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止水如心

    唐太宗時期的著名戰將主要有李靖、李孝恭、尉遲敬德、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李勣、秦瓊、王忠嗣、蘇定方、郭子儀、李晟、李光弼、裴行儉、韋皋、張議潮、薛仁貴等。

    唐初這些有名戰將很多是“凌煙閣24功臣”中人物。儘管凌煙閣24功臣都有排名先後次序,但據史料記載,由於種種原因,裡面的排名開始時還是以功排序,後來就有些打亂。也就是說,並不是排在前面的,就一定比後面的功勞大。

    下面簡要介紹幾個重要戰將。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的外甥。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可惜大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李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李世民稱其為史上十大名將之一,跟姜子牙、白起、韓信相提並論。李靖其人文武全才,為李世民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他有平滅蕭銑、俘輔公祏等功,在唐初大將中排名比較靠前,名爵也比很多名將高,有人說他的很多功勞其實是李靖幫他成功的,但也仍然應該承認,他是一個有重大貢獻的唐初大將。

    李勣(jì)(594年-669年),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初名將,被李世民稱為“唐初三大名將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李道宗和薛萬徹)。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後被賜姓李,初為李世勣,後改為李勣。李勣早年投身瓦崗寨,後隨李密降唐。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人們常常把他與衛國公李靖並稱。其實,李勣和李靖相比,無論從哪一方面,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突通,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

    秦叔寶,最初是隋朝將領,後來隋末大亂投了瓦崗寨,最後跟著程咬金一起歸順了唐軍。秦叔寶武藝超群,是一個勇冠三軍的大將。常常在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每逢對陣,總是身先士卒殺入敵陣。其驍勇彪悍天下聞名。玄武門之變中,手刃李建成、李元吉,為李世民奪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死後被賜陪葬昭陵。

    程咬金,最初起兵後先是投了瓦崗寨,本來跟著李密,結果李密戰死了。後來和秦瓊一起跟著王世充,最後發現王世充是個狡詐小人。歸順唐軍以後,和李世民一起掃清各方諸侯。為李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在玄武門之變中力助李世民,自己的小兒子迎娶了清河公主。程咬金死後被賜陪葬昭陵。

    尉遲恭,以忠厚淳樸、勇武善戰著名。尉遲恭本來是劉武周手下的大將,後來歸順李世民。有一次陪著李世民打獵的時候突然遇到王世充的幾萬大軍。尉遲恭大發神威,單挑了單雄信,保著李世民衝出了重圍。後來玄武門之變,輔助李世民奪得帝位。死後被賜陪葬昭陵。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 2 # 穆伯登車奔莒攬轡

    太宗時期名將輩出,而其中戰功卓著,聲名赫赫的主要有兩位。

    李靖:主要功績為平滅東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初繼大統之時,唐朝國力尚未強盛,兵力不足且糧草時而匱乏。

    《新唐書》載,此時的局勢: 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突厥)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御宇天下之時,突厥頡利可汗得知唐廷生變,聚20萬大軍兵臨涇陽(距長安僅40裡),時朝廷軍力不足,李世民無奈,與突厥可汗簽訂了《渭水之盟》,被迫賠款並許以和親。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十幾萬軍馬攻擊突厥。李靖率精騎三千先進,冒著嚴寒的天氣向惡陽嶺挺進,突厥部“一日數驚”,李靖密令間諜離間突厥內部,夜間一舉攻入定襄,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唐太宗評價此事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報往年渭水之役。”

    李靖才兼文武,留有多部著述。僅史冊可見就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著述。

    李勣:歷事三朝,從徵四方

    李勣原名徐世績,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歷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參與了平滅東突厥,征討高句麗之戰。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勣奉命進攻高句麗,連破蓋牟、遼東、白巖 等城,並參與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之戰。 次年,李勣乘薛延陀內亂之機, 在鬱督軍山(又作烏德鞬山,即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東支)招撫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等人。又縱兵擊破薛延陀殘部,徹底滅亡薛延陀政權。

    李淵曾感嘆: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

    史學家柳芳曾感嘆: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英國公李勣,衛國公李靖)。

    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定武成王廟。武成王廟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司空英國公李勣”便是其中之一。而同時代被列入“武廟十哲”的,只有衛國公李靖一人而已。

    此外,李勣參與編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自纂《脈經》一卷。

    唐朝最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人如李孝恭,尉遲恭等人均可稱為名將,而《舊唐書》所稱:“近代稱為名將者,英,衛二公,誠煙閣之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理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