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前塵v影事
-
2 # 向陽花開7290
項羽為什麼殺義帝?
義帝是楚懷王的孫子,楚國被秦國滅亡,項羽的叔叔項梁採納了謀士范增的建議,尋找楚王后人。後來幾經周折,項羽才找到這個當時做放羊娃的熊心,確認是楚懷王的孫子。項梁和項羽為了爭取楚人民心仍然稱熊心為楚懷王。後來項羽進入咸陽,滅了秦,燒了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為掩人耳目,美其名曰尊稱楚懷王為義帝。
對於項羽來說,事業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認為這個義帝對於他來說已經毫無利用價值了,相反還礙手礙腳,當初的“懷王之約”已經讓他很不爽。項羽容不下他,讓他去彬縣,偏偏這時候這個義帝還磨磨蹭蹭不肯快走,於是在路上派人將他殺害!
-
3 # 記錄怪咖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的皇權被奪事件。那麼,秦末時期,項羽為什麼要殺義帝?
老爹的看法: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複雜,說白了,項羽殺義帝,就是為了統一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楚掌權人。
類似的歷史事件:東漢末年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想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瞭解。這個事件,足以說明一件事:皇帝成了名義上的皇帝,皇權實際上已被曹操所竊取。
這個事件和項羽殺義帝事件,存在共同點和不同點。
兩個事件的共同點是:曹操和項羽,都是為了獨攬皇權。
兩個事件的不同點是:曹操的做法是,暗中掌控皇權,扶持名義上的傀儡皇帝。項羽的做法是,殺掉名義上的傀儡皇帝,取而代之。
單就從兩者對待皇權,所採取的行動來看,曹操的做法是比較高明的。因為縱觀古今歷史,所有的政治行動、軍事行動,都很講究名正言順。如果師出有名,就可以獲得底層老百姓的支援,也就是民心所向。
總結:項羽殺掉義帝,取而代之,是為了獨攬皇權,結束亂世,統一天下。
其實,項羽的這個決策,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多此一舉。因為整個大楚的軍權,都是掌握在項羽的手中,甚至可以說,大楚是項梁、項羽、項伯等人建立起來的。義帝只是名義上的皇帝,並不會影響到項羽。但是,項羽的性格特點,註定了無法忍受義帝,坐在皇帝的寶座上,堂而皇之的指揮自己,給自己下達指令。
越是自命不凡的人,越是無法忍受無能之輩,給自己下達指令。
-
4 # 我係木心呀
項羽殺義帝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不滿之前的義帝奪權,項梁死後,壓制義帝的一座大山轟然倒塌,義帝趁機奪項氏兵權,並有意壓制項羽,扶持劉邦,這一點讓項羽不滿。
二,“懷王之約”,項羽本意是想西入關中滅秦,但義帝卻派其北上救趙,把西入滅秦的任務給了劉邦,救趙之行比西進之行艱難百倍,項羽幹了最難的事打敗了秦軍主力,但懷王之約卻讓劉邦撿了個大便宜,先行進入了關中,項羽對此極度不滿。三,義帝已無政治作用。項氏扶持義帝楚懷王,本意是借復國名義號召楚國百姓抗秦,秦滅之後,項羽自封霸王,已不滿且不需臣服於義帝手下,故先尊楚懷王為義帝,再暗地裡殺掉,以掃除前面的政治障礙,同時洩自己的私憤。但義帝此時已經是有名無實之輩,活著對大局沒什麼影響,死了反而給別人一個口實。之後劉邦拿義帝之死大做文章,在輿論和道義上壓了項羽一頭,讓項羽多少陷入被動之局,也足見項羽政治上的幼稚。
-
5 # 大黃扯點歷史
從最初項梁找來放羊的老頭熊心當楚王開始,項家就沒有過想要恢復熊氏楚國,而是想接著這塊活招牌,招攬軍民賢士,以建立自己的項家王朝。具體可以參考曹操迎立漢獻帝。
但熊心畢竟是楚國王族之後,血統上還是道義上都佔據著制高點,一旦給他機會,隨時可能反噬項家,恢復舊楚王國。因此,在項梁立楚王之後,熊心的周圍也聚集了一定的勢力,甚至兵權。在項梁定陶兵敗身死之後,項家一落千丈,熊心趁機奪權,將楚國的軍權拿了回來。趙國被圍鉅鹿,向天下復辟的諸侯國求救,楚國排除的軍隊,就是由上將軍宋義所統領,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熊心剛掌握軍隊,而楚國的軍隊大部分是由項家建立的,因此楚王也不好太過急切的除去項羽,更何況項家打仗確實厲害,楚王還需要儀仗項家對抗秦國,一旦秦國揮師南下,他這個有軍權的楚王也坐不安穩。
義帝塑像
可是他選派的宋義能力手段都太差了,還有自己的私心,接著楚國的勢力,和齊國結盟,想把兒子派到齊國當丞相,被項羽抓住私通齊國的把柄果斷殺掉,再次將軍權奪了回來。然後破釜沉舟大敗秦軍,解了鉅鹿之圍,,威震天下,楚王此時完全沒有能力與項羽抗衡了。但楚王還是要噁心一下項羽,或者說他是想借力打力,借別人的勢制衡項羽,自己好再次火中取栗,於是楚王下了一道指令,先入關中者為王,分化了楚軍內部的勢力,給項羽找了個對手,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劉邦先入關中,然後鴻門宴,然後項羽分封諸侯,楚王“升級”為義帝。
項羽劇照
何為“義帝”?有兩種解釋:一是猶如假帝,比如我們稱假肢也叫義肢;二是“所尊戴者曰義”,也就是大家把你供起來,還是塊招牌。總之不管那種解釋,就是徹底把熊心架空了,項羽還把本來屬於楚王的都城彭城給佔了,將義帝以“帝者居上游”的鬼話,流放到了郴縣(今湖南郴州),熊心本不願前往,於是拖拖拉拉的一路慢行,終於惹惱了項羽,奪軍之恨,關中王之仇,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再加上現在秦國已滅,不再需要這塊招牌了。於是項羽命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將義帝擊殺於途中。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傍。
義帝墓
可以說義帝之死,完全符合中國古代權力鬥爭的規則:勝者王侯敗者寇,如果熊心得勢,一樣不會放過項羽。只不過項羽下手的時機很不好,雖然秦國已滅,但天下大大小小的諸侯王還有一堆,這個時候殺了義帝,只會讓其他諸侯王抱團取暖,增加平定天下的難度,甚至給了反對者一個最好的起兵理由。果然劉邦獲知熊心死訊,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佈告全國,指斥項羽弒君,大逆不道,天下諸侯群起響應,劉邦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
回覆列表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義帝在起義之時是一杆王旗。天下既得,義帝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王旗成了包袱,他的下場肯定是很慘的。一般來說,傀儡的基本沒有善終,況且項羽乃武夫,又有些殘暴,義帝肯定是活不下去的。義帝自己也不爭氣,他任用宋義這樣奸佞,搞的項羽就更生氣。這樣的例子還有明初的小明王,也差不多,只不過小明王沒有一點實權,最終沉於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