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生態老兒

    我今年62歲,60歲的體驗還記憶猶新,願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60歲,是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我的體驗是,人生到了與過去說再見的時候

    自己老了,已完完全全步入老人行列,幹活兒、運動要量力而行;廢了,從此,自己從一個自食其力的人變成靠養老金生活的人,對社會不再有直接貢獻;遠了,與過去工作中的同事、朋友不可能再有那麼親密的聯絡,偶爾見面,要講一定的規矩,要有自知之明;閒了,不再為工作之事勞心費力;自由了,想幹什麼、想去哪兒,不用請示、不用請假;話語權輕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你的話可有可無、可說可不說;防錯了,做事要穩妥,糾錯機會不太多;邊緣化了,從此淡出人們的視線、漸漸被熟人淡忘、被新人所不屑。

    這就是我六十歲時的體驗。

    但是,我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迅速找到自己人生下半場的生活方向。

    首先是要在家庭做一個有自尊的老人。想有自尊,就得有自知之明。過去在上班,對家庭的家務事情可以憑興趣、憑心情去參與,甚至還可以耍點滑頭。現如今,退休在家,能吃能喝,身體健康,在家務事上,當指揮官、當旁觀者都不太合適,自己要“長眼色”,根據自己的特點,主動承擔部分家務,這樣就避免了被動勞動、聽人調遣的、沒有尊嚴的局面。

    其次是高度重視自身健康問題。老人身體健康的意義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自己少受病痛折磨、能確保自身的生活質量;二是為家庭和子女減輕精神壓力、生活負擔。

    客觀上講,步入老年之後,身體會一天不如一天,這是自然規律,但保養得當,肯定會避免和延緩一些疾病的到來。所以,要堅持有規律的生活、減少違背健康規律的生活,如抽菸、喝酒、熬夜、打牌、暴飲暴食等;要堅持適當的健身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旅遊等;要堅持參加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通過參加集體活動,交流資訊、舒緩心情、防止孤獨。

    再次是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點。前年,國家衛健委權威釋出,中國人均壽命為76.2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壽命必將成正比上升。按照普通人計算,退休後還有近二十年的光景,從繁忙的工作狀態,突然到幾乎靜止的閒散狀態,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打發時光、寄託精神。如養花種草、舞文弄墨、觀光旅遊、攝影照相等等。

    總之,60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能活過這個歲數的人們,後半場雖是西墜的夕陽,但只要用心追求,同樣能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 2 # 愛記錄生活的阿文

    六十歲對於人生來說,是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齡。要怎樣的生活已經是意念植入身心的一個問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應該突出一個靜字,安靜的活著,每天的內心應該是散淡無憂的,沒了那麼多的物慾需求,讓自己變得開心快樂,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對生活以一種欣賞的角度去度過,坐看雲起雲落臥聽春風和送,閒適看景靜怡弄孫,這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

    六十甲子的人生,內心要輕裝簡從舍卻繁贅,降低需求減小慾望,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每天看看日出日落雲捲雲舒,吐納內心撥出不快和汙濁,讓胸臆暢快淋漓的寫意自己一種中意的生活。  沒有生活是百分百另自己滿意的,但要善於自己開導和解勸自己,人老要有見怪不怪百事不驚的心理,塵世的紛擾早已見得多了,風浪裡也已經是走過一遭的人了,沒有什麼問題是看不開想不過去的事,人生最終的目標既然都一樣,那就努力高興的過好當下,盡情的享受生活當中那種力所能及的愜意。  人到六十,還要有一種難得糊塗的精神,別眼睛裡揉不得沙子,對於後生晚輩的所作所為要有試著接受和理解的一種精神。  年齡差異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認知的不同,必定會衍生一種代溝,作為年長的自己,就該寬以待人善於彌衡互相之間的分歧,用寬容善待一切,用溫和來延度生活,這就是老年的一種歲月。  六十歲的年齡,對於生命來說是一種晚晴的夕陽,還有一種餘暉的魅力,要自己善於懂得欣賞,不要自己一個人沒事想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既然人世間有些事,是繞不過去的坎,那就試著理解生命的生死輪迴吧!  存亡延續只是一種自然的規律,如同日出日落草木枯黃一樣,生命也是要最終走向一個週期的,這也是規律之所在,因果關係適用於人生所有的東西,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就是人生。  人到了六十歲後的生活,就是清靜無為的活著,有見怪不怪的胸懷,有見悲不憂的境界,胸懷山水親近自然,飲食規律清淡為主兼有葷腥,對兒女寬懷包容循序諫言,不大包大攬武斷獨行,只有建議沒有決定。  以後的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走,自己的方式適合的只有自己,對別人真的未必適合。  對自己好點,因為是歲月無多。不該管的就放手讓孩子去張羅。陪他們走完這一生中最後這一段路,好好開心的活著,這比什麼都強。

