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麗醬每日分享

    1912年,孫中山先生下令禁止女子纏足,至此在中國沿用了千年的封建陋習被廢除。有學者表示,女子纏足的習慣開始於中國的北宋後期,明清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那個時候,女子從四五歲起就開始裹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之後才能解開,有的人甚至一生都在纏裹,關於古代女子偏愛三寸金蓮的原因,各種說法不一。

    有人認為這是古人的一種審美情趣,嬌小柔弱才能表現出女子的陰柔之美,例如瓜子臉、櫻桃嘴、楊柳腰等,腳也不例外;有人認為纏足是中國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束縛與壓迫,宋代程朱理學的出現更是進一步推動了纏足的發展,明清時期達到巔峰。

    有人則認為女子纏足是婚姻擇偶的要求標準,在纏足盛行的年代,三寸金蓮可是男子擇偶的硬性標準,所有人都以娶大腳女子為恥,而裹小腳代表的是每個女子的賢淑之德。

    除此之外有專家指出,纏足的出現還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密切相關:原來女子纏足表示她不用勞作,家裡有錢能白養著她,有些富貴人家為了彰顯自己的財富與實力,紛紛開始給家裡的女孩子纏足。

    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裹小腳是最流行的炫富方式,攀比心理讓纏足之風迅速流行起來,這一封建社會的陋習,糟蹋的不僅是女子的身體健康,還束縛了她們的人身自由,在歷史長河中持續了近千餘年。

  • 2 # 貓咪魚

    古代女子纏足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裹腳就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纏足開始於北宋中後期,興起於南宋。宋朝皇室與宋朝上層社會是最早開始纏足的。《鶴林玉露》記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這是宋朝皇室、宮中女子纏足的例證。蘇軾《菩薩蠻 詠足》稱女子小腳為“宮樣”,曹元寵在一首詞中稱小腳為“官樣兒”,這也足見纏足起自宋朝官僚貴族階層等宋朝上層社會。無一例外地都與統治者們有關係,這也說明了這個原因。由於皇帝和官員認為小腳是美麗的,愚昧的民間也就視小腳為美,乃至把小腳喚作“三寸金蓮”。在當時的人看來,小腳就是“女性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女子的長相、身材再好,如果是一雙天足或腳纏得不夠小(超過了三寸),就會被人恥笑,並且嫁不出去。人們完全把摧殘人體、行動不便拋在一邊,認為纏小的腳小巧玲瓏,精緻美觀,能夠賞心悅目,而小腳女人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如風擺柳,又煞是好看。這樣一種審美觀真讓人無法理解!這種違背自然與健康、建立在摧殘婦女身體基礎上塑造出來的“美”,是地地道道的美的極度扭曲和變態。

    其二:有利於把婦女禁錮在閨閣之中,對她們的活動範圍加以嚴格的限制,以符合“三從四德”的禮教,從而達到按男子的慾望獨佔其貞操的目的。元代伊世珍的《琅環記》說:“吾聞聖人立女而使之不輕舉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過閨閣之內,欲出則有幃車之載,是以無事於足也。”又如賀瑞麟在《改良女兒經》中說:“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由此引起婦女本身體態和性生理等變化,從而更好地承當延嗣後代的生育工具。因為纏足以後,足的形狀成為畸形,當足部接觸地面時,全身的重量集中於踵部。也就是說,纏足後的女子是用踵部走路的,因此,每走一步,就會牽動腰髖部,長此以往,使婦女的腰髖部發達,影響骨盆,那麼,對婦女的性以及生育都有影響。

