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統銀文化
-
2 # 刀八郎
同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
文章詼諧幽默,用簡單有趣的語言闡述了明朝大部分的歷史。
歷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明朝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發生了很多影響歷史走向的事件,每一件事,每個人物仔細研究都很有趣味,發人深省。
對歷史進行假設,或許本身沒有意義,但這個過程,卻會使思維大為開闊。
同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
文章詼諧幽默,用簡單有趣的語言闡述了明朝大部分的歷史。
歷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明朝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發生了很多影響歷史走向的事件,每一件事,每個人物仔細研究都很有趣味,發人深省。
對歷史進行假設,或許本身沒有意義,但這個過程,卻會使思維大為開闊。
推薦《明朝那些事兒》理由如下:
這一部,文武雙修。文有徐階智鬥嚴嵩,武有戚繼光狠打倭寇。讀的時候,想起來這一部有個人物,楊繼盛,他是我高中讀這本書的淚點擔當。
明代三才子:解縉、楊慎、徐渭。 作為永樂大典的總編官,解縉被公認為博學第一。而跟皇帝過不去,聚眾鬧事的楊慎,因為整天待在山溝裡,無事可幹,據說讀遍了天下群書,被推為博覽第一。 而徐渭之所以排在第三,不是他的學問差,只是因為他生得晚。論博學,他不如解縉,論博覽,他不如楊慎,然而,他卻成為了三人之中,名聲最大、傳說最多的人物。 獲此殊榮,此人可謂名副其實。
第一場PK:楊廷和VS張璁,張璁勝。
我們的聰慧少年朱厚熜(嘉靖)終於登基了。一上來就搞了“大議禮”事件,張璁憑藉拍皇帝馬屁上位。張璁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只向朱厚熜說明了一個觀點——你想認誰當爹都行。 朱厚熜實在是太高興了,他拿著張璁的奏摺,激動地對天高呼: “終於可以認我爹了!”(吾父子獲全矣!)這場權力的角逐,張璁勝。
楊廷和自請退休、削職為民。他的兒子楊慎著作等身,名揚天下。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為出名的,還是他那首讓入耳熟能詳的詞,這才是他一生感悟與智慧之所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二場PK:夏言VS張璁,夏言勝。
張璁先生立刻著手發展組織,討伐異類,但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無意的舉動竟然就此開創了一個時代——黨爭時代。 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事實證明,一對一的政治單挑已經落伍了,為適應潮流的發展,政治組織應運而生,大規模的集體鬥毆即將拉開序幕。
夏言比張璁聰明得多,因為他很清楚,拉多少人人夥並不重要,最終決定自己命運的只有一個人——皇帝。 他雖然官小言微,卻看透了這位嘉靖皇帝的底細——這是一個過分聰明自信的人。而這樣的人,絕對不會饒恕任何敢於威脅他的人。 張璁是個不折不扣的蠢人,他已經是首輔了,竟然還要擴大勢力,難道想做皇帝嗎? 夏言很清楚這一點,權力的膨脹就意味著加速的滅亡。
第三場PK:夏言VS嚴嵩,嚴嵩勝。
此時距離大議禮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該認的認了,該給的也給了,應該說嘉靖先生也該滿意了。他突發奇想,還打算給自己的父親一個封號——明睿宗。 此要求在歷史上有一個特定的稱謂——稱宗祔廟。 當時負責禮儀的禮部尚書部長就是嚴嵩。嚴嵩當時他已經五十八歲,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利益就是他所追求的全部。他揮筆寫下了《慶雲頌》和《大禮告成頌》,以紀念嘉靖先生的英明決策,三十年的文學功底最終化成了溜鬚拍馬的遣詞造句。嚴嵩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只要能夠飛黃騰達、位極人臣,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背叛所有的人,背棄人世間的所有道德! “大徹大悟”的嚴嵩樹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觀,但很快他就發現,要想達成自己的企圖,就必須清除一個障礙——夏言。
嚴嵩才發現這幾乎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夏言還有一個他不具備的撒手鐧——寫青詞。
但因“香葉冠”事件,嘉靖開始討厭夏言。夏言在執行中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他做得太絕了。 他整治所有與嚴嵩有關係的人,一個也不放過,這種濫施淫威的做法使他逐漸陷入孤立,而更要命的是,他還得罪了一群絕對不能得罪的人——太監。綜合來看,夏言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卻也有著致命的缺點——孤傲。 越接近權力的中心,朋友會越來越少,敵人則越來越多。 一般來說,要擺脫這一規則,唯一的方法是裝孫子。很遺憾,夏言為人剛毅正直,實在裝不了孫子。
第四場PK:徐階VS嚴嵩,徐階蓄力,結果待定。
徐階經過楊廷和的賞識,聶豹的傳教,夏言的選中後,成為了最後鬥倒嚴嵩的人。他結交了趙時春、唐順之、何心隱,這些都是王守仁學派的傳人。但這場抗日持久的鬥爭,實在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所以先寫他們。
第五場PK:楊繼盛VS嚴嵩,嚴嵩勝。
楊繼盛死劾嚴嵩。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物件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死劾確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沒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閣的希望,更沒有張居正和徐階的智慧。歸根結底,他只是個出身農家、天賦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而彈劾後的流程他也很清楚,嚴嵩的誣告、錦衣衛的拷打、詔獄的長期關押,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有行刑人的大刀。在這樣恐怖的環境下,根本不用指望什麼九死一生,只有十死無生。 然而,他依然決定這樣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 知其不可而為之。
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手無寸鐵的楊繼盛,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只憑借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第六場PK:王世貞VS嚴嵩,嚴嵩勝。
嚴嵩用王世貞父親的事件打倒王世貞。
第四場PK:徐階VS嚴嵩,徐階勝。
何心隱和藍道行(道士)的加入,再加上徐階多年的隱忍和蓄力,終於借上天之手打敗嚴嵩。但勝利終究還是到來了。 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真理: 正義和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我非常喜歡徐階,他隱忍堅持,看著夏言、沈錬、楊繼盛、王世貞等人被嚴嵩迫害。他從失敗的案例上吸取教訓。他也曾信仰崩塌,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終於舍掉舊思想,重塑起自己的信仰,繼續為打倒嚴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