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鐵是塊鍊鐵和液態鍊鐵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塊鍊鐵最早出現在西南亞地區,公元前1200~前1000年,其使用已達到一定規模。公元前8O0年冶煉方法傳到歐洲;公元前500年傳到英國。塊鍊鐵是一種最原始的鍊鐵方法。其鍊鐵爐用石頭或粘土砌成,爐身甚矮,側開小孔,插入陶土製的風管,用皮囊送風;使用富鐵礦石,以木炭或木柴為燃料。約在1000℃溫度下進行固體還原,煉成的鐵沉落於爐底,待爐冷後取塊。每煉一爐必須重新升火,爐溫上不去。此種鐵結構疏鬆、氧化夾雜多,幾乎不含碳、矽、錳等元素,所以鐵塊柔軟,可在一定溫度下鍛打,排除夾雜併成型,稱為鏢鐵、鍛鐵或海綿鐵。 中國在公元前6世紀就進行了液態鍊鐵,比西方約早幹餘年。塊鍊鐵爐溫較低,化學反應慢,故產量低,夾雜又多,在鍊銅豎爐大風機的啟發下,創造出液態鍊鐵。爐子加高,爐內煤氣流與礦石接觸時間長,礦石預熱效果提高,鼓風增強,燃燒旺盛,爐子可長時間保持較高溫度狀態(>1200℃),木炭的增碳作用也相應增強,因而獲得液態鑄鐵。鑄zhu中國是世界上生產鑄鐵件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左傳》記載,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出鑄鐵刑鼎,重達270kg,鼎上鑄出刑律全文,這是中國鑄造大件的最早記載。隋唐以後,大型鑄件的生產愈來愈多,公元953年即中國五代周廣順三年,鑄造出滄州大鐵獅。 戰國時期鐵器出土分佈圖 中國在春秋末戰國初期鐵業生產發展迅速,當時鑄鐵農具的生產尤為突出,如1955年河北石家莊趙國遺址出土的鑄鐵農具幾乎佔全部工具(包括骨、石材料)的65%,河北興隆出土的大批鐵範(金屬型),用於鑄造農具的約佔60%左右。這說明中國於戰國中期已邁入鐵器時代。根據解放後的考證,北起遼寧,南到兩廣,西到四川,東至山東,西北到甘肅,以黃河南北中原為中心,是中國古代鑄鐵冶煉和生產鐵器的重要地區(圖3)。中國古代冶金比歐洲先進,尤其是掌握鑄造技術比歐洲約早千餘年在漢代鐵的經營管理已經提到議事日程,《鹽鐵論》一書就是證明。公元1637年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此書詳細記載了中國當時的冶金、鑄造技術。鑄鐵雖然歷史悠久,但發展緩慢,從清代以來,鑄造技術長期停滯不前,直到1949年後才逐步得到發展,全國已形成教育、科研和生產系統。
鑄鐵是塊鍊鐵和液態鍊鐵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塊鍊鐵最早出現在西南亞地區,公元前1200~前1000年,其使用已達到一定規模。公元前8O0年冶煉方法傳到歐洲;公元前500年傳到英國。塊鍊鐵是一種最原始的鍊鐵方法。其鍊鐵爐用石頭或粘土砌成,爐身甚矮,側開小孔,插入陶土製的風管,用皮囊送風;使用富鐵礦石,以木炭或木柴為燃料。約在1000℃溫度下進行固體還原,煉成的鐵沉落於爐底,待爐冷後取塊。每煉一爐必須重新升火,爐溫上不去。此種鐵結構疏鬆、氧化夾雜多,幾乎不含碳、矽、錳等元素,所以鐵塊柔軟,可在一定溫度下鍛打,排除夾雜併成型,稱為鏢鐵、鍛鐵或海綿鐵。 中國在公元前6世紀就進行了液態鍊鐵,比西方約早幹餘年。塊鍊鐵爐溫較低,化學反應慢,故產量低,夾雜又多,在鍊銅豎爐大風機的啟發下,創造出液態鍊鐵。爐子加高,爐內煤氣流與礦石接觸時間長,礦石預熱效果提高,鼓風增強,燃燒旺盛,爐子可長時間保持較高溫度狀態(>1200℃),木炭的增碳作用也相應增強,因而獲得液態鑄鐵。鑄zhu中國是世界上生產鑄鐵件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左傳》記載,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出鑄鐵刑鼎,重達270kg,鼎上鑄出刑律全文,這是中國鑄造大件的最早記載。隋唐以後,大型鑄件的生產愈來愈多,公元953年即中國五代周廣順三年,鑄造出滄州大鐵獅。 戰國時期鐵器出土分佈圖 中國在春秋末戰國初期鐵業生產發展迅速,當時鑄鐵農具的生產尤為突出,如1955年河北石家莊趙國遺址出土的鑄鐵農具幾乎佔全部工具(包括骨、石材料)的65%,河北興隆出土的大批鐵範(金屬型),用於鑄造農具的約佔60%左右。這說明中國於戰國中期已邁入鐵器時代。根據解放後的考證,北起遼寧,南到兩廣,西到四川,東至山東,西北到甘肅,以黃河南北中原為中心,是中國古代鑄鐵冶煉和生產鐵器的重要地區(圖3)。中國古代冶金比歐洲先進,尤其是掌握鑄造技術比歐洲約早千餘年在漢代鐵的經營管理已經提到議事日程,《鹽鐵論》一書就是證明。公元1637年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此書詳細記載了中國當時的冶金、鑄造技術。鑄鐵雖然歷史悠久,但發展緩慢,從清代以來,鑄造技術長期停滯不前,直到1949年後才逐步得到發展,全國已形成教育、科研和生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