故一切眾生本都是佛,只因無始劫來錯用此佛心,迷失此佛性,誤會自障,變為凡夫;若能一念之間,轉凡心為佛心,剎那間能恢復自己的真佛面目,就叫作佛、當下成佛。同理,人能聽聞勸語,在放下刀的一瞬間,明白放下殺心,即是自己的佛心現前,就能當下見到這個佛心佛性,明此心性,就叫“立地成佛”,這個佛不指“身成佛”,而指“心成佛”。

    【3、“佛”字的多義】

    在此事的不解多集中在對“佛”字的迷惑上,是因為不懂“佛”是多義詞,並不僅指某個聖者。在經典裡,佛常有六義:(1)指本師教主釋迦牟尼。(2)指一切世界的最高智慧者。(3)指眾生的真心真性。(4)指修行的果位。(5)指智慧的本體。(6)指真正的自我。即此事裡的“佛”主要是(3、4、5、6)的意思,不是(1、2)的意思。換言之,這個“佛”字指當下的“佛性、佛心”,不指當下的“佛位、佛果”,是“此心為佛”的意思。

    【4、“戒殺”的廣義】

    佛家戒經講過,眾生能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五戒,就暗中被25位善神護佑,命運吉祥,後能佛緣成熟,並且“不殺”的善心日久能感應後四善的產生,故戒殺是第一功德、第一善舉、第一佛行。推廣開去,“放下屠刀”是儒家的“慈”,是道家的“德”,是佛家的“善”,是所有聖賢教育的“智”。在因果上講,當下的“不殺”能感應當下的“消災、去病、增福、生慧、家安、事吉、業泰、名揚、蔭後”,還能感應鬼神的讚歎和暗助,故戒殺是命運幸福的大門,勸人不殺就是勸人積德集福,且勸者、聽者同時獲益,有“自他兩利”的奇效。也因此,世人若身處災禍中,想最快的轉運,沒有比“不殺、放生”更快的方法。明白此意,也將懂得戰爭起於人的殺心,屠刀也是現在的武器,“和平和止戰”的根本在人心的“不殺生”、人行的“不食肉”,而絕對不是製造和發展最尖端的科學武器。

    【5、“屠者”的廣義】

    這個好理解,屠人不僅指職業的屠夫,還泛指一切有殺心的人,是包括了一切凡夫的。另外,在“殺”裡,殺人之罪為大,殺動物之罪為中,殺植物之罪為小;心、行都有殺的罪為大,有心無行的殺罪為中,無心有行的殺罪為小;主謀者的殺罪為大,從謀者的殺罪為中,執行者的殺罪為小;殺人和自殺的罪過一樣。所以,此事的主語是指所有人,明白此意,就該反省自我,才是真懂。

    【6、此事的終義】

    主要有四個:(1)講眾生平等。人和動物都有靈性,天然平等,人為何要恃強凌弱,殺之滅之?今世人殺它,來世它殺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如此相殘,永無窮盡?(2)講眾生是佛。佛不殺生,人若永不殺生,這一點就與佛同,未來豈能不成佛?人不殺為善,此善必入佛願,此心也感應未來成佛。何況動物也是未來佛,既然彼此心性都是佛,則現在不殺就是佛佛相敬,何樂不為?(3)講從“善”入佛門。戒殺是佛家入門三皈依法理的起步要求,此善既在心,也在行,就代表人的“回頭是岸”,果報就是“遠離三惡道、未來成圓滿佛”。(4)講“作佛從自信善心開始”。佛家修行以“善”為種子,以“心”為土地,以“行”為耕耘,以“佛”為果實,所有一切皆以“信”為先導。相信佛語和佛教,自信能不殺,與佛平等,進而自信也能成佛,樹立這個正知正見,就叫智慧。當然,在戒律的徹底標準上講,人必須修行到小乘阿羅漢的水平,才有能力真正做到“不殺”,之前重在修“身行不殺、心無殺念”的道理,行事上不一定能圓滿,但這不妨礙進步,依舊是值得稱讚的。

    總之,標題事是佛家勸人“學佛作佛”的鼓勵語,也是濟世救人的智慧語;勸人持不殺戒,就是救人救動物,就叫“度眾生”。不殺是慈悲、佈施、反省、覺悟、積福,也是佛心、佛願、佛行、佛教,是世間第一功德,更是人的天然本能,都該奉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什麼什麼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