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憶之鷹
-
2 # 清風小寒
現在的青少年唸書的目的跟家長有關,家長有什麼樣的眼界和素質決定了孩子的思想高度。我在農村中學工作,這邊的很多家長都在外地打工,收入很低,他們大部分認為孩子即使上了大學,因為國家不包分配,最後也找不到工作,因此不如混個初中畢業證,早早出去打工,早早娶妻生子,成家立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一點也不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城裡的孩子不愁吃穿,大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跟經濟跟教育體制等都有關係,如果上大學包分配工作,我相信農村上大學的仍然很多。
-
3 # 徵騎
有句名言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上世紀對讀書目的最好的詮釋。
現在,有讀教育質量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到所謂的“211、985”大學,最終目的,找最好的工作、買高檔的房屋、娶最漂亮的女人、過人上人的日子。幼兒園的小朋友就知道,長大了,要當大官,住大房子,娶幾個老婆,這是男孩。幼兒園小朋友還知道,長大了要當明星,買好多漂亮的衣服,住大房子,開跑車,到國外去旅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再也不會出現在孩子的心裡和嘴裡,唯一出現的地方,可能是黑板上方的空白處——一副為了應景的標語。
讀書的出發點不一樣,自然態度就不一樣,看看有目的的有錢人和有勢力的家庭,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私立學校,一條龍讀到底,再看看農村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就決定了讀書最後只能止步於小學或初中,經濟能力不允許,稍好一點,一般也只能止步於普通高中,混個畢業證了事。
社會價值觀已經發生變化,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不是一句空話。一切為了自我,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道德教育嚴重偏離,娛樂媒體大肆宣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能夠讀幾年書,已經很幸運了,焉敢有崇高的目標?“為自己的將來而讀書”才是當下最為時髦的口號!再說私立學校出來的所謂“精英人才”,有多少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萬分之一還是千萬分之一?
-
4 # 蒙旭登
在學校裡肯定有很多的青少年就是為了父母來讀書的,就是為了混畢業證才來上學的,這種現象固然令人擔憂,但怎麼說這些學生還是有點對責任心,還是有一點混畢業證的理想嘛。
最可怕的有一大批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什麼都不在乎,而且是天不怕地不怕,誰的話也不聽,還胡作非為,想想他們的未來,越想越可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學生呢?主要的原因是:
一、超前教育所致。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小學生校外補課等,導致了很多小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直致完全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變成了學困生,最後上了初中。
二、父母縱容所致。父母一味地寵溺遷就小孩,只養不教,造成了小孩自私狂妄,無禮蠻橫的性格,無知無畏,為所欲為。
三、教師不敢管所致。現在的初中生最難管,自我意識急劇澎漲,加上父母袒護,在學校教師不能批評,不能責怪,不能管理。
四、重教學輕教育所致。整個社會只知道給學生學知識,從小學就開始補課,天天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不從如何守規矩,如何做人培養起,其實就已經輸完了。
五、重法律輕紀律所致。隨著華人對法律意識的增強,未成年學生在校在社會,只要他不殺人放火,誰也奈何不了他,就算他殺了人,也還是奈何不了他,家規校紀,有等於無,現在的學生,若家長不管了,還有誰能管他呢?
總之,這一代的學生,正是我們自己共同努力“愛”出來的學生,不久以後,我們必將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
5 # 育心福生
這真說到點子上了,實不相瞞,當老師的都有一肚子苦水,就說現在的學生積極性不強,來混日子的多,真正撲在學習上的少。可領導又拿成績當回事,老師苦不堪言。
首先,手機害了學生。
我們說,手機有利有弊,而手機應是利大於弊。對於學生,作文不會寫,輸入個題目就可有很多的範文供你參考。你應用題不會做,將題目輸入進行搜尋,也會理順思路。可見,學會利用手機不愧為尋找到了一位好老師。可學生偏偏逗偏偏,就不用它來完成學業,而是拿它玩遊戲,與同學閒聊,聊亂了思想,荒廢了學業。
其次,好吃懶做
你說好吃懶做,可他們吃家裡的飯菜不香,在學校開餐也是個裝模作樣,而最喜歡的是那些垃圾食品,吃得油膩膩的,香噴噴的,上課還咋著嘴巴,全把課堂攪渾了,一要他們作業就三個字不會做,把作業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要真正讓學生讀書上心,社會環境不改難於上青天啊!
回覆列表
沒有準確的數字,據我個人看來,真正為了唸書而進學校的學生不超過30%,其餘上學都是為了混畢業證。一般說來,為了讀好書的人心中都有個遠大人生目標,且個人天分不錯;為了混畢業證的人多數沒啥讀書天分,少數人天分雖然不錯,卻沒有高尚的人生目標,和前者一樣浪費了大好光陰。造成目前這種狀況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今的社會觀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家逐漸走向繁榮富強,國家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的物質生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富翁越來越多,打工的也越來越有錢,而從事科研、教育和文化領域工作的人始終不肥不瘦——反正就是遠沒有搞商業的有錢。大多數人都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是他們奮鬥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小部分人還在堅持人生意義的追求。怎麼才能追求到豐厚的物質享受呢?又怎麼去追求人生的意義呢?
追求物質享受有兩類人:一類是頭腦比較聰明家庭經濟較好的人,一類是頭腦一般讀不好書的人。這兩種人的共同點就是不用功讀書,讀書只是為了把文憑搞到手,以後好繼承祖業或者打工。前者認為只要懂得使用計算器會做生意就行了,因為他們的事業不需要太多的知識,況且大都能夠得到父輩的庇護,又何必辛苦地讀書呢?後者上學是為了換取打工通行證,好歹也得混個初中文憑,以便能夠順利進廠。說他們懶惰倒不一定,只因為過分看重物質享受,就把精神層面的追求淡薄了。
所幸還有少部分人真正懂得讀書的意義,他們才是國家的未來,長大後才可能成為社會的脊樑。他們仍然像古人一樣“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勤奮學習,以期學得淵博的知識有朝一日壯志凌雲。試看我們國家後來居上的航天事業正在鑄造輝煌,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嘲笑那少部分埋頭苦讀的“書呆子”呢?沒有他們辛勤的研究,沒有他們辛苦的育人,我們會有創新嗎?我們國家拿什麼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恐怕我們還會像舊社會一樣遭受貧困和欺凌,哪裡還能擁有現在的物質享受呢?
所以,為了唸書而唸書的人永遠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為了把社會建設得更美好,希望我們國家熱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