    從孔子“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的高論開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不良傳統一直延續著。纏足是父權制社會“男尊女卑”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一旦把女子的腳纏成了“三寸金蓮”,女性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必定會大受制約,只有困守家中,甚至站立、行走都要扶牆靠壁。這樣一來,不僅讓“男主外,女主內”順理成章,也讓“男強女弱”成了鐵定事實,女性如有什麼不滿、反抗、私奔之類的舉動,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唯有忍氣吞聲,聽任擺佈。這完全是父權制社會對女性施行的壓迫和控制。這種壓迫和控制也確實收到了實際功效,正如《女兒經》所說:“恐他(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尤其令人不可理喻的是女性被摧殘的小腳竟然成為激起男人性興奮的重要物品。據記載,自宋代開始,在許多妓院的歡宴中流行起一種“行酒”遊戲,從頭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腳和她們的小腳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鞋裡來傳遞、斟酒、飲酒。直到20世紀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歡參與這種“行酒”遊戲,併為有機會使用妓女小腳鞋中的酒杯來飲酒而興奮不已。

    其三:酸腐文人的推波助瀾。以妓女的小腳鞋玩“行酒”遊戲,大多數系文人的嗜好。由此可見文人低俗之一斑。不僅如此,更有酸腐文人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學問”來做。他們不嫌耗時不惜筆墨地撰寫文章,細細品評,以卑劣為樂事,以下作為榮幸,惟恐不能將玩小腳的美學成分和調情作用詮釋清楚。清代有一個叫方絢的文人曾自詡為“香蓮博士”,寫成了一篇題為《香蓮品藻》的文章,費盡心機地把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分別進行仔細地品味和讚賞。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方絢居然因此而會名聲大振!由此可見,酸腐文人也為小腳風氣的延續增加了不可忽略的琺碼。許多封建文人士大夫視女人如玩物,病態審美,賞玩小腳成為癖好。明清時代的文人有許多詠小腳的濃詞豔句,如“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筍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文人對社會風俗的影響,使古代婦女很注重頭飾,然後就腳了,成語“品頭論足”、“品頭題足”都有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頭和足,成為文化人眼裡女性美的一個重要標準。文化人有很多對小腳的讚美之詞,什麼“金蓮”、“三寸金蓮”、“香鉤”等等,都是文化人賦予小腳的讚美之詞,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甚至還制定出了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真是博大精深。

    纏足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指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關於纏足的起源,從明清時期起便眾說紛紜。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而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也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纏足給婦女帶來嚴重的痛苦。

    纏足的影響:

    身體和心理:纏足不僅嚴重影響了女性足部的正常發育,還讓人們形成了畸形的審美心理。

    藝術和體育:纏足減少了女性從事舞蹈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比如北韓和日本從中國引進的舞蹈藝術一直持續發展,而與此相反,在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隨著纏足的發展而越發停滯不前。

    纏足時代女子多以“沒腳蟹”自閉。腳小難行,動必扶牆摸壁,拄杖持杆,有條件則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僅能到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揹負的也時有所聞,倘若孤立無助,那麼由此室移至相鄰的彼室也難以做到。至於出門行路, 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遠便已氣喘吁吁。時不時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蓮鉤解痛除乏。施君美《幽閨記》所謂“步遲遲,全沒些氣和力”;關漢卿《閨怨》所謂“行一步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一點雨問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正是纏足者舉步維艱的真實寫照。

    纏足妨礙了女子的一舉一動,富家的貴婦名媛,凡有所需自有婢僕供其驅使,但是一般平民女子卻要依靠自己,只好膝行灑掃,跪坐隴畝。甚者尚需推磨踏碓、插秧割稻,其中的辛酸苦辣非過來人無法述說。

    纏足之苦,層層切骨,刻刻痛心,初纏階段尤甚。每至纏束,劇痛難忍,嗚咽悲泣,在所不免。纏束又多在早晚二時,因此早晚女孩哭泣哀號之聲在纏足時代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慘景。

  • 3 # 無名氏論史

    毫無疑問這是對女性的摧殘,是男權變態審美,是對女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禁錮

    小時候看電視劇,裡面的女性,一遇到壞人就跑,一跑就一定摔跤,電視機面前的我們總是很多問號。後來才知道,因為她們纏足,別說是跑了,就是走路,都是艱難的。

    什麼是纏足呢,就是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之畸形變小,等骨骼定型了,再把布拆下來,有的甚至終生都纏著布。