  • 3 # 息事寧人103184021

    哈哈哈,人到六十歲是什麼體驗?這個問題問的有趣。至於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也只有已經接近跟超過了六十歲的人才有發言權。因為設身處地畢竟跟“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身臨其境是不一樣的。

    六十歲在中國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年齡,是天干地支巧妙組合的一個花甲子大輪迴。看看古人對年歲的稱呼吧: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滿花甲,人活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已經冒出了過去大多數人的陽壽),九十為耋(等於重疊了別人的壽數)。

    過去由於生活貧困營養不良勞作繁重和醫療條件太差,所以人的生命普遍偏短。印象中的老人一說年過半百了就感覺很老了。冬天暖和時會湊上老哥幾個爺幾個的晒晒暖聊聊天(現在五十歲的男人女人如果保養好還象四十左右的中青年人)。

    現行的退休制度規定女職工年滿五十歲(可以)退休,男職工是六十歲(當然,一些醫生教授和省部級以上高官可以視情況延遲退休年齡)。不能忽略的是,隨著人類醫療健康水平提高和平均壽命的大大延長,不少西方國家已經施行或正在制定延遲退休年齡計劃和行動。

    六十歲,說老還不算太老,但說小是絕對是過了景了。六十歲的人,怎麼說也已經是人生過半,經歷了孩童時的懵懂,少年的天真,熱血青年的衝動熱情,人到中年的睿智幹練,年近半百的成熟精明……但人生最難得的是,品盡了世間酸甜苦辣,看慣了人生花開花落,雖然已經兩鬢斑白,但在他的心中,還是那個初心不改的翩翩少年!

    人到六十,其實活的是一種超脫淡然的心態,放下隨緣的境界。

    人生在世,不如意處十之八九。正如先哲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關鍵是現狀不會因為你的整天眉頭緊鎖、鬱鬱寡歡而有絲毫改變。苦大仇深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更不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六十歲的人,也可以是上有老下有小,四世同堂,兒孫繞膝,其樂融融,樂享天倫天年。如果是這樣,真的是要感謝上天的眷顧,給了我們上回報父母養育之恩、下幫助兒女哺育後代發揮餘熱的機緣。

    總之,六十歲的人,應該是悟透了人生,明大義,曉事理,遠功利,灑灑脫脫,隨性而從容,樂觀豁達的老頑童甚至帶幾分孩子氣!

  • 4 # 小師妹聊情

    人到六十,已是垂垂老矣的花甲之年。除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腰痠背痛已成為常態外,心理狀態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年輕人對變老總是心懷恐懼,但當你真到了60歲的年紀,你或許可以淡然的接受這一切。當然,60歲的老人也不盡然是完全相同的狀態,我的爺爺和外公就完全不一樣。

    爺爺今年61歲,退休前他是一MISTRA書館管理員。因為從小博覽群書,所以他的愛好非常廣泛,退休之後的生活對他來說既瀟灑又安逸。每天早上他會準點按時起床,和奶奶吃完早飯後,他會去公園和二三老友一起晨練,有時候打太極,有時候慢跑。之後,他會和好友們相攜前往花鳥市場,逗逗鳥,看看魚或者是參加一些同齡人的看書會,偶爾會去博物館看看展覽。下午,他會約著牌友們一起打打麻將或者在家聽聽快板和相聲。到了晚上吃完晚飯後,他就會下樓遛狗,和好友們胡天侃地。他的生活既規律又有滋有味,所以,對比同齡人來說,他更顯年輕,更加精神矍鑠,奶奶也經常調侃爺爺是個老小孩。

