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卻也因此引起劉邦猜忌,項羽自殺後,其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 韓信還是平民時,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於他人,為眾人所厭。後來加入項梁軍,西元前208年項梁死後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項羽獻策,但項羽沒有采用。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認為沒有前途,於是西元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後來因為涉嫌犯軍法被處斬,在行刑時已有十三人被斬,臨到韓信時,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了韓信,後來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並不滿足於這個職位。 登臺拜將韓信與蕭何數次談話,蕭何對他有深刻的印象。到達南鄭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有音訊,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這樣的將才不能輕易流失,於是蕭何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 起初,劉邦聽說蕭何逃出,十分驚恐,後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於是問他:“這麼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為了韓信?”蕭何於是推薦韓信給他,認為韓信是一個無人能及的人才(“國士無雙”)。劉邦接納蕭何的建議,模仿古代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即漢軍的總司令。拜將後,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並向劉邦提出其分析和戰略。劉邦同意,並依照韓信的計劃作出部署。 自立齊王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詔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 助漢滅楚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兩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鳥盡弓藏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將鍾離眛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鍾離眛則自行割頸自殺。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降為淮陰侯。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陳豨升官至鉅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漢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后、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聲。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後,被斬於長樂宮鍾室,並誅連三族。 傳說中,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故韓信被殺時,是吊於鐘樓大鐘下,頭為大鐘所罩,腳懸空於地面,無法頂天立地,並使用竹刀,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卻也因此引起劉邦猜忌,項羽自殺後,其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 韓信還是平民時,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於他人,為眾人所厭。後來加入項梁軍,西元前208年項梁死後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項羽獻策,但項羽沒有采用。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認為沒有前途,於是西元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後來因為涉嫌犯軍法被處斬,在行刑時已有十三人被斬,臨到韓信時,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了韓信,後來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並不滿足於這個職位。 登臺拜將韓信與蕭何數次談話,蕭何對他有深刻的印象。到達南鄭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有音訊,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這樣的將才不能輕易流失,於是蕭何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 起初,劉邦聽說蕭何逃出,十分驚恐,後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於是問他:“這麼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為了韓信?”蕭何於是推薦韓信給他,認為韓信是一個無人能及的人才(“國士無雙”)。劉邦接納蕭何的建議,模仿古代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即漢軍的總司令。拜將後,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並向劉邦提出其分析和戰略。劉邦同意,並依照韓信的計劃作出部署。 自立齊王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詔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 助漢滅楚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兩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鳥盡弓藏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將鍾離眛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鍾離眛則自行割頸自殺。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降為淮陰侯。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陳豨升官至鉅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漢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后、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聲。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後,被斬於長樂宮鍾室,並誅連三族。 傳說中,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故韓信被殺時,是吊於鐘樓大鐘下,頭為大鐘所罩,腳懸空於地面,無法頂天立地,並使用竹刀,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