    畸形到什麼程度呢?“三寸金蓮”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那麼三寸是多大呢,就是大概10cm,換成現在的鞋碼,就是22碼(38碼的我默默地看了看自己的腳,暗自慶幸生活在自由的新時代。)。

    除了身體的畸形,對於女性的心理,也是很大的摧殘。裹了小腳之後,女性基本上只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加地與外界隔離,她們沒有辦法像男性那樣接觸到先進的思想,被男性奴化。

    既然纏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為什麼在封建社會,甚至是近代都十分盛行?因為女性沒有地位,是從屬於男性的,男性有這種病態審美,女性再痛苦,都要滿足男性。

    這種病態審美,主要因為大男子主義,女性“弱柳扶風”“翩若蛟龍”,讓他們產生一種保護欲和優越感,還有就是那方面的神祕感。

    纏足的女性,一般都是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因為家庭條件差的,連裹腳布都買不起(這可不是誇張,以前的窮人是真窮)。況且,窮人家的女孩子從小就要幫父母幹活的,纏足的話,是沒辦法乾重活的,所以,纏足是不可能的。(所以,穿越到古代,你想成為有錢家的小姐,還是窮人家的女兒?)

    “露出馬腳”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 ,是個貶義詞,和“露出狐狸尾巴”是一個意思。那麼“馬腳”,民間有個故事,說是,朱元璋的妻子馬氏,就有一雙大腳。因為大腳在封建社會不被人看得起,所以“馬腳”便成了貶義。當然了,這個故事,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不過也能看得出,大腳在以前,是被人嘲笑的。

  • 4 # 扎馬尾的小花老師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纏足纏小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丶封建社會男權和男尊女卑的傳統習俗。 在封建社會,女人是玩物,經濟不能獨立,只能取悅男人從而生存下去。而最早開始於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時期,李後主的一個窅(yǎo)娘巧具匠心,用帛將腳纏成新月外形,從而取悅天子。後來有人作詩吟詠,"金陵佳麗不虛傳,浦浦荷花水上仙”。後來人家紛紛跟風,普通女子都效仿起來,都以纏足為美。 毛熙震《浣溪沙》中的上闕:“碧玉冠輕嫋燕釵,捧心無語步香階,緩移弓底繡羅鞋”,也對纖纖秀足作了讚美。 二、是當時的一種時尚美,流行美,是 一種時髦的表現。 多數認為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之後明朝開始興盛。 但在宋代,纏足還主要限於上層社會,成為身份的象徵,婦女不裹小腳被視為粗人。宋代的纏足只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時稱為“快上馬” 。 成語品頭論足,這其中的足,就是對纖纖秀足的品評。現在是看臉時代,而北宋時期是上下都要看。連我們豪放派大才子蘇軾也禁不住寫文,對秀足作了一番讚美。 他在《菩薩蠻》一詞雲“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宋代劉政之在《春光好》中也有對小腳的描述"吳綾窄,藕絲重,一鉤紅。翠被眠時要人暖,著懷中"。 《弱女針黹》中的蓮鉤情韻也有對裹足的描寫:當年記是小雛鬟,纏足形如半月彎。坐到玉階習針黹,動人憐處起來難。 宋王回在《雙鳧》中也有寫:春柔淺蘸蒲萄暖,和笑勸人教引滿。洛塵忽浥不勝嬌,剗蹈金蓮行款款。 三、男人對女人更好地掌控。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深層面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女人無才,沒有能力,沒有自己的思想,那麼男人想說什麼,做什麼,女人都無可辯駁,不敢說他們。男人也就可以更加地隨心所欲,從思想上對女人加以控制。而裹腳,則是從行動上對女人加以控制。那麼小的腳,別說跑了,連走路都要小心點。這時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牢牢困在深閏之中,體能越來越弱,見識越來越少,越來越成為為男人的私人物品,更容易掌控了。林語堂在他的文章《中中國人·纏足》中寫道:"觀看一個小腳女人走路,就像在看一個走鋼絲繩的演員,使你每時每都在被他揪著心。″ 三、那時候的封建文人和士大夫都有著病態的審美觀。 男人欣賞的是一種柔弱的、病態的“美”,殘缺的美。

