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墨
-
2 # 七星老農
為什麼老時候買賣人口頭上要插上草?
因為古時候買賣人口的一般是窮人,只有窮人家實在生活不下去了,怕自己的孩子會餓死才去賣兒賣女的。
古時候窮人們住的房屋一般是茅草房,而茅草又是可以隨便摘到的東西,所以,古人們在大街上,集市上出賣自己手中的東西,都給插上一根稻田或者是麥杆為標誌,無形中稻草就成為了古人們賣東的的商標了。
不過,頭上插草也有講究,不是你頭上有根草就會被示為出賣,草標必須是枯草,長度必須是3寸,材料必須是稻草或者是麥杆的莖部,而且必須剝掉草上面的葉子,草標上頭必須打一個結,以便防止別人無意中頭髮上染了根稻草,在集上走過與眾人產生誤會了是吧。
賣人頭上插草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過去賣人口就是你從此以後,終身歸於買主了,他買下你可以隨意處理你,或者為奴,為婢,為妾,為娼妓,他也可以把你作為兒女,童養媳養,反正你自己毫無選擇的權力,就如同地上的小草,只有任人踐踏了。
古時候賣人還有賣身契,由買賣雙方簽訂畫押,這個賣身契在當時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受到官府的認可,你賣家如果反悔,還可以為其子女贖身,只不過價錢就只能聽主人隨便要了,你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力。
當然,古時候頭上插草賣身,也有自願賣身救父母,救丈夫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為他們的行為所感動,但出賣人口,也有一些是不法之徒拐騙來的,他們真是喪盡天良啊,我為他們的行為感覺到可恥!
-
3 # lowen
在古代,農村附近產生了定點集市,因為要區分買家和賣家,當時由於房子都是用草蓋的,賣家容易得到,所以插上草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廣告,代表了要出售,不光是買賣人口頭上插上草,賣其他東西也要插上草,比如《范進中舉》中就有賣雞時,是以草標來表示此雞出售,在《水滸傳》中的“楊志賣刀”也是用草來標識的,草也可以理解為賤賣的意思。
-
4 # 憤怒野虎
據傳,古時,在物物交換時代,在待售物品上插上草稈,表示該物品要賣,草稈細小易取及識別。後來,雖然出現銀兩及紙幣,這種插草稈識別待售物品的方式也流傳下來。那個時代,主人家裡的婦女、小孩及獲取的奴隸,都可當商品處理。當主人出賣買人口時,為便於買家識別,在待賣的人衣領後背插一草稈。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歐美文化進入中國,不允許人口買賣,於是,買賣人口插上草稈的現象消失,當然,那時人口買賣轉入半公開的地下形式。
-
5 # 關東俠客
讀古典小說或聽古戲都會有這麼一個場景,就是將要出售物品上,或將要賣掉的人脖子上插上一株草。.這個叫草標,那個年代也沒幾個人識字,於是插上一株草起廣告作用,讓人老遠看到便會明白有物戓人要出售了。憑華人特有的好奇心,立刻會圍個裡三層外三層,於是,在品頭論足中生意就作成了。據說,插草出售的風俗早在晉代就已經形`成了,那時在碼頭渡口或交通要道,會不定期形成集市。來到這裡的大多社會底層人士,都是些窮哈哈,哪裡有什麼講究,府首可拾的草,撿上一株插上一株就可以當廣告了,典型的實用主義。《隋唐演義》中秦瓊身無分文,只好把寶馬良駒插上草賣了度日。《水滸傳中》楊志插草賣刀,《范進中舉》中范進賣雞,拉場戲《馮奎賣妻》都是在人生最落魄,窮固僚倒時低價賣掉唯一的物件。草,遍地皆是,本身有卑賤的意思,市場叫草市,老百姓在當官面前自稱草民。這些都是封建社會腐朽產物。
-
6 # 忘不掉的是過去一
古時候買賣人口時,頭上要插上草。賣其他的生活日常用品,也會插上草做為標識。代表出賣、待售、賤賣的意思;起到廣告宣傳的效果。
據網上的訊息說:這種風俗起源於晉代。當時,在農村的交通要道和驛站旁邊,會有定期的集市。人民把要賣的糧食、雞、鴨、鵝等日常用品,都會拿到集市上出賣。
因為身邊到處都是草,會隨手撿起一根插在要賣的物品上,起到現在的廣告作用,就是待售,出賣的意思。
據說,在買賣人口的時候,這個插草也是有講究的。
插一根草代表的是賤賣,看影視劇和各種文學作品中,有一些窮困潦倒的人家,或者是人去世了,沒有買棺材的錢;也有的生活太困難了,連吃飯都是問題,需要找一個管吃管住的地方。這些窮困人家的兒女,都是自願賣身為奴的。
有很多是賣身葬父、葬母的。他們因為著急用錢,也不會和主顧講什麼價錢的,只求快一點出手,好去埋葬死去的父母。
這插兩根草代表的是平價出售。這樣的人,沒有第一種那麼緊迫,所以價錢會相應的高一些。
插三根草是貴賣的意思。這樣的人,大多有一技之長,大概可以當個教書先生,拳腳師傅,管帳的什麼的。價錢自然是水漲船高。
看《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水滸傳》中的楊志賣刀,《儒林外史》的范進賣雞。他們的東西,在他們的眼裡,本來是貴重的東西。只是一時的窮困,被生活所迫,只好忍痛割愛了。
在一些戲曲中,也有過此類的描寫。
古代的自賣自身,都是象牲口一樣,接受主顧的隨意挑選。一旦買賣成功,會簽下具有官方認可的賣身契,終身為奴的。特別是女性的命運更悲慘。買去是當Y環還是妾,是做妓女還是童養媳,一切都要聽從東家的安排,是沒有選擇的。這些人賣身後,既便日後有人來替他們贖身,也只得隨買主的意思了。
古代民見官都自稱"草民";如果殺了人,官員也會說“草菅人命",可見一個草字在封建社會是多麼輕賤的代表。
這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好在民國以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插草賣身的行為,才逐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為什麼老時候買賣人口頭上要插上草?
我們從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裡瞭解到古時候的確有這種情況,這是給這個人打了個“草標”,意思是便宜出售了。
“草標”這個物件最早起源於晉代,那時候在一些交通要道和驛站附近已經了出現定期的集市了,一來都是些簡易草棚子,二來糧草交易比較多,周圍堆滿了草料。於是來賣東西的人就隨手從地上撿根草插在要賣的貨物上,意思是這個東西要出售了。
這要出售的東西上有幾根“草標”也有講究,插一根表示下等貨物,想要賤賣;插兩根表示一般貨物,平價賣;插三根就表示這是好東西價格自然要高。
古代饑荒年代有人在小孩頭上或者自己頭上插個草標出售的,那都是走到絕路了,不這樣做沒有別的辦法了。有賣兒賣女的,是自己實在養不活了;有賣身葬父的,是父母親離世,連口棺材都打不起;也有沒房沒地吃不上飯的,把自己賣了求個活口。
真是人窮命賤吶,想想在地上撿根草插頭上把自己給賣了,這得多鬱悶。。。關鍵還不一定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