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蘭芳共和國國徽】

    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別稱蘭芳公司、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由海外華人在婆羅洲創立。1770年,成立蘭芳公司,1777年改為公司共和國,向清朝稱臣時仍使用“蘭芳公司”。1884年,蘭芳公司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滅亡,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從立國至滅亡,共一百零七年。由於顧忌清朝干涉,荷蘭並未公開佔領,而是另立一個傀儡政權進行統治。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佈佔領。

    【蘭芳共和國的位置】

    失敗原因。蘭芳共和國沒能堅持到現代的原因很多,面積、人口、生產力水平、國際環境等等,其中重要一點是敵人太強大。主要敵人是荷蘭殖民者,荷蘭物流業發達,號稱“海上馬車伕”,以商業立國,讓千萬股民“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股票就是荷蘭人發明的。蘭芳共和國在面積、人口、組織能力等綜合國力方面和荷蘭存在巨大差距,長期鬥爭的結果,難以避免失敗的命運。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就是荷蘭在殖民時代留下的政治遺產。面對當時地球上最先進的西方殖民者,以蘭芳共和國為代表的諸多海外華人政權,多數都沒能堅持下來,不過,也有個別例外。

    【新加坡歌手孫燕姿】

    新加坡。當地華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70以上,在國家中居於主導地位,可以理解為“華人獨立建國”,人口500萬以上,遠超當年的蘭芳共和國,是全球重要的交通中心、金融中心,經濟發達。

    綜上,面對西方列強,蘭芳共和國等相對落後的海外華人政權沒能堅持下來,但是,有新加坡的存在,也可以視為另一種形式的建設成果。

  • 2 # 達文有話說

    原因有很多,個人總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沒有優良的政治種子

    近代下南洋的華人沒有政治的概念,即便建立蘭芳這樣的名為共和國的國家,模式還是採取的中國家長制管理,國家的運轉更多的是靠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等殖民國家,他們很早就形成了資本主義制度,他們的政體形式、法律、經濟制度可以完全移植到其他地方。

    單打獨鬥,背後沒有國家作為支撐

    為何大英帝國派出去的“拓荒者”能夠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我們都知道東印度公司,它被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了皇家特許狀,從此它的利益與大英帝國的利益掛鉤,所有商船都受英國的皇家海軍保護。這樣一來,一家公司成為了大英帝國在世界開拓市場的急先鋒。除了東印度公司,英華人在北美、澳洲的“拓荒者”們能夠成功的建立國家,背後都有英國政府的身影。

    在東南亞的華人,大多數是為了做生意或者在祖國混不下去才選擇“下南洋”的。他們的利益與生死從不和大明朝和大清朝捆綁,所以想在異國他鄉建立自己的國家困難重重。

    只有家的情懷,沒有國的概念

    從古代到近代中國,老百姓眼裡的國的概念都是基於“家”去理解的。劉家的大漢、李家的唐、朱家的江山改姓愛新覺羅。老百姓只管自己的家,不知道何為國家和民族。

    舉個例子,甲午戰爭時期,日本軍隊進攻中國東北時,到處張貼一個佈告,叫《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佈告的主要內容是清朝的統治很殘暴,我們是來幫助你們漢人反清復明的,所以不要反抗,跟隨我們一起推翻清朝吧。這個佈告還挺有用,不少華人都跑來歡迎他們。