    但外公退休後的生活卻和爺爺不太一樣,我外公今年62歲,在退休之前,他一直擔任高管工作。為了他的事業,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近半生的精力,所以,當他離開珍愛的事業舞臺後,他一直難以適應退休後過於閒散的生活,他覺得自己以往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破。再加上身邊也沒什麼談得來的朋友,退休前他又沒怎麼培養個人愛好,所以,退休生活對他來說非常難熬。雖然他從未將自己的不滿宣諸於口,但家裡人都看在眼裡,大家都知道他的退休生活並不快樂。

    正因心情太過抑鬱,外公的身體狀態也每況愈下。家人們也想過給他找心理醫生,但他對看病一事相當牴觸,即便身體不舒服也從來不和家裡人說。後來,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開始纏綿於病榻。媽媽和舅舅們都非常擔心,大家除了抽時間輪流照顧外公外,還特地給他請了保姆,在照顧他生活起居的同時陪他說說話。但外公的狀態還是沒什麼變化,所以家裡人一直很憂心。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一樣的經歷,60歲的人的確已近暮年,身體狀況也可能不比從前,但你完全可以放下過去,珍惜眼前,盡情感受晚年生活。

  • 5 # 北京抖抖抖

    今年剛好60歲,體驗如下:

    X功能大不如前,再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挺。甚至用上偉哥也不是經常好使。

    看見年輕女子,依然有動心的感覺。

    女人呢,不再水汪汪,不在軟糯蠕動。乾澀僵是特徵。

    頭髮開始花白。

    血糖開始升高,對吃糖不再渴望。

    對吃喝不再渴望,僅僅偶爾嘴饞。

    希望還能偶爾不固定地工作,發揮餘熱,找個樂子

    房子有了,車子有了,老婆子女有了,人生滿足了,沒什麼遺憾,想幹的基本都幹了。作為雄性動物也算值了看(此處不知有人能夠理解真實意思)

    偶爾覺得膝蓋痛。

    五十肩肩周炎總算熬過去了,胳膊又能臺起來了。

    有時想寫幾個毛筆字。

    不敢搬重的東西,怕扭了腰,因為已經扭過幾次了。

    不敢睡涼床,怕受風腰疼。

    父母都已經離世了,除了燒紙上墳,別的人家都不要了。

    不想賺錢勞作的事,不貪想什麼成功,活一天賺一天,保持安度晚年就是最後的心態。

    想幹啥,乘活著趕快乾,估計到了70就更難了。

  • 6 # 一川23790298

    生日自賀!

    生於五八今六零,

    生於六零今五八。

    我比老婆大兩歲,

    出生農曆四月八。

    人生六十一花甲,

    每每此日心害怕。

    去年生日七天後,

    突發心梗臥病榻。

    親朋好友倍驚呀,

    全家老小都被嚇。

    幸虧及時發現早,

    有驚無險也沒咋。

    家鄉風俗好奇葩,

    老人健在忌諱它。

    生日只准悄悄過,

    八十壽慶把錢花。

    人生好似過家家,

    平淡低調夾尾巴。

    不到杖朝不過壽,

    節儉慶生不奢華。

    事隔一月來萬達,

    樂壞小卷寶疙瘩。

    進門直奔孩子王,

    欣喜若狂咖哩咖!

    萬達三樓自助餐,

    自娛自樂自慶誕。

    小卷高唱生日歌,

    祝福爺爺福無邊。

    2018.5.20

  • 7 # 美麗草原石平

    人到了暮年,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世界是美好的,人間是繁雜的,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耐得住寂寞,讓自己安靜下來,享受那一份靜怡安然平淡的生活,按照自己喜歡的活法,去生活,別人是安排不了你的生活,暮年的我們,更要生活亦簡,簡不是物質上的貧乏,而是精神上的自在,簡不是生命靈魂的空虛,而是心靈的一種單純,簡不是形式上的簡陋,而是境界上的提升,簡簡單單的生活,需要我們忘掉煩惱,用自己的有智慧,能力,更需要有堅定的信念與決心,為自己暮年的生活平靜淡然, 活出精彩的自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說起來很容易,但實際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畢竟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浮躁繁華的世間裡有著太多的欲求,牽絆與責任,但不管怎樣,至少我們可以先簡簡單單的做人,簡單樸實的生活,踏踏實實的做事,做一個簡單快樂的自已,活得踏實又安然,暮年的我們,努力的去學會享受一份簡單的生活,讓自已的內心充滿著喜樂,晨起的Sunny,落日的晚霞,讀書,喝茶,養花,一張桌子,一杯咖啡,一臺電腦,一份安寧,用一份豁達樂觀的心境,簡單快樂的心態面,對現實生活,獨立堅強,耐得住寂寞,享受一份寧靜的孤獨,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不完美的只是人的心態,簡單的生活,就是放下,就是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靜怡安然的嚮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暮年也會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

