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飛九天2018
-
2 # 二二相偶
王士珍,生而為龍,卻只想淡出江湖是是非非的北洋異類。
王士珍發跡比較早,得益於接受過西方正規的軍事教育,他在軍中的成長比較快。早年追隨葉志超在北韓和日本人作戰。清軍被打敗以後退回到國內,他又成為聶士成的部下。袁世凱小站練兵需要接受過西方軍事訓練的人才,王士珍有幸又被老領導推薦給了袁。可以說,北洋三傑中的他,在早期的資歷,威望和人脈上是超過馮國璋和段祺瑞的。只是王士珍本人並不喜歡爾虞我詐的生存方式,對於權力也沒有那麼多的慾望。
北洋政府成立以後,他就辭職回家。當時袁世凱迫於段祺瑞帶來的壓力,就讓自己的兒子親自去請他出山制衡段,還說出請不動就不用回北京的狠話,而王本人都不予理睬。後來還是段祺瑞用計把他架上火車請到北京和袁世凱見的面。北洋系執掌權力之後,段祺瑞和馮國璋都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如馮國璋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其他小頭目更不用說,唯有王沒有這樣的野心,沒有經營自己的小圈子。這也是在袁世凱死後的軍閥混戰中看不到王參戰影子的原因。
王士珍雖然無心權力之爭,但總是不由自主的被捲入其中,併成為這些爭端的調停者。這源於他對清朝,袁世凱和北洋集團懷有的一種特殊感情。他的發跡離不開清政府中一些貴人的幫助,所以在清帝遜位之後他為保留在紫禁城內的小朝廷爭取了很多的優待權益,在張勳復辟時甚至還因為參與復辟給自己留下了汙點。袁世凱是他的伯樂,他一直對袁也忠心耿耿。他並不認同袁稱帝的做法,而在袁世凱登基遭到天下人背棄的時候,他又重新幫助重病的袁退位。
北洋是他的根,對於軍閥間的爭端他很無奈,在他心裡北洋都是一家人,兄弟之間不能起內訌,打打殺殺只會讓外人得利。所以從直皖戰爭,到直奉戰爭他就一直在協調各方,共同守住北洋這個家底,不希望北洋軍閥自毀長城。只是因為自己沒有軍隊,他始終只能憑藉威望來協調戰後的這些爭端,而沒辦法約束那些野心家。民國初年,北京城牆大王旗輪流更換,但是因為王的存在使得這個城市免受戰火的嚴重摧殘。
作為北洋三傑之一的王士珍為人並不複雜,他有能力,無野心,自己行為的出發點更多的是盡責和報恩。
-
3 # 紅雨說歷史
首先幫題主糾正一個問題。王士珍不是王世珍。他是“北洋三傑”之首,河北正定人。“北洋三傑”“龍虎狗”,王士珍是龍,剩下兩位是虎:段祺瑞,狗:馮國璋。
王士珍實力,才智不遜於段祺瑞和馮國璋,在北洋軍閥是要更被看中。但是為什麼王士珍的名卻不如兩位呢?主要是王士珍在清政府滅亡以後,就開始低調行事,不再過多的露面。
從北洋新軍開始,王士珍就跟隨袁世凱。他過人的才力和能力,受到了袁世凱的認同,並且後來做到了國務總理的職位。袁世凱曾評價王士珍,說他是北洋軍中才力第一人。王士珍揚名在清末而不是民國。清朝末年王士珍作戰勇敢,據說他作為將領親自操作炮臺,無名指被炸斷任然不下火線。他訓練新兵有素,受到袁世凱以及慈禧,光緒認同。溥儀退位,王士珍忠於清政府,辭退官位,隱居家鄉。
-
4 # 趣談國史
首先糾正一下,是王士珍,而不是王世珍。
北洋三傑中,王士珍位列第一,而且其外號是“北洋之龍”。分列二三位的段祺瑞和馮國璋,其外號分別是北洋之虎和北洋之狗。
從位次和外號可以看出,王士珍在袁世凱心目中的地位是在段祺瑞和馮國璋之上的。
但在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和馮國璋都叱吒風雲,分別形成了皖系軍閥和直係軍閥,而王士珍卻如同石沉大海,在歷史上默默無聞了。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王士珍生性淡薄,為人有底線。
段祺瑞和馮國璋都是典型的武人,而王士珍雖然也帶過兵,卻保留了一半的文人品性。比如,袁世凱被清朝開缺後,段祺瑞和馮國璋雖然繼續忠於袁世凱,但並未向清廷辭職。可是,王士珍為了表示抗議,辭去了清廷的一切職務,和袁世凱一樣賦閒在家。
當然,你可以把這看成是文人的迂腐,但也可以看成是淡泊名利,為人忠義。
第二,王士珍一生忠於清廷,清朝滅亡後,他就開始隱退了。
所謂君子和而不同。袁世凱是清朝的臣子時,王士珍忠誠於他,並且對清廷罷免袁世凱表達了強烈不滿。可是王士珍內心卻是忠於清廷的。
袁世凱逼迫溥儀遜位後,王士珍就開始心灰意冷了。
以他的名望、能力,以及在袁世凱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他願意出力,袁世凱肯定會重用他。那麼他就會在民國初期的舞臺上叱吒風雲,就像段祺瑞、馮國璋那樣。可是,他對袁世凱推翻清朝特別不滿,認為這是不忠。
所以,他開始慢慢疏遠袁世凱,直到完全隱退。
王士珍骨子裡是一個老派人物,忠義的思想根深蒂固。你可以說他落伍,但這樣有底線的人,其實是很可貴的。
回覆列表
北洋軍閥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北洋軍閥的首領是無可爭議的袁世凱,而他手下最重要的大將則有龍虎狗之說,龍是王士珍,虎是段祺瑞,狗則是馮國璋。號稱北洋之龍的王士珍則是北洋三傑之首。
王士珍,字聘卿,1861年生於直隸正定,1930年因病逝於北京。王士珍自幼從軍,15歲時就跟著葉志超加入軍中,後曾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他參與了甲午戰爭並表現優異,他的左手無名指也是在戰場上被炸掉的。
甲午戰爭後,清廷決定以西法訓練新式軍隊,並委派袁世凱都練新軍。袁世凱蒐羅了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幾人輔佐。王士珍在練兵期間表現優異,深受袁世凱信任。彰德會操中,由於表現優異,王士珍被慈禧和光緒太后召見,同年冬天,王士珍被任命為陸軍部右侍郎。慈禧太后去世後,袁世凱被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忌憚被勒令回家養病。袁世凱回家後,王士珍也緊隨申請開缺,對袁世凱極為忠誠。
辛亥革命時,袁世凱逼迫清廷退位,王士珍為清廷優待條件竭力爭取。最後為了表示仍忠於清廷,不願意在退位詔書上籤署並辭官回到家鄉。
北洋軍閥時代,雖然他屢次被袁世凱、段祺瑞等人復起,並擔任了一系列職務,但此時王士珍無心政壇,消極對待,他也沒有自己的軍隊。因此在北洋政壇,表現存在感很薄弱。
王士珍雖然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但他是很典型的老式軍人,對清廷也很忠誠,在1917年,張勳辮子軍進京,發動復辟時,王士珍參與並擔任參謀部尚書,可見,其對清廷的忠心始終未變。縱觀王士珍的一生,很有能力,但沒有野心,個人私慾也較小,但性格很保守,是一個保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