    你看,老百姓眼裡,日本人和當年入關的滿人沒啥兩樣兒。大清亡了也就相當於改朝換代,在老百姓心裡沒啥影響。這才有了魯迅“學醫救不了華人”那句感慨。

  • 3 # 地圖帝

    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洲東南部。按順時針方向,周圍的海洋依次是:巴拉巴克海峽、蘇祿海、蘇拉威西海、望加錫海峽、爪哇海、卡里馬塔海峽、南海。加里曼丹島面積約74.33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約為臺灣島的21倍。加里曼丹南部是印度尼西亞,北部是馬來西亞和汶萊,三華人口合計約為2200萬,是個地廣人稀的大島。該島中部偏北是依蘭山脈,這座山脈覆蓋了半個島嶼。島上最高峰,就是依蘭山脈北部的基納巴盧山,海拔約4095米,也是馬來西亞最高峰。當初英國與荷蘭劃分殖民地範圍,大致就是以依蘭山脈分水嶺為界,北部歸英國,南部歸荷蘭。後來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基本也遵循這種領土劃分的方式。赤道從加里曼丹島穿過,這裡氣候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河流眾多,大河無一例外都發源於依蘭山脈。最長的河流是卡普阿斯河,自東向西流入南海,長約1143公里,是印尼最長的河流,還是全球最長的島上河流。卡普阿斯河水量達到6000立方米/秒,是島上水量最大的河,也是印尼水量最大的河。加里曼丹島第二長河是巴里託河,長約980公里,向東流入望加錫海峽,水量2500立方米/秒。加里曼丹島第三長河是巴里託河,長約890公里,向南流入爪哇海,水量達到6000立方米/秒。加里曼丹島南部,也就是依蘭山脈以南,有一大片平原,因雨水充沛,海拔又低,形成面積廣大的沼澤地帶。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亞洲的加里曼丹島,這三個地方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熱帶雨林儲存最完整的。明朝鄭和下西洋,有路過這裡的記錄,不過這個島並不在重要航線上,人口密度也不大,相關記載不多。明清之際,東南沿海有不少明軍餘部和不服清朝統治的明朝遺民,造成大量華人下南洋。但是南洋路途遙遠,海盜橫行,背井離鄉的華人組織起各種同鄉會抱團取暖。廣東梅州的羅芳伯在加里曼丹島西北角坤甸成立蘭芳公司,這是一個軍政商一體的組織,以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1777年,蘭芳公司改稱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有軍隊數萬,民眾110萬,大部分為華人,羅芳伯就任元首。蘭芳共和國大致是今天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面積14.68萬平方公里,比遼寧省還要稍大一點。蘭芳共和國將卡普阿斯河稱為坤江,首都坤甸就位於坤江三角洲出海口。坤甸與新加坡、雅加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航線,許多華人船隊就在這個三角形區域穿梭。蘭芳共和國建國後,羅芳伯派人回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卻被當朝以海盜視之,拒絕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羅芳伯向清朝稱臣,除了中國情結外,也希望清朝能出兵幫助抵抗荷蘭入侵者。乾隆拒絕的主要原因,也是不想捲入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此後蘭芳共和國與荷蘭殖民者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大約109年後的1886年,荷蘭滅亡這個華人在南洋麵積最大的國家。當地華人大多被迫離開家園,去往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等地。圖-印度尼西亞風格服飾蘭芳共和國曾經的首都坤甸,是一個被赤道穿越的城市,現在華人仍佔到1/3,是第一大族,其次才是馬來族和爪哇族等。

  • 4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蘭芳共和國國徽】

    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別稱蘭芳公司、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由海外華人在婆羅洲創立。1770年,成立蘭芳公司,1777年改為公司共和國,向清朝稱臣時仍使用“蘭芳公司”。1884年,蘭芳公司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滅亡,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從立國至滅亡,共一百零七年。由於顧忌清朝干涉,荷蘭並未公開佔領,而是另立一個傀儡政權進行統治。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佈佔領。

    【蘭芳共和國的位置】

    失敗原因。蘭芳共和國沒能堅持到現代的原因很多,面積、人口、生產力水平、國際環境等等,其中重要一點是敵人太強大。主要敵人是荷蘭殖民者,荷蘭物流業發達,號稱“海上馬車伕”,以商業立國,讓千萬股民“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股票就是荷蘭人發明的。蘭芳共和國在面積、人口、組織能力等綜合國力方面和荷蘭存在巨大差距,長期鬥爭的結果,難以避免失敗的命運。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就是荷蘭在殖民時代留下的政治遺產。面對當時地球上最先進的西方殖民者,以蘭芳共和國為代表的諸多海外華人政權,多數都沒能堅持下來,不過,也有個別例外。

    【新加坡歌手孫燕姿】

    新加坡。當地華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70以上,在國家中居於主導地位,可以理解為“華人獨立建國”,人口500萬以上,遠超當年的蘭芳共和國,是全球重要的交通中心、金融中心,經濟發達。

    綜上,面對西方列強,蘭芳共和國等相對落後的海外華人政權沒能堅持下來,但是,有新加坡的存在,也可以視為另一種形式的建設成果。

  • 5 # 達文有話說

    原因有很多,個人總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沒有優良的政治種子

    近代下南洋的華人沒有政治的概念,即便建立蘭芳這樣的名為共和國的國家,模式還是採取的中國家長制管理,國家的運轉更多的是靠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等殖民國家,他們很早就形成了資本主義制度,他們的政體形式、法律、經濟制度可以完全移植到其他地方。

    單打獨鬥,背後沒有國家作為支撐

    為何大英帝國派出去的“拓荒者”能夠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我們都知道東印度公司,它被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了皇家特許狀,從此它的利益與大英帝國的利益掛鉤,所有商船都受英國的皇家海軍保護。這樣一來,一家公司成為了大英帝國在世界開拓市場的急先鋒。除了東印度公司,英華人在北美、澳洲的“拓荒者”們能夠成功的建立國家,背後都有英國政府的身影。

