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2953916119

    作者:白居易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牡丹芳》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遊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愁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可嘆息。 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賞析】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手法於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的丰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樸,明白如話,愛花之情,離開長安這牡丹花都前往東都洛陽的惜別之意溢位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裡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同樣是淺切流暢,話別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兩首詩合在一起讀,如話家常一般,卻又含有深情,運用白描手法創造出一個情深詞顯的優美境界。正因為這種語言淺切流暢的特點,才使詩人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幾筆便勾出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含不盡之意於詩外。徐凝有首《牡丹》詩: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詩中有典故,有想象,有誇張,有擬人,但詩的語言又是十分流暢、生動的,讀起來朗朗上口,藉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見真諄,發人清新之思。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淺切流暢的語言,使詩歌易唱、易記,便於流傳。盛唐詩人李正封有兩句描寫牡丹的詩:"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對仗工整;劉禹錫《賞牡丹》詩中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句,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都把牡丹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但是流傳至今,李正封的詩句被後人簡化為"國色天香",而劉禹錫的詩句卻完整地為人們傳詠,這個例證生動地說明淺顯、流暢的詩句,更利於流傳和讓人接受。 唐人吟詠長安牡丹的詩歌,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唐以後描寫牡丹的作品日見繁多,引起了歷代作家對牡丹極大推崇,成為中國詠物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還發展到別的藝術領域,當詞興盛起來,宋朝前後的牡丹也成為詞的吟詠物件。再往後的曲、戲劇、小說等文藝體裁也都出現一些描寫牡丹的作品,同時還產生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唐人吟詠牡丹詩歌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美,加深和影響了中國人民對牡丹的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古卷軸5隨從管理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