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血花飛舞丨p6

    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雖然現代比較語言學者,以日本與從音韻、語法及語彙三者看起來,系屬烏拉爾、阿爾泰(Ural-Altai)語系統,質言之,它本來是和蒙古語、通古斯語、土耳其語及北韓語視同一系統的。但事實上,日本的語言系屬問題,現在尚未獲得完全解決。

    日語的文字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兩種字型: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個。前者假借漢字的草書造成,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後者假借漢字楷書的偏旁冠蓋造成,用於標記外來詞、象聲詞以及特殊的詞語。明治期間曾出現過羅馬字拼寫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北韓半島和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北韓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元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此後日本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的漢代蛇紐印章,上有隸書“漢委奴國王”字樣,當為漢光武帝所賜印章。據日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論語》、《千字文》等漢文書籍傳入日本。尤其是在公元世紀,有大批懂漢文的北韓人渡海到達日本,大大推動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日本儲存至今的一些金石文獻,如公元世紀中期的紀伊隅田八蟠神社銅鏡銘文、船山古墳大刀銘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墳鐵劍銘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漢文的早期材料。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審議會漢字小委員會彙總了新常用漢字表的最終方案,共收錄了2136個字。除在現行1945個漢字的基礎上新收錄“俺”、“岡”、“賂”等196個字外,還將刪除“匁”等5個字。該委員會最快將於2010年6月向日本文科相彙報新常用漢字表,預計將在2010年內公佈。此次修改工作結合了電腦、手機等資訊工具的普及使複雜漢字也變得易用的社會現狀。這將是1981年現行常用漢字表制定以來首次被修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鐳射點痣還會長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