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友寶

    答:印度有很多的州,有的以前是別的國家的併入印度.還有的是用武力侵佔。聯邦成一個國,各自州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不同,再加上歷階印度領導人,比如說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一心想做世界軍事大國,不把國家的經濟搞上去,不顧民生。這樣下去:非但成不了大國,越搞要越窮了,甚至還要分裂.解體。

  • 2 # 混時間

    從國土面積、人口、政治模式、經濟結構、法律等各方面看,印度已經俱備世界大國雛形了,印度成為世界大國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 3 # 魂舞大漠

    大國崛起,有必然因素,如美國的例子,地理上的得天獨厚,百年不燃戰火,帶來的是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優厚的科技創新政策,加之引進外來人才計劃,佔領的是高科技高地;地大物博,有豐富的礦藏等等,在二戰前國力已無人能及。對比美國,做為南亞大國的印度如何?

    自印度獨立以來,受到美西和蘇聯支援,是“冷戰”寵兒,良好的外部環境,一直是印度發展的有利條件。自美國實施“印太戰略”以來,更受到西方極力支援,可以充分吸收外資,成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未來發展更被世界發達國家所看好,世間有關印度崛起的呼聲,不在其少數。究竟如何,今天不妨詳詳細說說,個人覺得,影響和制約印度崛起的因素還有很多,至少有三點可以探討。

    一是工業基礎還相當薄弱,國家莫說造飛機,製造步槍都費勁,更莫說航母和飛機,完全是拼裝而來的各國大冷拼,一個工業化完成度不到30%的國家,談崛起實在的為時尚早。

    二是傳統制約印度發展的因素眾多,比如宗教矛盾,種姓制度,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過大,文化教育水平過低等等,有制度原因,但根本地還是無法擺脫傳統影響,與生俱來,即便隨著印度的發展,仍得不到有效解決。比如人口因素,受教育程度不高,所謂人口紅利值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是三哥志大,所圖太大,與實際能力不在一個檔次上。比如與巴基斯坦等鄰國的領土爭端不斷,構成了嚴重的不安寧影響,一直影響和制約著印度發展。打造所謂2.5線戰爭規劃,長期虛擲千金大買軍火,有限的建設資金,不得不集中和浪費到軍事資源上面。

    因此,個人判斷,三種因素加在一起,與印度所謀強國之路,正是南轅北轍,為時尚早,不經過根本性地變革,不改其轍的路,恐怕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自去年以來經濟開始滑坡,就是最好的證明。

  • 4 # 錦繡中源

    這要看你對“世界大國”的定義如何了,如果是以美國為參考物的話,印度確實是沒有什麼可能達到美國的高度,中國短時間內也很難趕上美國;而俄羅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與印度一樣基本上不大可能。而如果降低標準,以俄羅斯作為參考物的話,印度還是很有希望的。

    其實印度現在也算是一個大國了,是世界綜合實力前十的國家,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總人口13.5億位居世界第二,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GDP超過2.7萬億美元,再過兩三年就會超過英國、法國躋身世界前五;印度也是一個軍事大國,每年公佈的世界軍事排名,印度都是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位居世界第四。因此印度也算的上是一個大國了,至於算不算“世界大國”,就看你如何去定義了。

    大國崛起確實不容易,但印度確實也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可以說印度現在比任何時候更接近這個“有聲有色大國”目標。雖然我們很多人總是在調侃和嘲諷印度,網上唱衰印度之聲不絕於耳。不可否認,印度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貧富差距、種姓制度、宗教矛盾、高額外債、政府效率低下等,但自上世紀90年代初印度經濟改革以來,雖然發展起伏不定,但依然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只不過它的發展速度沒有我們國家快而已。

    以印度的體量和發展勢頭,未來的世界格局中,印度必然也會有它的一席之地,因此我們不應該小瞧它。

  • 5 # 諶人

    印度已經是世界大國,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成為世界強國。

    撇開外部環境,制約印度崛起的自身問題就有很多。

    第一,印度還缺乏崛起的歷史底蘊。

    印度雖然古老,但在漫長曆史上只是一個鬆散的地域概念,印度人沒有創造過影響世界的輝煌文明,他們長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受到外來文明的影響控制,直到二戰後才獲得獨立地位。印度自主發展時間太短,要補缺的太多,該需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儲積崛起的能量,現在不可能一蹴而就。

    1947年 8月14—15日,英國對英屬印度實行“印巴分治”,印度才獲得獨立。

    第二,印度沒有形成幹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

    印度人口眾多,但凝聚力並不強。印度民族有300多個,使用上千種語言。印度教派眾多(主要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天主/基督教等)。印度實際存在著歧視性的種姓制度,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

    印度是一個男權社會,婦女地位較低,發言權有限。

    印度一些偏遠落後地區還殘留著私刑、婦女殉葬、一妻多夫等陋習。這樣一個內部問題複雜、矛盾眾多國家,要10數億人擰成一股繩,同心同德建設印度,非常難!

    (舉個現例項子,日本與印度簽署了修建印度高鐵協議,兩年過去了無法開工,因為印度政府無法協調相關幫、相關民眾儘快提供出土地)。

    第三,印度教育水平整體滯後。

    印度雖然普及了100%小學教育,但師資匱乏,許多鄉村學校只有2名教師,每人要教100多名學生。

    印度最頂尖的印度理工大學(IT人才搖籃),僅排在亞洲高校排名100位之後,排在世界200位之後。

    教育落後將不利於培養高素質的從業大軍,人口紅利優勢得不到充分體現。

    第四,印度基礎設施欠缺且陳舊,要完善配備非一日之功。這不能滿足經濟可持續、高規格發展。

    第五,印度的資源、能源、環境不足以支撐印度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環境汙染已成為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障礙,還威脅著印度的生存空間。從過去發達國家和今天中國治理汙染、恢復並保護生態環境的經驗,這將是投資大、見效慢的百年工程。印度要踏實解決自身環境衛生存在的弊病,切不可好高騖遠。

    第六,印度還沒有完成自己的工業佈局體系,製造能力薄弱,高階產品生產製造依賴於進口和技術轉讓,極其容易受制於人,將制約印度難以完成工業化國家轉型。

    印度的優勢在於決策層已具備世界眼光,印度還存在後發優勢。但印度僅憑少數精英和約佔全華人口5%的第一種姓人口來建設,他們顯然難挑起大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玄幻或者武俠熱血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