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and科學

    儲存也意義不大,因為每個個體基因還是不同的,基因傳承需要種群的存在,即便存某個個體的基因也解決不了瀕危物種消亡的事實。

  • 2 # 海客瀛洲84

    實際上,全球科學家正在致力於保護瀕危物種的基因儲存工作。期待被宣佈滅絕的白堊紀活化石的長江白鱘,再次出現。

    將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的遺傳材料冷凍並儲存在異地的想法聽起來更像是侏羅紀公園的續集,而不是現實,但這是在進行中。

    科學家的瀕危物種保護計劃,動植物保護組織致力於保護地球上的動植物種群,但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必須使用基因庫等替代方案。

    隨著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無論動植物)從其自然棲息地中消失,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替代品來保護這些物種。

    旨在將物種保留在其生態系統或棲息地中的原地保護是當務之急。但是,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還進行了其他非原生境的保護工作,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並將其DNA放入基因庫中。由於冷凍生物學的最新發展,有可能使組織存活並保持數十萬年不變。

    使用冷凍儲存技術,建立了一個“冷凍動物園”,其中儲存了來自355種和亞種的3200多種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活細胞系。但未來將有很多發展基於儲存在庫中的DNA或細胞和組織材料。

    抵禦瀕臨滅絕動植物的第一道防線是從野外獲取具有遺傳代表性的樣本。對於植物,種子通常是儲存這種材料的最佳方法。

    對於動物,業採用冷凍不同物種的胚胎和配子的工作,達到基因儲存的作用。

    由於物種差異,冷凍生物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保持地球遺傳多樣性的豐富性所必需的。

    最近,中國科學家宣佈長江白鱘滅絕,野生的長江白鱘滅絕,並不代表,這個物種消失。長江白鱘的DNA應該已經早就採集到位,等待生物技術的進度,復活哪些瀕危滅絕的動物。

  • 3 # 來看世界呀

    克隆技術還有很多難題沒有解決,而且生物寶貴是因為都是生態一部分,滅絕後其生態位會被其他物種佔據,克隆出來的生物沒有調節生態的作用,多隻能待在實驗室,意義不大。

    克隆技術並不是萬能的,現在的克隆技術還有很多不足。首先這項技術需要提取完整的體細胞,經處理後形成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才可能發育為動物的不同組織器官。然後使其在試管中經過早期分化形成有一定細胞量的人造胚胎,這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後還需要找一個合適的代孕動物,動物差別越大細胞表面的抗原分子差別就越大,在植入到別的動物體內遭到的免疫反應就越強,胚胎很難著床併發育為完整個體,大部分在孕早期就會流產或者死胎。我們都聽說過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哺乳動物多莉羊,可是多莉僅僅是很多個胚胎中發育成功的一個而已,大量的人工胚胎都死亡了。對於那些滅絕的動物,它們在自然界的近親本身就比較少,找到一個合適的代孕動物是很艱難的,動物的體型有大有小,不同物種間的親緣屬性也有近又遠,瀕臨滅絕物種的克隆遠遠比我們想的困難。

    所以如果要想透過克隆技術儲存瀕臨滅絕的物種,還需要其它技術的支撐,比如人造子宮。這種技術允許胚胎在母體外發育,是科學家們為改善早產兒生存等問題研究的裝置,不過目前技術還相當不成熟,僅僅是實現使羊羔幼崽在母體外生存了8周,尚不足以支撐受精卵到完整生物個體的發育過程。總的說來用克隆技術儲存瀕危物種還很難實現。而且就野生動物而言,瀕危或者滅絕是因為不再適應如今的環境,人類只有力量儲存一些種類,做不到全面兼顧,而那些大型動植物在自然界中本身都有調節生態的重要作用,當數量減少後它們的生態位就會逐漸被其他生物代替,它們對生態調節的作用就很弱了,而用克隆技術製造出來的生物個體由於缺少和它們的同類一同野外生存的經驗,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多隻能待在實驗室或者動物園,中國繁育了很多大熊貓,可成功放歸野外的寥寥無幾。

    物種的寶貴不在於物種,而是物種在自然生態中的作用,對於人類來說儲存生物的多樣性很重要,主要目的是透過保護物種的的多樣性來保證自然環境更長久時間地維繫在正常水準,而不是為了單單一種物種。

  • 4 # 核先生科普

    自然界的基本理論之一就是平衡,一種生物的高度發達,必然會制約到其它生物的發展,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我們極力在保護其它生物,但好心辦壞事的事情仍無法避免,仍有生物生活在滅絕的邊緣。

    就在現在,每天滅絕的物種大約有70多種,平均每三個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了,有的物種甚至人類還未曾發現,記錄、更別說研究、儲存基因,這類生物未來只能透過化石來證明曾經在地球生活過。

    圖釋:長江白鱘

    以上,可以總結為人類沒有機會獲取基因,因此無法克隆。

    前幾天,有“中國淡水之王”,“長江中活化石”之稱的長江白鱘被宣佈滅絕,早在1983年長江白鱘就被列為了中國一級保護動物,2003年1月27日下午從人們視野消失後再沒有出現。

    這條訊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絃,為什麼躲過6500萬年前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白鱘,沒能進入到到2020年,人們為什麼不儲存基因或者提前克隆呢?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

    長江白鱘只是26840中其中之一。

    圖釋:有的生物只能透過化石證明曾經存在過

    這麼多的物種需要克隆,科學家根本忙不過來,而且克隆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克隆成功率非常低。

    克隆動物中最出名的就是多莉了,動物界的名羊,人們知道1996年蘇格蘭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莉。

    人們不知道的是科學家培養了上千個細胞,經過了276次實驗之後才成功的,前後總共用了12年,多莉長大後衰老的較一般羊更快,並不像其它羊那樣健康,多種疾病纏身,在6歲時不得不接受安樂死,一般羊的平均壽命是12年左右,較長的科達到15至20年。

    隨後雖然出現了克隆豬、克隆猴子,同樣同樣也是經過多次失敗,實驗週期以年計算,克隆出的動物健康程度不樂觀。

    圖釋:北京南海子的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綜上,克隆有可能複製出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但是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救這個物種,解救物種還需要從禁止捕殺、禁止捕撈開始,從2020年元旦開始,長江將開始長達10年的禁漁期,希望這樣的舉措能夠挽救一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華山論劍之後,為何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