    在東南亞的華人,大多數是為了做生意或者在祖國混不下去才選擇“下南洋”的。他們的利益與生死從不和大明朝和大清朝捆綁,所以想在異國他鄉建立自己的國家困難重重。

    只有家的情懷,沒有國的概念

    從古代到近代中國,老百姓眼裡的國的概念都是基於“家”去理解的。劉家的大漢、李家的唐、朱家的江山改姓愛新覺羅。老百姓只管自己的家,不知道何為國家和民族。

    舉個例子,甲午戰爭時期,日本軍隊進攻中國東北時,到處張貼一個佈告,叫《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佈告的主要內容是清朝的統治很殘暴,我們是來幫助你們漢人反清復明的,所以不要反抗,跟隨我們一起推翻清朝吧。這個佈告還挺有用,不少華人都跑來歡迎他們。

    你看,老百姓眼裡,日本人和當年入關的滿人沒啥兩樣兒。大清亡了也就相當於改朝換代,在老百姓心裡沒啥影響。這才有了魯迅“學醫救不了華人”那句感慨。

  • 6 # 地圖帝

    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洲東南部。按順時針方向,周圍的海洋依次是:巴拉巴克海峽、蘇祿海、蘇拉威西海、望加錫海峽、爪哇海、卡里馬塔海峽、南海。加里曼丹島面積約74.33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約為臺灣島的21倍。加里曼丹南部是印度尼西亞,北部是馬來西亞和汶萊,三華人口合計約為2200萬,是個地廣人稀的大島。該島中部偏北是依蘭山脈,這座山脈覆蓋了半個島嶼。島上最高峰,就是依蘭山脈北部的基納巴盧山,海拔約4095米,也是馬來西亞最高峰。當初英國與荷蘭劃分殖民地範圍,大致就是以依蘭山脈分水嶺為界,北部歸英國,南部歸荷蘭。後來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基本也遵循這種領土劃分的方式。赤道從加里曼丹島穿過,這裡氣候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河流眾多,大河無一例外都發源於依蘭山脈。最長的河流是卡普阿斯河,自東向西流入南海,長約1143公里,是印尼最長的河流,還是全球最長的島上河流。卡普阿斯河水量達到6000立方米/秒,是島上水量最大的河,也是印尼水量最大的河。加里曼丹島第二長河是巴里託河,長約980公里,向東流入望加錫海峽,水量2500立方米/秒。加里曼丹島第三長河是巴里託河,長約890公里,向南流入爪哇海,水量達到6000立方米/秒。加里曼丹島南部,也就是依蘭山脈以南,有一大片平原,因雨水充沛,海拔又低,形成面積廣大的沼澤地帶。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亞洲的加里曼丹島,這三個地方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熱帶雨林儲存最完整的。明朝鄭和下西洋,有路過這裡的記錄,不過這個島並不在重要航線上,人口密度也不大,相關記載不多。明清之際,東南沿海有不少明軍餘部和不服清朝統治的明朝遺民,造成大量華人下南洋。但是南洋路途遙遠,海盜橫行,背井離鄉的華人組織起各種同鄉會抱團取暖。廣東梅州的羅芳伯在加里曼丹島西北角坤甸成立蘭芳公司,這是一個軍政商一體的組織,以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1777年,蘭芳公司改稱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有軍隊數萬,民眾110萬,大部分為華人,羅芳伯就任元首。蘭芳共和國大致是今天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面積14.68萬平方公里,比遼寧省還要稍大一點。蘭芳共和國將卡普阿斯河稱為坤江,首都坤甸就位於坤江三角洲出海口。坤甸與新加坡、雅加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航線,許多華人船隊就在這個三角形區域穿梭。蘭芳共和國建國後,羅芳伯派人回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卻被當朝以海盜視之,拒絕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羅芳伯向清朝稱臣,除了中國情結外,也希望清朝能出兵幫助抵抗荷蘭入侵者。乾隆拒絕的主要原因,也是不想捲入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此後蘭芳共和國與荷蘭殖民者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大約109年後的1886年,荷蘭滅亡這個華人在南洋麵積最大的國家。當地華人大多被迫離開家園,去往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等地。圖-印度尼西亞風格服飾蘭芳共和國曾經的首都坤甸,是一個被赤道穿越的城市,現在華人仍佔到1/3,是第一大族,其次才是馬來族和爪哇族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熙鳳的陪嫁丫鬟,為什麼有的死有的走?與鳳姐的善妒有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