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哥聊金融

    小的時候,沒有網路,電視機的節目也只是中午和晚間有一會兒,大多數時候是寂寞無聊,兒時的時光總感覺很慢,天高雲淡,無憂無慮。那個時候,去屋後的稻場追趕嬉戲,玩鬧一番,便是一個愉快的下午了,除了撒歡兒奔跑,剩下的時候,更願意讀讀書。

    初中時,家裡的電視壞了,課外時間更是無聊了,除了聽聽收音機,剩下的就是翻翻雜誌了。

    學校附近有個小報亭,極小的屋子,老闆是一個老頭。報亭裡擺滿了各色報紙雜誌,現在還有印象的是大河報,中國電視報,讀者。在那時,我最喜歡看的是《故事會》,幾乎是期期必買,風雨無阻,有時甚至拿買早餐的零花錢來換一本故事會來看。

    後來鳳姐出名之後,在一個採訪中談到,她最愛看的書是《故事會》與《知音》,我一度羞於提起故事會之事。彷彿自己與鳳姐一個層次似得。

    《故事會》也是老師點名禁讀的課外讀物。理由是耽誤學習。實際上所有與學習無關的雜誌都禁讀。那時老師似乎文化層次也不高,曾告訴我曹操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我一直深信不疑,並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庫中,甚至在作文考試時加以運用。知道後來我知道了秦始皇,才感覺自己被騙多年。後來我還在內心深處安慰自己,也許曹操確實在區域性頒佈過治理文字和度量衡相關的決議。。。那時的老師還半開玩笑的跟我們說:要多看健康的書,不要看迷信、武打、色情讀物,西遊記是迷信,水滸傳是武打,紅樓夢是色情。。。

    這些就是那個年代的教育氛圍和文化層次,雖然那時中國掃盲工作也開展多年,文盲已經很少了,但是很多小學初中老師的自身文化水平其實也並不高,所以那時的讀書看報的風氣也不甚濃厚。

    還是說回故事會,說回鳳姐。前些時間看新聞,得知鳳姐已經拿到美國綠卡了,頓時對其肅然起敬。曾經的嘲笑、諷刺、與冷漠都被人家狠狠的甩在身後,她以自己的一次華麗麗的轉身,給了勵志雞湯文作者豐富寶貴而又有力的素材。所以這個時候,再談起故事會反而覺得平靜,因為喜歡故事會的鳳姐,自己的事蹟已經夠上故事會了。

    其實,故事會也並非三俗之物,別人覺得她不夠高深可能是覺得文字過於淺顯,下里巴人了。比起皇皇鉅著般的饕餮大餐,故事會就是早點攤的煎餅果子,豆腐腦罷了,但正是這一套套“煎餅果子”“豆腐腦”陪多少人度過了無聊歲月,小故事大道理又潤物無聲的改變了多少人的價值取向。

    那些故事,時而幽默,時而懸疑,時而驚悚,時而溫馨,很多文化底蘊不甚深厚的人,也能從中獲得裨益。最喜歡的是民間故事,那些故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距離現在有些年月,故事中透著古樸懷舊的味道,故事核心又貼近現實,彷彿家族長者在講述一位遠方親戚,前輩祖先的故事,故事中飽含的親切感讓人心頭暖暖。

    現在,自己也嘗試寫寫東西,這才發覺能把故事寫好的人也是不簡單的。講故事就像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或者說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大導演張藝謀都很難把一個故事講好,那些故事會中引人入勝的故事難道不讓你拍案叫絕嗎?

    時光流轉,沒有再去過那個報亭了,也好久沒有再讀故事會了,現在讀紙質書的都已經很少了,更何況一本小小雜誌?哪一日再在書攤碰到故事會,定會買上一本。只是還能找到當年的感覺嗎?

  • 2 # 賞金獵人76744291

    現代的故事會內容粗製濫造,每月兩期大多故事毫無教育意義,一點新意沒有,最敗筆的是阿p故事簡直是胡編亂造沒一點創意,當然每期也有幾篇優秀的小說,反觀上海故事每月一期幾乎篇篇是精品。

  • 3 # 璞真庭院

    《故事會》陪我走過了學生初中、高中的學生年代,每個故事都很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故事會》是傳說中的“農民工返鄉必備雜誌”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僅有114個頁碼、32開本的雜誌,曾經是中國最通俗的民間文學小本雜誌。這個雜誌之前的文章內容還是不錯的,有武俠,有警匪,有情感,有都市,偶爾也有諷刺,名人軼事,鬼故事什麼的。它不僅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是個識字的就能看懂,關鍵在於故事的可讀性非常高,情節是跌宕起伏,並不以搞笑為主要目的,這畢竟是《故事會》不是《笑話會》。不同文章的文筆也是不一樣的。而現在墮落了,這本雜誌的發行量已經大大減少。原來是家家都有的,大人小孩都愛看,現在農民工兄弟都不買它了,可見連最基礎的受眾都沒了。有的人說,那是因為現在網路段子流行,故事會幹不過了。實際不是這樣的。網路的流行對於編輯部來說是個好事情。因為《故事會》的文章主要來源於投稿,如果投稿的質量不高,可以在網上尋找合適的文章作為補充。

  • 4 # 幸福路69943447

    無邀,看到這兒,有點感想,不對故事會,卻想起了以前坐火車時候經常遇見的報紙《法制日報》,好像是這個名字,美女富婆重金求子的廣告很多,還有各種的知音體,令漫長的綠皮車旅途不再寂寞……

  • 5 # 懷舊是情懷LIUFENG

    我是故事會的忠實粉絲和讀者 從小學六年級到現在已經快三十年了 路過舊書攤我就找故事會 然後買走 一塊錢一本很便宜 雖然定價三角錢

  • 6 # 隨元123

    故事會早期還是不錯的,裡面的故事有生活,有感情,讓人手不釋卷。後期跟讀者知音一樣成了雞湯大雜燴了,直接不看。

  • 7 # 公子三白

    又快過年了,不知道今年臘月二十七八,小鎮街上還有沒有書攤,書攤上還有沒有故事會?

    不記得是初中還是高中起,每逢新年,家人忙著採辦年貨之際,我總是要溜到街上的書攤上,買兩本故事會作為自己的新年禮物。

    薄一點的10塊錢一本,厚厚一本則需要20塊。每年我都不例外,一本薄的加一本厚的,一共30。偶爾看到書攤上還賣《飛言情》、《花火》什麼的,也是要來兩本的,至於書攤上那些萬年不變的,《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各類女性心靈雞湯的,我是從來不願意多花時間瀏覽的。

    雖然我在中學時就有了手機,我爸甚至還很大方的給我配備了一個學習機,但是從小到大看紙質書的習慣也是丟不掉的,更何況是春節前在各大書攤買書。

    要知道,這些書販平日裡可不是經常出來的,即便出來,也很難同一時間出來的這麼齊全。要不是因為過年,要不是因為春節街上人多,又哪裡能看到這麼多新奇又便宜的二手書聚集在一起。

    漸漸的,我妹也習慣了我在書攤上一待就是數十分鐘甚至是半個時辰,她是沒耐心陪我站著或蹲著挑書的,每每此刻,她都要去尋個攤子去“套圈圈”,運氣好點的話,套來個金魚烏龜也是常有的事。

    後來上了大學,熟悉了淘寶,哪裡還要等到臘月二十七八才上街買衣服買年貨,一鍵下單,想要的隔天就送到。故事會,也很多年沒買了,甚至不知道,記憶中那一片一片圍成圈的書攤,還在不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鳥電車騎著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