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thle3031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意思是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作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整句子為:“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白話譯文: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使國防鞏固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作品其它廣為流傳的句子還有: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白話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白話譯文: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擴充套件資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創作背景: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出身於魯國貴族,他的祖先即是魯國晚期煊赫一時的孟孫。但當孟子出生時,他的家族已趨沒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亂,使他們的家族漸趨門庭式微,被迫從魯遷往鄒。再以後歷事維艱,到孟子幼年時只得“賃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狀況,今已不可考。流傳下來的只知孟子幼年喪父,與母親過活。為了孟子的讀書,孟母曾三次擇鄰而居,一怒斷機。 孟子從40歲開始,除了收徒講學之外,開始接觸各國政界人物,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倡“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他認為善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本性,也是區別人和動物的一個根本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屬於儒家學者的家風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