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五就是我
-
2 # 洛漓慢讀
聽書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讀書方式,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對於上班族來講,看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能利用碎片時間看書,提升自我。而聽書,就是將書中的精華內容,通俗易懂的朗誦出來。每天只需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這對上班族來講是可以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聽書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需要。
我個人認為聽書最好是聽工具類、小說類的比較好。工具類的書籍,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多是相通的,只是表現的手法不一樣,只要弄懂了本質,外在再如何變,內裡是不變的。小說也是,愛情小說,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主線發展,再穿插第三者插足等等橋段,來豐富劇情增加可看性。破案類小說同樣圍繞事件發生——案情推理——事件結局來描寫。
而經典的文學作品,我認為光聽書是不夠的,越是好的文學作品,越要精讀、細讀、反覆讀,你才能明白讀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有時候,為了讀懂一本書,還需要對作者以為生活背景進行了解,這樣才能讀懂這本書。如:瓦爾登湖,如果不去了解作者背景及所處的時代,你就完全無法解讀和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內容。
所以,我的建議是聽書可以選擇工具類、小說精的書。而經典的文學作品,聽書是不夠的,還要看書來消化。
-
3 # 輕煙悅讀
我認為聽書不能代替看書。
1、聽書一般都是在碎片時間來做的,注意力不集中,吸收效果差。我平時都是一邊做家務一邊聽聽書,或者是乘車的時候打發時間聽聽書,這些時候一心二用,無法十分專注。遠不如自己讀書的時候一字一句地入心。
2、聽書的內容一般都是高度概括過的,不夠全面。現在喜馬拉雅和各個聽書平臺的書稿都是由專人寫作的,取了一本書中的精華來解讀。但這隻能代表寫作者的見解,卻無法代替你自己的見解。當你親自讀書的時候,也許你的看法跟他不一樣。如果你只是習慣全盤接收別人濃縮過的東西,就會慢慢失去自己的思考。
3、聽書無法做筆記。自己讀書的時候,看見好的句子會下意識地劃下來,做個筆記。然後寫個讀過感。但是聽書的內容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本身已經是濃縮過的了,想要寫出特別的感想有點難。
4、聽書可以做為讀書的補充。比如有些書你之前沒有讀過,可以先在網上聽一聽,如果覺得很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或者是讀完這個書之後聽聽別人的解讀,看看別人的觀點跟你有什麼不一樣。或者是寫完書評之後,跟別人的聽書稿比較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地方在哪裡。
-
4 # 天外來客222790859
謝邀。代替不了,因為聽書是由耳聽到的口頭表達的聲音之後,在大腦中形成的認同知曉的過程,其媒介是音,在傳播過程中不僅是單一的,而且在傳播過程中還會有所散失,所以他在人腦中形成的影象並不立體完備,最多是二D狀態,而看書就不同了,不僅有眼的參與,而且也可以有心、腦的協同動作,如同三d或七d電影一般展示在你面前,有聲有色,更有讀者意識新增的主觀多彩想像,立體完備,更主要的是你能在逐字逐句閱讀的時候,一能增加和鞏固自己的識字量,做到溫故而知新,二能在文字閱讀中學習別人文字表達的特色和長處,三能比較好比較快的學到寫作手法,所以聽書絕對不能代替讀書,他的功效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勸喜歡聽書的朋友條件許可的話還是多看看書為佳。
-
5 # 李清喬
當然不可以,聽書節目是講書人對一本書的理解,加入了講書人自己的理解。而原書是作者傳遞給讀者的內容,是作者自己直接面對讀者。所以兩者之間會有一個資訊差。
聽書節目我一般在這幾個時間聽:
1,想要大致瞭解這本書的內容時:基本聽到別人安利一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地地想要了解這本書講了什麼,說了什麼。這個時候就會去找下相關的聽書節目聽下,如果沒有就去找相關的書評。大致瞭解下書中的內容。
如果自己的確有興趣,那就買回來細細地品位,如果不夠打動我,那就拋棄這本書選擇下一本書。
2,看完這本書的內容時:在看完一本書,尤其是覺得對方的書寫的很好,我總是想要和一些人交流下書中講述的一些內容。
尤其是在看一些文學類書籍的時候,有些內容我看的不是很懂,可以說只明白了一些表面的意思,瞭解不了更加深刻的內容,所以會聽一些講書節目。
但是一些大部頭的文學書籍,還是最好聽一些教授的講座最好。
3,想要快速瞭解一些實用類書籍時:每年都會出很多實用類的書籍,這類書籍我們一般學會方法後運用就可以。所以我在通勤路上,更多會選擇這類的書籍。
總結:總之聽書還是非常方便的,不過也不要過分的依賴聽書節目,畢竟一本書每個人看過之後的想法和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自己看過之後,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
-
6 # 今天一起去旅行
不知道聽書所指的是聽書的原文音訊,還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聽對一本書的解讀。前者的意義不大,因為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說,我們的聽覺系統並沒有向依靠聽覺的動物那樣進化。再者我們人腦接受資訊的頻寬有限,拿看書最有效率的指讀來說,同樣的內容,你可以試著指讀一下,花費的時間遠比聽要多的多。那我就先預設你說的聽書是指後者。
最近在讀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我覺得這本書本身就跟聽書的作用是一樣的,該書概括介紹了四書五經等十三部經典著作,讓我們對中國的經典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那書名為什麼要用“常談”,而不是“概論呢”,朱自清也給出瞭解釋——“概論”這名字容易教讀者感到自己滿足;
引用《經典常談》中的一句話,原文如下:可是如果讀者唸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領讀文化《經典常談》)
我想聽書也是如此,如果用聽書代替讀書,違背了聽書的意義。
回覆列表
這個不能,自古以來文字發明都是用來看的,文字本身就有很多內涵表現在視覺裡面!有幾千年的積累,聽書在看書面前顯得太渺小了。
聽書是最初級的階段,華人學外語,或外華人學漢語的一種方法,可以避免發音不準,避免成為啞巴外語,這個倒是很有用!
首先是速度。看書速度可以自己控制,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可以一目十行,還可以翻看!聽書顯得被動。
第二,是審美。尤其是漢字還有美學在裡面,即使書本,字型也不同,字詞結構也不同!
第三,可以做筆記,寫心得!這個才是真正的讀書!
總之,聽書是初學者的手段,或者是視力有缺陷的人選擇!看書強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