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區域拒止

    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力戰鬥機種之一的殲-8II如今早已過時,但老一輩飛行員守衛共和國海域和空域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根據前蘇聯米格-21改進來的殲-8戰鬥機身為二代機,由於其機動性和速度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目前已經逐步退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序列,但仍然有部分的飛機在執行偵察和電子攻擊機的任務。

    圖為殲-8II

    中國的殲擊機是不會停滯發展的腳步的,目前中國是以殲-11戰鬥機取代了殲-8的戰鬥地位。殲-11作為一款改裝自su-27系列的戰鬥機,擁有著出色的機動性,其發動機效能、較高的載油量、寬廣的飛行高度和速度都表現出它完全可以替代殲-8更好的完成守衛海空的任務。上世紀80年代,美國蘇聯已經完成了二代戰鬥機到三代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隨即中國周邊的美蘇盟國空軍也開始在大國支援下裝備三代戰鬥機。殲-8這樣的二代戰鬥機的換裝勢在必得,而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研製的三代機殲-10因為缺乏發動機關鍵技術而進展緩慢,為了儘快向部隊提供更先進的戰鬥機,中國空軍就提出了採購優秀的蘇制su-27sk戰鬥機。

    圖為殲-11

    1990年6月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與蘇方簽署了24架蘇-27SK戰鬥機的協議,同時還引進AL-31FN發動機作為殲-10的配套發動機。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中國自己研發的殲-10的研製進度,還解決了中國空軍部隊短時間內無三代機可用的尷尬情況。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需要更多現金來解決國家問題,1995年中國向俄羅斯購買了su-27的生產許可,中國生產的su-27被命名為殲-11戰鬥機,從此中國空軍進入了三代機時代。

    圖為殲-20

    時至今日,中國的航空技術越發強大。最近幾個月殲-20的大批次生產已經開始了,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在加速三代機到四代機的更新換代過程。從殲-8到殲-10/11到現在的殲-20,中國製造的戰鬥機完成了從無到有,從仿製到自主研發,從二代到四代的跨越,先烈的鮮血是不會白流的。

    #厲害了我的海軍#

    #厲害了我的海軍#@戰艦世界@空中網

  • 2 # 厲兵

    殲8故障,不能參加國慶閱兵,這個事不知還有多少答友記得。殲8從來不是保衛海空的主力機型。以前是殲6殲7,現在是殲10殲11,未來是殲20。

    殲8背後真是滿滿的一把淚。中國吃第一個包子吃的是淚流滿面。1984年,殲8因為故障無法修復,臨時缺席了國慶大閱兵,這讓空軍非常震怒。張愛萍將軍親自拍板:沈飛不用幹別的了,把殲8幹好就成。

    圖一:即使殲20出現,殲8II也仍然在服役。

    作為一個主力機型,空軍是希望殲8當輸出位挑大樑。但是實力有限,一直在幹輔助遊走的活兒。這也可以說是殲8的不幸。

    殲8到殲8II,是中國自研自造的第一款戰鬥機,付出的努力很多,付出的代價很大,交的學費也很多。殲8系列作為一種1960年代的三代機,做到了三世同堂,至今一直在軍隊服役。眼睜睜地看著年輕一截的殲10和殲11出來,再看著年輕一截的殲20和殲31出來,一起為國盡忠。

    圖二:中國第一種尖頭戰鬥機。

    殲8系列並不出色,比不上美軍更早的F-4鬼怪式戰鬥機。實際上一直到2000年前後,殲8才成功地發射了中距導彈,真正實現了原來預定的戰鬥力,這時離出生幾乎過了30年。這30年裡,殲8系列一直沒有像樣的戰鬥力。

    殲8開始有戰鬥力,出現殲8IIF的時候,中國的殲10和殲11都已經開始生產了。跟很多答友想象的並不一樣。殲8並不是中國的米格25,它的超音速能力沒有那麼強。並不存在絕對的高空高速能力。殲8系列一直是航程短,載彈能力弱。