    總之,無論用多少詩來讚美裹足,都是封建社會男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男權主義,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崇。用裹足裹住女人的思想,行動,都是滿足自己的私慾,是對女性從身體到精神上的摧殘。這種封建糟粕我們要永遠地拋棄它。願女性朋友努力地做好自己,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 5 # 唯一的知新

    中國女子纏足之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法不一,較常見的說法是,南唐後主有宮女嬪娘,纖麗善舞。乃命作金蓮,高六尺,飾以珍寶,網帶瓔珞,中作品色瑞蓮,令嬪娘以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迴旋有凌雲之態。以後,此風從宮內傳向宮外——有些人認為這就是女子纏足之始。

    到了宋代,女子纏足就逐漸從宮廷推廣到了民間,到了宋朝末年,社會上還興起了一股“以大足為恥”的風氣。到了明代,女子纏足的風氣更盛,都認為這是時髦,坊曲中的妓女無不以小腳為媚男子之具。

    纏足的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狹長的布袋,將婦女的足踝緊緊縛住,從而使肌骨變態,腳形纖小屈曲,以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在纏足時代,絕大多數婦女大約從四、五歲起便開始裹腳,一直到成年之後,骨骼定型,方能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直到老死之日。

    女子纏足以後,她的三寸金蓮就變成了一個最隱私的部位,絕不可讓陌生男子看見。除了丈夫以外的男子,如果不小心碰了女子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胸部)還不大要緊,如果碰到小腳是萬萬不行的。中國古代有許多春宮畫,身體的一切都可以裸露,但是從未見到女子裸露雙足的,可見這個地方是最大的隱私。

    《金瓶梅》中描寫西門慶看上了潘金蓮,去求王婆拉皮條,王婆說:“她有沒有這個心思,實在不好說。你可到我家來吃飯,我請她也來,吃飯時你可以假裝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後俯身去撿,順勢捏一下她的小腳。如果她發作開來,老身也沒有辦法了;如果她不言語,這事就成了。”西門慶照此去做,結果成了。

    纏足後的一雙小腳,不僅在實際生活中有種種不便,而且在整個裹腳過程中,婦女要承受極大的傷殘痛苦。這種毫無實際效用,又使承受者極端痛苦的事普遍流行,成為社會風俗,綿綿數百年。

    女子纏足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民國初年才逐漸禁絕,但是直到全國解放後,少數邊遠地區仍有存在

    纏小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民間諺語說:“裹小腳一雙,流眼淚一缸”。纏足一般從四五歲開始,歷經三四年時間,到七八歲時才能初具模樣。纏足前先以熱水燙腳,趁著腳還溫熱,將腳除拇指外的四個腳趾強行向腳底彎曲,讓腳趾緊貼腳底,並在腳下趾間塗上明礬,用以燥溼、殺蟲、解毒。但仍然有許多女孩子的腳還是化膿流血,難以站立,只能長期爬行。經過如此較長時間的一番折騰,腳就會被纏得弓彎短小,使腳底凹陷,腳背隆起,整個腳的長度就會被極大的縮小了。可以想像得來,健全完美的腳被強行地扭曲成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那種疼痛必定是徹骨入髓、銘諸肺腑的。可見,諺語所說的“流眼淚一缸”絕不是隨意的誇張。

