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這差不多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小說了,今年的閱讀都比較高質量的情況下,我為他寫一篇書評。
遭禁多年,今時之日能夠讀到,也是一種幸運。不過,原以為小說中的情色部分會讓人膛目結舌,實際不然(譯版可能稍含蓄),不禁讓我懷疑真實被雪藏的原因。譯者黑馬的書序已是非常優秀的故事介紹,在此不贅述。
一戰後,位高權重的查泰萊爵士在戰爭中半身癱瘓失去效能力,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了深深的痛苦。但是他麻木不仁。在審美上追求表面而不關注美的本質,包括他的文章也表現出一樣的特點,追名逐利。家庭的不幸,這是康妮現有生活崩壞的契機。從伴侶的切換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康妮尋求自我的路徑,表面堂皇的生活-丈夫,進而關注身體需求-米爾斯,感受到人生之美-梅勒斯的轉折。
康妮身邊的人,都各自象徵了一種階級:丈夫身邊唯一可敬的人是一名無性主義者;
米爾斯,削尖腦袋想進入上層社會的投機者,他對康尼的感情不出自於愛,而是利用和攀附。真正吸引他的是階級利益;
父親,康尼美感教育的導師,想叛逆卻沒能完全出逃的制度受益者,所以他會很喜歡梅勒斯;
鄧肯,膚淺的叛逆者,他也是階級的邊緣人士,他具有反叛精神,比如在康尼離婚時願意成為康尼有名無實的“情夫”,他不在乎肉體關係的柔軟和溫情,這一點在他的美學作品當中,也有體現;
姐姐,受益於制度的階級擁護者,她並不快樂,滿口仁義道德,腦海中有非常明確的階級界限感。借梅勒斯之口,勞倫斯講出了自己對這一類人的態度。
任何文學作品都會利用衝突關係,階級的鬥爭,生存的艱難,突出主角的個性。作品當中的主角梅勒斯,作為一個礦工的兒子在軍隊中獲得過榮耀,在女人中得到過愛護,他最後選擇孤獨貧瘠的生活,他反叛階級制度,迴歸自然,看到生命的真相。“我不要,並非我不能擁有,而是我不喜歡。”誰能活得如此灑脫自由呢。
梅勒斯這樣的男人非常吸引人,他有生活細節的修養,但是他又使用底層規則過自嘲式的生活。穿越階級,穿越社會道德,穿越羞恥感,他毫無疑問非常通透。他深知愛與苦,也深知工業化商業化的金錢陷阱。他選擇背離。但是在遇見康妮之前,他並不快樂。是的,逃離制度並不能夠讓你快樂,痛苦的過去也並不一定能夠得到解脫。梅勒斯與康妮所厭倦的追求成功母狗的那群男人,完全不同,他是穿紅褲子有種的男人,所以值得愛。
我們現在的感情綁定了太多的外在,不用說尋找自我了,你甚至都找不到愛。商業化,金錢,成功學,讓自我失色。人生太短暫了,歷史的重演讓我們在過去中找到共鳴,是什麼得以留存。
借用小說開篇來結尾:我們這個時代根本是場悲劇,所以我們就不拿它當悲劇了。大災大難已經發生,我們身陷廢墟,開始在瓦礫中搭建自己的小窩兒,給自己一點小小的期盼。這可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沒有坦途通向未來,但我們還是摸索著蹣跚前行,不管天塌下幾重,我們還得活下去才是。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這差不多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小說了,今年的閱讀都比較高質量的情況下,我為他寫一篇書評。
遭禁多年,今時之日能夠讀到,也是一種幸運。不過,原以為小說中的情色部分會讓人膛目結舌,實際不然(譯版可能稍含蓄),不禁讓我懷疑真實被雪藏的原因。譯者黑馬的書序已是非常優秀的故事介紹,在此不贅述。
一戰後,位高權重的查泰萊爵士在戰爭中半身癱瘓失去效能力,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了深深的痛苦。但是他麻木不仁。在審美上追求表面而不關注美的本質,包括他的文章也表現出一樣的特點,追名逐利。家庭的不幸,這是康妮現有生活崩壞的契機。從伴侶的切換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康妮尋求自我的路徑,表面堂皇的生活-丈夫,進而關注身體需求-米爾斯,感受到人生之美-梅勒斯的轉折。
康妮身邊的人,都各自象徵了一種階級:丈夫身邊唯一可敬的人是一名無性主義者;
米爾斯,削尖腦袋想進入上層社會的投機者,他對康尼的感情不出自於愛,而是利用和攀附。真正吸引他的是階級利益;
父親,康尼美感教育的導師,想叛逆卻沒能完全出逃的制度受益者,所以他會很喜歡梅勒斯;
鄧肯,膚淺的叛逆者,他也是階級的邊緣人士,他具有反叛精神,比如在康尼離婚時願意成為康尼有名無實的“情夫”,他不在乎肉體關係的柔軟和溫情,這一點在他的美學作品當中,也有體現;
姐姐,受益於制度的階級擁護者,她並不快樂,滿口仁義道德,腦海中有非常明確的階級界限感。借梅勒斯之口,勞倫斯講出了自己對這一類人的態度。
任何文學作品都會利用衝突關係,階級的鬥爭,生存的艱難,突出主角的個性。作品當中的主角梅勒斯,作為一個礦工的兒子在軍隊中獲得過榮耀,在女人中得到過愛護,他最後選擇孤獨貧瘠的生活,他反叛階級制度,迴歸自然,看到生命的真相。“我不要,並非我不能擁有,而是我不喜歡。”誰能活得如此灑脫自由呢。
梅勒斯這樣的男人非常吸引人,他有生活細節的修養,但是他又使用底層規則過自嘲式的生活。穿越階級,穿越社會道德,穿越羞恥感,他毫無疑問非常通透。他深知愛與苦,也深知工業化商業化的金錢陷阱。他選擇背離。但是在遇見康妮之前,他並不快樂。是的,逃離制度並不能夠讓你快樂,痛苦的過去也並不一定能夠得到解脫。梅勒斯與康妮所厭倦的追求成功母狗的那群男人,完全不同,他是穿紅褲子有種的男人,所以值得愛。
我們現在的感情綁定了太多的外在,不用說尋找自我了,你甚至都找不到愛。商業化,金錢,成功學,讓自我失色。人生太短暫了,歷史的重演讓我們在過去中找到共鳴,是什麼得以留存。
借用小說開篇來結尾:我們這個時代根本是場悲劇,所以我們就不拿它當悲劇了。大災大難已經發生,我們身陷廢墟,開始在瓦礫中搭建自己的小窩兒,給自己一點小小的期盼。這可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沒有坦途通向未來,但我們還是摸索著蹣跚前行,不管天塌下幾重,我們還得活下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