    圖三:殲8的子子孫孫。

    但是中國能不能不造殲8呢?顯然不能。自己生的娃再差,也是親生的。不管啥事,都必須要親自走一遍,才能弄清出門道。沈飛能搞殲15,能搞殲16,能搞殲31,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艱難的殲8,這是個起點。

  • 3 # 國平軍史

    殲-8II,由機頭進氣也即民間所稱“平頭飛機”殲-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空軍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機翼兩側進氣方式的戰鬥機,也即老百姓口中的“尖頭機”,在空軍大片平頭機中,殲-8II的橫空出世,不但軍方就是民間都歡欣鼓舞,於是,“空中美男子”的綽號,在神州大地上不翼而飛。

    (殲-7)

    “和平珍珠”計劃,更是讓軍方充滿了期待,由格魯門公司負責改裝,空軍將購買55套先進的火控系統,並將樣機送往大洋彼岸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

    計劃包括雷達、平視顯示器、慣性導航裝置、大氣資料計算機以及一個新的資料匯流排,可惜由於某種原因,對方單方面宣佈暫停軍事技術合作,已經裝上的一些裝置拆了下來,把殲8Ⅱ的機身還了回來。

    (殲-8)

    殲-8II採用兩側進氣,全金屬半硬殼機身,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氣動佈局,具有良好的綜合作戰能力,可遂行多種作戰任務,具有在晝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的空中格鬥、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

    但殲-8II是在殲-8基礎上改進,而殲-8只不過是殲-7的放大版本,是對殲-7進行獨立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相比殲-7,殲-8II各項效能指標均有改善,特別是機頭進氣方式,讓中國空軍的戰鬥機終於有了西方軍機的外型,也讓看慣了數十年平頭機的軍方和百姓眼前一亮。

    (殲-8II)

    儘管殲-8II具備“雙2”指標,即2倍音速、2萬米升限,飛得高、速度快,而且功能齊全、攻擊力強,但並未安裝相控陣雷達,對空地目標的探測能力低,亞音速狀態下中低空格鬥效能差,外部掛點比較少,載彈量較少,作戰半徑小,綜合作戰效能一般。

    (殲-11)

    隨著蘇-27的國內仿製改進版殲-11、自行研發的殲-10戰鬥機的大量服役,重型制空對地作戰型殲-11具備機動效能好、航程遠、載彈量高、空空導彈先進、空中格鬥能力強、對地打擊精度高等特點,完全可以用來取代殲-8II戰鬥機。

    (殲-10)

    成飛研發具有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殲-10中型戰鬥機,其綜合作戰能力不在F-16戰鬥機之下,空軍對其效能相當滿意,儘管是款單發的戰鬥機,但發動機效能比較可靠,自服役以來,在歷次空軍組織的比武當中,皆有讓軍方滿意的表現,其中有的飛行員憑藉鑑殲-10優良的氣動效能和駕馭技術,勇奪空中最高名譽“金頭盔”獎,因此,殲-10優良的作戰效能也能取代殲-8II戰鬥機。

  • 4 # 微笑地豺狼

    目前殲一8Ⅱ戰機基本上除了攔截高空導彈,偵察機就只能充當偵察機了。如今能接替它的多了去了,無人機,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

  • 5 # 鬥天鬥地鬥自己

    看見作者的提問就知道作者不太瞭解飛機使用體系,特別是戰鬥機使用體系。

    一個國家最先進的戰鬥機總是用來空戰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少量引進了蘇27,而空戰主力還是J8和J7。其中J8因為比J7雷達要先進,作為首都防空戰機和挑戰南海戰機,200餘架戰機一致活躍於祖國藍天。

    而當蘇27/30,和中中國產型號J11,J16大面積服役以後。憑藉優秀的效能,在前線空軍,他們已經徹底取代了J8戰機。

    而失去了空戰主力位置的戰機怎麼辦?