  • 8 # 老漢心語

    時光步匆匆,歲月不待人。轉眼之間,人至花甲。儘管貌似年輕,精神矍鑠;儘管閱歷豐富,壯心不已。然而,人到六十,解甲歸田,馬放南山,開始步入賦閒恬逸,不理政事的養老生涯,卻是絕大多數職場人的不二選擇。

    六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六十歲預示著開始進入人生的又一道關口。那麼,人到六十,究竟體驗到了什麼?由於每個人六十歲前,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所擁有的角色作用不同。因此,六十歲後不同的人所持的心理情緒會不同。但平靜之後,暮年人群的退休生活是後半生的必然選擇。

    我六十歲退休前,一直從事管理工作。退休後,最明顯的體驗是,退岀曾經為之傾注大量心血和付出的事業舞臺後,感到有些失落、無奈和不適。原有的工作生活規律被打破了,充實而緊張忙碌的狀態不在了,同事之間頻繁的接觸交流沒有了。尤其是人走茶涼的現實體現的淋漓盡致,令人頗為傷感。由此,帶來的另一個體驗是,放下過去,面對未來。珍惜暮年,享受人生。

    首先,是調整心態。過去的終將要過去,人不可能回到過去。哪怕你過去多麼輝煌有成,哪怕你過去多麼門庭若市。人到六十,理當看懂人生,看透現實。心應該淡然,氣應該平和。什麼歲數,什麼階段,做怎樣的人,辦怎樣的事。一切都該順應人生規律,適應百姓生活。否則,只能是庸人自擾,冥頑不靈。人,活著就是一個心態。心態好,煩惱就少。情緒好,快樂就多。心越靜,腦越清,胸越寬,路越暢。暮年的健康和幸福,全看心態。

    其次,是充實自己。人老了,最怕的是寂寞空虛。要愉悅幸福地生活,就要充實自己的世界,就要去找事做,讓自己忙碌起來。過去,我們想做許多的事,卻苦於沒有時間。如今,時間富餘了,盡情做些自己平生想做而未做的有意義的事,發揮餘生的光和熱,去體現個人新的價值。哪怕是揀起從前的愛好或培養一些健康性的情趣,哪怕是幫兒女帶帶孫輩盡享天倫之樂。只要使自己的老年生活有規律、有樂趣、有內容,都不枉人生一場。

    第三,享受生活。如果把人生分為三段的話,成人以前是人生打基礎待出征的階段;從成人開始到六十歲前,是人生奮鬥拼搏創造輝煌的階段;而六十歲以後,是人生頤養天年享受生活的階段。愛人生,最基本的是愛自己。這種愛自己有別於狹隘的自私,是對父母給予生命的感恩,是對兒女減輕羈絆的責任,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只有愛自己的人,才會更熱愛生活,才會更懂得自尊、自強、自立的深刻含義。前半生始終在付出奉獻,後半生學會對自己好一點,學會享受生活。這是人至暮年的禮遇,也是兒女和親人們的心願。

    人到六十,歷經滄桑磨難,飽經酸甜苦辣,看破人情世故,甚曉人情冷暖。人過花甲,凡事別再跟自己較勁,爭強好勝,畢競年齡不饒人。凡情別再給自己添堵,逞強稱能,畢竟歲月不如前。人至暮年,不用把心思都放在晚輩身上,不用把時間都花在付出身上,不用把金錢都投在積蓄身上。沒去過的地方就走一走,沒吃過的就嘗一嘗,沒做過的就試一試,沒看過的就瞧一瞧。以快樂為追求,讓生活豐富多彩起來,讓日子輕鬆愜意起來,讓身心健康年輕起來,讓夕陽更加燦爛起來。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度,趕上了一個幸福的時代。