    其一、是封建社會扭曲了的畸形審美觀念所致。在封建社會,宮廷和官場是社會風氣的濫觴。由於皇帝和官員認為小腳是美麗的,愚昧的民間也就視小腳為美,乃至把小腳喚作“三寸金蓮”。在當時的人看來,小腳就是“女性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女子的長相、身材再好,如果是一雙天足或腳纏得不夠小(超過了三寸),就會被人恥笑,並且嫁不出去。人們完全把摧殘人體、行動不便拋在一邊,認為纏小的腳小巧玲瓏,精緻美觀,能夠賞心悅目,而小腳女人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如風擺柳,又煞是好看。這樣一種審美觀真讓人無法理解!這種違背自然與健康、建立在摧殘婦女身體基礎上塑造出來的“美”,是地地道道的美的極度扭曲和變態。

    其二、父權制社會“男尊女卑”傳統習俗的產物。從孔子“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的高論開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不良傳統一直延續著。一旦把女子的腳纏成了“三寸金蓮”,女性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必定會大受制約,只有困守家中,甚至站立、行走都要扶牆靠壁。這樣一來,不僅讓“男主外,女主內”順理成章,也讓“男強女弱”成了鐵定事實,女性如有什麼不滿、反抗、私奔之類的舉動,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唯有忍氣吞聲,聽任擺佈。這完全是父權制社會對女性施行的壓迫和控制。這種壓迫和控制也確實收到了實際功效,正如《女兒經》所說:“恐他(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尤其令人不可理喻的是女性被摧殘的小腳竟然成為激起男人性興奮的重要物品。據記載,自宋代開始,在許多妓院的歡宴中流行起一種“行酒”遊戲,從頭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腳和她們的小腳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鞋裡來傳遞、斟酒、飲酒。直到20世紀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歡參與這種“行酒”遊戲,併為有機會使用妓女小腳鞋中的酒杯來飲酒而興奮不已。試想,這種遊戲除了讓人噁心,就是痛恨。

    其三、酸腐文人的推波助瀾。上面說到的以妓女的小腳鞋玩“行酒”遊戲,大多數系文人的嗜好。由此可見文人低俗之一斑。不僅如此,更有酸腐文人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學問”來做。他們不嫌毫時不惜筆墨地撰寫文章,細細品評,以卑劣為樂事,以下作為榮幸,惟恐不能將玩小腳的美學成分和調情作用詮釋清楚。清代有一個叫方絢的文人曾自詡為“香蓮博士”,寫成了一篇題為《香蓮品藻》的文章,費盡心機地把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分別進行仔細地品味和讚賞。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方絢居然因此而會名聲大振!由此可見,酸腐文人的無恥和卑劣也為小腳風氣的延續增加了不可忽略的琺碼。

  • 6 # 史學管

    在宋朝,中國真正風行婦女裹腳,當時大多數婦女紛紛用人為的方法改變自己腳的形狀,使之成為三寸金蓮。 當時,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為自己的女兒從小就裹腳,因為兒童時期的腳掌柔韌度較好,比起成年時期更容易掌握。

    在宋代還曾掀起了一股“以大足為恥”的風氣,纏足在明代更是發展到鼎盛,在當時竟被認為是時髦。女子纏足是中國古代三大性畸形現象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所特有的。所以,過去西洋人視中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的時候,總以中國男人的長辮子和中國女人的小腳作為中國愚昧、落後的象徵。

    眾所周知,纏足的目的是限制腳的成長,並把已長成的腳拗折彎曲,纏足可以說要從娃娃抓起,但是考慮到太早又怕腳好了不會走路,而且無法忍受疼痛,所以一般女子選擇從三歲開始纏足。女子纏足是封建社會對女子的性壓迫,主要是為了滿足男子的生理需求。男子既然要求女子為夫守貞,就要限制她的行動,不讓她對外多接觸,剝奪她和其他男子交往的機會,為此,纏足是一個“妙法”

    那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對女人和男人都有限制作用。這就需要限制人口的流動,那麼限制已婚男人流動的根本就是限制女人,女人在哪,男人就不會走遠。設想一下男人在田裡耕作一天回到家裡,發現女人跑了,男人能不去找嗎?幾百年來,女性那個小腳被很多男性視為是一種可以把玩的那麼一種東西。包括女性的鞋子,就是這個鞋子,能夠生髮出他們很多的慾望。它滿足了男人某種需求:女人纏了小腳,就是弱柳扶風,非常地纖細和弱,這時候男性面對這樣的女人,他會有非常強大的那種優越感產生。