    1.如果壽命到期就正常退役,J7就是這個結果。目前J7已經退役完畢。

    2.壽命沒有到期則開發剩餘價值。這時候通常有兩個作用:偵查,要地防空和電子戰。

    J8作為電子戰飛機是不合格的。首先J8的雷達本身就不行。加上設計時間較早,電壓不足,導致其無法攜帶大量電子戰裝置。所以雖然沈飛改進了電子戰J8,但是卻被飛豹代替。

    J8有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優勢。就是在那個時代,為了對付圖22M超音速轟炸機。其設計時速達到2.2馬赫。

    這個優勢使得J8比較勝任,快進快出的偵查機。以及為了處理突發事件,攔截敵方戰機的要地防空。這就是後來J8的兩個使用方向。

    隨著時間來到21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五代機J20成功大面積服役。這時候取代J8空戰的J11都已經沒有了空戰的餘地。要不是J11數量本身也不算多。恐怕J11會迅速取代J8成為電子戰,偵查,要地防空戰機。

    因為除了最快速度二者打平以外,其他效能J11完勝J8。中國空軍已經沒有J8的位置了。

    未來十年應該是:J20空戰,J16多用途(對地攻擊),J10補充多用途,J11電子戰,偵查和要地防空。

  • 6 # 皇家橡樹1972

    當年研製殲8Ⅱ的目的就是攔截圖22/M高空高速中程轟炸機或者高空偵察機,所以將它設計成了中型截擊機的氣動佈局,也就是機身修長、主翼儘量呈三角形,接近“靜不穩定氣動佈局”,這樣才能減少飛行阻力使殲8Ⅱ的最大飛行速度到達了2.2馬赫,在接到攔截任務後迅速爬升和高速飛行攔截/驅離圖22轟炸機和偵察機。

    但殲8Ⅱ這樣的高速截擊機並不適合去執行日常的領海、領空反襲擾任務,就是因為它的氣動佈局導致了主機翼面積較小,低空/低速飛行時升力不足,導致的飛行員操控它比較困難,而敵對勢力對中國沿海襲擾式派出的飛機都是大型低空低速偵察機,比如說:EP-3C“白羊座”電子偵察機,它的最大飛行速度不到700公里/小時,而且機身很大機內燃油量很多航程很遠,如果派殲8Ⅱ對其進行攔截就要比“耐力”,而殲8Ⅱ安裝了兩臺“渦噴”13AⅡ型渦輪噴氣式發動機,雖然“渦噴”發動機在高空要比“渦扇”發動機優越,但是在中低空就顯現出它的油耗太高的問題,導致了航程沒法與外軍遠端偵察機相比,在與外軍偵察機玩兒“貓捉老鼠遊戲”時,經常是雖將它們暫時驅離,當我機返航時它們有回來了,幾經反覆最後殲8Ⅱ油量不足只能返航。

    由於殲8Ⅱ不適宜新軍事鬥爭需要,中國從1990年代末引進蘇30MKK(空軍型)和蘇30MK2重型戰鬥機(海軍岸基型),特別是海航的蘇30MK2擔負我軍東海方向和南海方向的反襲擾任務,蘇30MK2是重型戰鬥機,掛載2枚中距攔截彈+2枚格鬥彈,在不攜帶副油箱情況下最大航程3500公里,已經與外軍大型偵察機的活動半徑相當了,在空中滯留時間上沒有差別,“耐力足”就能有效的長時間在中國領空領海線內巡邏。

    蘇30MK2採用正常氣動佈局設計,蘇霍伊設計局特別注重它的空中格鬥和高機動效能力,所以它主機翼面積非常大,中低空升力足,再加上兩臺大推力的AL-31F發動機,使該型機中低空機動性非常好,超過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戰鬥機,在東海上空的較量當中屢次佔有上風。

    蘇30MK2在我軍服役已經接近20年了,已經被更先進的殲16接替了第一線作戰任務,但是它的大航程高機動性用於長時間空中巡邏仍舊能滿足需要,仍然是我軍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