    晚霞燦爛落紅美,人至花甲正金秋。新的人生已啟航,幸福快樂伴暮年。

  • 9 # 手機使用者坭瓦匠

    人到六十,是一道坎,除了高級別的幹部,高技術的人才,一般人身體再好,力氣再大,能力再強,水平再高都已無用武之地了!好在現代人早已看清了紅塵,很多人都提前作好了思想準備和精神預防,儘管說各人有各人的方法途徑和高超,總體來說共同體驗有這麼幾點――

    一,從考慮工作事業轉入經營家庭家務。六十歲一般人完全脫離了工作崗位,無需在為工作煩惱,回到家裡,才發現需要補課,補嘗。特別是有第三代的,隔代親,會把工作時的熱情和認真態度全部轉入第三代身上,無怨無悔,認真負責,全心全意。

    二,從注重人際關係變為珍惜朋友兄弟。工作時為了協調溝通,聯絡感情,方方面面,各方人士不管是不是喜歡都要耐著性子陪笑臉,拉關係,喝大酒,身不由己。往往冷落了兄弟朋友親人,六十歲後才會迴歸到自己喜歡,知心的朋友圈中,

    三,從不關心健康開始研究養身和健體。工作期間只要沒有什麼大毛病,和明顯的不舒服,是不會上醫院的,每年一次的體檢許多人都懶得去,六十歲後人一旦空閒下來,小毛小病就開始登場了!這時才會引起重視,開始養身健身,關心身體,不過這到是一個好的開端。

    六十歲後最要忌諱的是:抱怨,攀比,多事,發火。

  • 10 # louanhuamingyouyicun

    《花甲之年之體驗》

    “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人過六十的切實體驗。兩鬢漸白,頭生華髮;腳底漸根,眼花耳緩;背稍彎.腰難挺,心雄勃.耐力減。人生如世間萬物一樣,皆有盛衰;生命苦短,無永恆矣!

    花甲之歲,人大多已為爺字輩,兒孫滿堂,該享天倫之樂了。此時已至退休年齡,工作的有退休金;沒有工作的近年來也有一份養老保險,雖說不多,但也可以解決一點實際問題。趕上好年代,國家富起來.強起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提高。和平更有保障,是老年之福啊!

    人無論貴賤,權無論大小,生死之道乃是鐵律誰個能逃。最美莫過夕陽紅,莫於花甲嘆怨聲;偉人花甲氣正盛,滿腹經倫建偉功;老驥伏櫪志千里,尋常光熱亦崢嶸;雖不求再立大功,不可忘量力而行。年青人忙於工作擔重任,我們可以輔助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營生;兒女們敬老盡孝盡其心,老年人扶幼愛幼量力而行;一家人和和睦睦團團圓圓,社會國家才會和諧安寧,豈不是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餘今年六十有四,雖感力不從心,但亦奮鬥不至。並非為吃喝發愁,只因覺得乾點力所能及的工作身體大好。早起走上四五里,空氣新鮮腿腳靈,“生命在於運動”。學習從來不放鬆,“活到老學到老.一樣不會不算巧”,關鍵是心勁不減.腦細胞活躍興奮不呆不老。下午做點小生意,收入個三十五十不嫌少,越幹興致越高,越幹越不覺老。人有奔頭為最好,【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人生價值方顯驕!與其無所作為,不如踏實前行;與其吃喝玩樂,不如做些實事;兒女喜歡孫輩笑,家庭和諧方為高;天倫之樂融融享,幸福美滿樂逍遙。【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是人生的宗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人生的驕傲!不求名留後世刻豐碑,但起碼不累贅兒女去買老!

    掏力掙錢的工作也可能人家不把我們要;咱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好不好。不要被麻將床子累彎駝了背,走走看看運動一下為最妙;不要還在家裡嘮嘮叨叨,家中的閒事少操心為好;自律自責對自己要求要嚴,兒女們見了會開心微笑。總之,運動不要少,懶惰很不好;力所能及乾點活,輔助家庭量力而行最為高!目標不高要有,心勁可鼓不可洩要高。人有精神力不乏,人生心勁奔目標;老亦老不服我老,生命不息勁不洩,夕陽紅遍天地驕!

    驚回首,歲月飛逝;看人生,人生苦短,一眨眼,人亦變老;無悔者,價值人生;志不衰,與時賽跑,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值得驕傲,力所能及做最好的自己最好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馬季、馬志明、常寶華和楊少華四位相聲大咖力捧德雲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