  • 7 # 僵師

    說起女人纏小腳,我的影響非常深刻,因為我奶奶和我外婆都是小腳老太太。她們每天都要堅持纏腳,我小時候看到這種現象,非常的不理解,看到他們的腳,我看著都疼。後來,我奶奶還想讓我妹妹也纏腳,可把我嚇壞了,我多次追問奶奶為什麼要纏腳,她到現在也沒有告訴我原因。今天我來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的瞭解。

    纏足這種現象最早起始與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期,李後主的一個窅(yao)娘想出,用帛把腳纏成新月的外形在金蓮花上跳舞以取悅天子。後來這種風氣逐漸的在民間流傳,普及到普通的百姓人家,女子都以纏足為美。那時候的文人和士大夫之流都有一個病態的審美觀,視女子為玩物,賞玩女子的小腳是一種癖好;此外,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人纏足之後就不便行動從而減少出門,所以纏足也是一種約束女人的重要辦法。

    據記載,纏足一般從四五歲開始,經過三四年的時間,才能初具模樣。纏足前先以熱水燙腳,趁著腳還溫熱,將腳除拇指外的四個腳趾強行向腳底彎曲,讓腳趾緊貼腳底,並在腳下趾間塗上明礬,用以燥溼、殺蟲、解毒。

    經過這樣的一番折磨之後,腳的長度就會大大縮減。可以想象一下,健美完整的腳通過各種手段被變成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那種疼痛必定是痛徹骨髓的。

    那麼,纏足如此痛苦,為什麼還會在古代流行下來呢?而且持續的時間那麼長呢?

    其一,是封建社會扭曲的、病態的審美觀所導致的。在封建社會,皇帝和官員們認為小腳是美麗,所以老百姓也就認為小腳是美麗的,並且把“小腳”稱作三寸金蓮。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人們看來,腳小不小是評價一個女人美不美的主要標準。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臉蛋再美,身材再好,如果是一雙沒纏過的腳或者纏的不夠小(大於三寸),那就會被別人恥笑,就會嫁不出去。而且小腳的女人走起來搖搖晃晃,如風擺柳,又非常的好看。

    “恐他(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

    更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女人的小腳竟然是激起男人性興奮重要物品。據記載,自宋代以來,在許多妓院裡就流行一種“行酒”的遊戲,這種遊戲自始至終最突出的就是妓女的小腳和她們的小腳鞋,嫖客們會把酒杯放到妓女的小鞋裡傳遞、斟酒、飲酒。試想一下,這種遊戲,想想就讓人覺得噁心,心中充滿痛恨。

    王婆說:“她有沒有這個心思,實在不好說。你可到我家來吃飯,我請她也來,吃飯時你可以假裝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後俯身去撿,順勢捏一下她的小腳。如果她發作開來,老身也沒有辦法了;如果她不言語,這事就成了。”

    西門慶照著王婆的說法去做,結果如願以償。

    纏足對女性的摧殘是非常嚴重的,在那個無辜的年紀裡,卻要為了取悅未曾謀面的男人而經受非人的折磨。限制女性的自由;限制女性的行為;限制女性的能力。體現出女子不如男,男性為尊的一種社會風氣。

  • 8 # 貓耳洞

    就題主所問,古人為什麼喜歡三寸金蓮?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古人畸形的審美觀。以小腳為美,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不同大小的腳對應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便由此而來。對此清朝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還“吶喊”: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慾。

    二,更好的掌控女人。通過纏足其實可以漸漸奴化女性的內心,也可防止女人“紅杏出牆”,纏足後的女人腳小不便行走,一般都深居庭院,鮮有外出,這就使女性更像成為了一種私人物品,更加無法逃脫男人的手心。