    從殲8Ⅱ到蘇30MK2再到現在的殲16,見證了我軍由弱到強的轉變,更是航空工業大發展的體現,只有空軍戰鬥機的強大才能更有效的執行反侵略任務。

  • 7 # 孔乙己亂彈

    真正能接替J8ll的只有J11系列。J8ll的雙二,高空高速(二倍音速、二萬M飛行高度)目前還真沒有哪個型號的飛機,能勝任,也只有J11系列勉強能達到J8ll的高空高速水平!J10系列雖然飛行速度和機動性比J8ll優秀,但是實用升限達不到J8的水平。其實,J8ll還是有存在價值的,作為偵察機用也是不錯的選項,發揮J8的高空高速優勢,揚長避短,不去和其他空優戰機單打獨鬥,對偵察目標快進快出,二萬米的高空飛行優勢,周邊國家真沒有幾個能對付J8。高空高速並不過時……J8f的列裝就是例子,寶刀不老!

  • 8 # 天邊飄著故鄉的雲

    中國空軍在70年代是殲六做主力。80年代開始用殲七換裝。90年代才更換完畢。由於殲七航程短,只能作為防空戰鬥機,同期的殲八也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中國基本立足於境內作戰,守衛天空基本上是口號。

    在當時,殲八能起多大作用很難說。基本上就是一個大號的殲七。裝備數量也不多,幾百架。主力還是殲七。好在90年代引進了蘇27,才真正撐起防空一片天。等殲八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殲十一已經大量裝備,殲十也開始裝備。

    所以所謂殲八守衛海空,形式上的多於內容。象徵意義更大。還沒輪到殲八守衛的時候,就已經由殲十一去守衛了。還沒上崗就下崗了

  • 9 # 軍武雜貨鋪

    殲8戰機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南海唯一的守護神,已經走過了將近四十個春秋,現在的殲8飛機早已卸下了重擔,由新的戰機代替了。但是在上世紀末期,中國還沒有航程足夠到達南海的機型的時代,殲8M型戰機是唯一一款可以包圍我陸海空全空域的飛機,在那個我們全面落後的時代,殲8以其並不先進的效能,完成了祖國賦予殲8的重要使命,時至今日,退居二線的殲8戰機早已由更先進的戰機頂替了自己的位置,那麼殲8飛機守護我南海的故事是怎樣的?哪些飛機可以替換殲8的作用,完成守護中國海空,尤其是南海的重擔呢?

    殲8是怎麼被選為守護南海的主力機型的?過程中對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

    中國要完成對全部南海的巡航,有個指標必須達到,那就是戰機必須具備至少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西沙海戰的時候,我們正是因為沒有戰機可以飛臨這一海域,所以我們用小艇和南越的大艦進行搏殺。彼時的落後直到1991年才算有所改觀,這就要說到殲8M戰機的加盟了!

    1982年開始研製的殲8ll戰機大概在三年後就開始定性交付部隊了,這架戰機達到了設計指標,最高2.2馬赫的速度,1500公里的航程。不過此時的殲8Ⅱ還不具備巡航南海的基礎條件。另外,作為巡邏飛機,殲8Ⅱ本身也是一種不太適合的飛機,因為這是一架以高空高速為設計指標的戰機,低速飛行效能非常拉跨,在驅離敵方低速飛機的時候不具備效能優勢,我們還因此損失了一名優秀的王偉飛行員。這些往事就先不提了,咱們還是先看看1990年代中國空軍戰機的構成吧!

    中國當時最先進的戰機是剛剛服役的殲8Ⅱ,效能上不上不下,和美國的和平珍珠計劃沒有得到什麼有效的成果,還不具備發射導彈的能力。因為機載多普勒雷達技術還不成熟,這時候的殲8飛機機頭裝備的是簡單的測距雷達,也就可以發射一下火箭彈,看上去威力不小,但是超視距空戰能力根本就沒有!

    除了殲8之外,90年代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還是殲6,殲7裝備的數量也不大,再說殲7飛機的腿也很短,根本不足以完成對全部南海的巡邏。由可以對全空域巡邏的轟6轟炸機,不過因為是60年代的技術底子,不具備發射導彈的能力,如果依靠凌空轟炸的話,很顯然是不現實的。而此時,戰機的多普勒雷達都沒辦法解決,更不要說後來改進的轟6M了,距離服役還早著呢。再說轟6雖然可以飛個來回,但是不是戰鬥機啊,用作巡邏使用得很顯然是不合適的!

    對比了所有的戰機航程之後,唯有殲8的航程距離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比較接近,中央最終決定將巡航南海的重擔壓在了殲8的頭上,當時的殲8不具備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咋辦?那就研製空中加油機,助力殲8航程提升,於是,轟油6配殲8的組合正式亮相。時間回到1991年,殲8Ⅱ在加裝了空中加油管之後,轟6戰機改裝成了轟油6,兩者經過緊張的加油訓練,終於讓殲8具備了空中受油能力。當時世界都比較震驚,因為中國具備空中加油能力是全世界都無法想象的,而我們彷彿一夜之間就具備了這種能力。實際上哪有這麼容易的?我們一代代的航空人付出了一生的時間,夜以繼日地工作才換來了當時的成就!

    經過空中加油的殲8被命名為殲8M型,真正實現了對南海全海域的巡航航程要求,請大家記住時間,自從1992年開始,殲8M的加盟,讓我們的戰機可以達到祖國任何一個角落,讓我們從此有了微弱的力量可以在祖國任何的海空疆域有能力抗衡來犯的敵人。這裡應該有掌聲,但是背後是航空人更多的汗水和淚水,因為此事距離殲8戰機的研製已經過去了整整27年的時間,在這之前,南海南端別的國家肆意侵佔,我們毫無辦法。

    殲8完成了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使命,接替殲8的,是更先進,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巔峰的新時代中國空軍作戰飛機!

    隨著中國三代戰機殲10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世界先進空軍行列。隨著殲10一起助力祖國空軍力量成長的,是俄羅斯買來的蘇27和蘇30以及之後仿製改進的多種中中國產型號,殲11B/BS,殲16等。到了2017年,我們的殲20又研發成功了,這時候的幾乎所有的飛機,都具備了對南海巡航的能力!

    目前的南海艦隊航空兵,是巡航南海的主力航空部隊,所裝備的戰機包括飛豹,轟6M,轟6K,殲11B/BS以及殲16戰機,殲8戰機現在正在從南海艦隊逐步撤出,撤出的殲8戰機被部署到了北海艦隊。南海艦隊現在正在以三大艦隊最強實力亮相,其整體作戰能力遠超美國太平洋艦隊,不過保障這一切的是更加先進的中國海航的戰機。這些戰機幾乎全部具備了巡航最南端的實力,現在我們有能力開始經營南海,有祖國強大的因素,同時也有我們中中國產裝備進步作為保障的!

    咱們現役主力戰機中,只有殲10的作戰半徑是最短的,1100公里,但是即便是這樣,殲10的效能依然是碾壓殲8戰機的。哪怕是最先進的殲8F,跟殲10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關鍵是我們現役的戰機大部分都具備空中受油能力。蘇27系列戰機及其中中國產改進型號因為內油箱巨大,本身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的原因,有部分戰機不加裝空中受油裝置,其他的各型戰機基本都可以滿足替換殲8戰機,執行巡航南海的重任!

    說到這裡,我突然有種想流淚的感覺,回首南海撞機,20年前中國以付出了王偉的性命的方式,駕駛殲8戰機艱難地維護著祖國海疆。到今天整整過去二十年,殲8也由當初的美男子變成了今天的八爺,我們的海疆上飛行的,全部都是各型我們自己的高效能飛機,王偉英雄在天有靈,看到我們今天的成就,應該可以瞑目了!

  • 10 # 王登凱433

    目前殲一8Ⅱ戰機基本上除了攔截高空導彈,偵察機就只能充當偵察機了。如今能接替它的多了去了,無人機,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葉泡澡需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