    三,纏足是古時的時代潮流。它是地位和美貌的標誌,是一種當時對女子的衡量標準。

    宋朝時,上至宮廷,《鶴林玉露》記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從這可以得知此時宋朝宮中纏足已成風氣。

    下至民間,連文人騷客都對其讚不絕口,備受推崇,蘇軾《菩薩蠻》詞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句,辛棄疾《菩薩蠻》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這都是對女人小腳的唯美描寫。

    綜上三點可見,纏足已是時代必然的產物,無法逃脫。

    從女性的角度思考,纏足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她們從小便開始用長布緊緊的裹住腳,望討得男人歡心。

    畢竟在那時無論貧賤富貴,無論地位高低,沒有纏足的女孩常常會被嘲笑,指責她們醜陋的大腳會嚇住男人。

    晚清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反對纏足,其中就有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為此康有為寫了一篇《戒纏足會檄》,勸戒纏足,為此還成立了專門反對纏足的“天足會”,一時間激起四方響應。

  • 9 # 生活觀察猿

    關於纏足之風的源頭,學者們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多傾向於認同元代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的觀點。按此說,南唐時後主李煜有一位叫做窅娘的妃子,不僅相貌姣好,而且身材纖細,擅長歌舞。李煜寵幸窅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天生有一雙纖纖細足。

    按陶宗儀之說,李煜曾專門做了一座金蓮臺,臺高六尺,上面裝飾得十分華麗。李煜常常讓窅娘以帛纏足,使其雙腳看起來成新月狀,然後再金蓮臺上翩翩起舞。李煜的這種雅好,很快引發了宮中其他妃嬪的效仿,裹腳的做法就這樣在南唐的貴族階層流行起來。

    北宋滅南唐後,李煜雖然淪為了階下囚,但此前因他而流行起來的纏足做法,卻影響著南方的士大夫階層。北宋前期,纏足之風雖然還沒有後世那麼普及,但一些文人騷客還是深受影響。比如,連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都曾不吝筆墨來飲用纏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菩薩蠻》

    大約到了宋神宗時期,纏足之風開始在民間流傳。據《袖中錦》的描述,在北宋末年時,女性纏足、洛陽牡丹和建州茶,已經被並列為“古所不及”的近世三事。這樣一來,廣大女性便開始深受纏足之風的荼毒了。

    經過數百年的風行,直至清末民初,女性纏足之風依然盛行。比如,晚晴名仕辜鴻銘,原本是個學貫中西的大博士,卻是個倡導女性纏足的知識分子。辜鴻銘曾娶一妻一妾,而他的正妻便是個小腳女人。

    以今人的視角來看,古代的纏足無疑是難以理解的,尤其是不少知識分子,經然對纏足女無比追捧,更是令人大跌眼鏡。可是,文化心理就是這麼令人琢磨不透。從某種程度上講,纏足之所以能迅速普及並盛行數百年,應當是統治階級的“雅好”所影響的。

    自南唐後主李煜開始,不少帝王、朝臣和貴族們都附庸風雅,以歌詠三寸金蓮為時尚,而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間自然也隨之模仿了。

  • 10 # 三國故事

    不過,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古代中中國人會喜歡女性的“三寸金蓮”,那種畸形的小腳有什麼值得欣賞的?這背後其實是牽涉到了審美問題,也涉及到了不同時代,人們對於“美”的不同追求。

    究竟什麼是“美”:從古至今沒有統一答案,但是“美”是隨時代變遷的

    在具體闡述“三寸金蓮”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人們對“美“的看法。

    但是,人們不能否認的是,“美”是隨著時代變遷而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這跟現在夏天,滿大街美腿相比,簡直無法想象。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美”在不同時代,是有不同認知的。

    “三寸金蓮”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甚至認為可以上溯到妲己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三寸金蓮”。

    關於“三寸金蓮”的起源,在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根據學者的研究,關於纏足最早的記載,起源於宋代學者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寫到:“婦人之纏足,起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簽證開放預約了?留學生們該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