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關於打仗死亡人數的問題,我們拿淞滬會戰舉例。

    淞滬會戰是在1937年8月13日開始,歷時三個多月,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此戰中,日軍投入30餘萬人,國軍投入80萬人。根據戰後統計,日本傷亡4萬人,(截止到11月5日)國軍傷亡18.9萬人。平均,國軍每天傷亡人數總共約2300人!(基本上,國軍每天犧牲一個團的兵力。向抗日英雄們致敬!)

    國軍傷亡高峰期是在11月5日開始撤退時(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撤退的那一個月傷亡10萬餘人!平均每天3700人!在抗戰時,國軍傷亡率如此高(敵我1:7),都是因為撤退時軍隊渙散,一盤散沙。而日軍也習慣於透過追擊國軍,來擴大戰果。

    也就是說,在二戰時,雙方集中上百萬人,使用現代武器,進行如此激烈的戰鬥。動用了飛機大炮,每天傷亡也就是2500人。那麼,冷兵器時期呢?

    寧遠之戰是明軍守城,後金攻城,只有幾門紅衣大炮算是大規模殺傷武器。而一般士兵還在使用弓弩和刀劍。

    寧遠之戰,明軍守城部隊有1萬來人。後金號稱二十萬人,但是,袁崇煥自己覺得後金是十三萬人。不過,有人覺得後金應該不會超過6萬人。我同意6萬人的說法,雙方參戰兵力在肯定不超過7萬人。

    明軍要想殺傷後金士兵,除了紅衣大炮外,就只能等後金自己爬城牆送死了。而當時的紅衣大炮,也就是實心炮彈,威力不大,需要直接撞擊目標而起破壞作用的。史書所說的明軍大炮“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完全是在忽悠人!現在的155毫米榴彈炮炮彈的殺傷半徑也就50米!不知道明軍使用的是核炮彈嗎?

    傷亡小,主要是明軍沒有出城和後金野戰。而後金屬於騎兵野戰部隊,不善於攻城。明軍又在城頭上安裝了大炮,聲音大,嚇唬人。所以,後金只在寧遠打了兩天。兩天內,後金只是集中部分兵力,試探性的做出了攻擊。

    根據後金記載,自己傷亡在500人左右。而明朝自己說,“斬首260人”,我覺得也是符合歷史情況的。畢竟明軍不敢開啟城門搶屍體,這260人可能還是後金自己攻城的時候落下的。也是因此,此戰雖然是明軍眼中的“大捷”,但是,後金並沒有傷筋動骨。

    此戰最大的意義在於,確立了依靠火炮,據城固守的抗擊後金戰略。

  • 2 # 剛日讀史

    寧遠大捷,的確是大捷。真真正正的大捷,下面聽吾道來。

    撫順之戰:

    雙方軍隊數量:後金軍八旗兵2萬vs明守城軍約1200人

    統帥: 奴酋努爾哈赤vs遊擊李永芳

    KO:奴酋派使者刺探廣寧軍情。後鼓動蒙古科爾沁部討賞製造混亂,趁亂攻擊明守軍,李永芳不敵投降。明後續援軍約1萬多,總兵張承胤、副總兵頗廷相戰死,全軍被殲九成。

    薩爾滸之戰:

    雙方軍隊數量:明聯合軍47萬vs後金軍8萬

    統帥:遼東經略楊鎬vs奴酋努爾哈赤

    KO:奴酋親率八旗集中先攻擊中路軍,杜松兵敗被斬,隨後攻擊北路軍,馬林兵敗隻身出逃。繼續攻擊東路明軍,總兵劉綎陷入圍困,力戰而死。其餘三路撤軍,。明軍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

    開鐵之戰:川軍白桿兵,浙軍戚家兵均被後金軍殲滅。瀋陽、遼陽失守,遼河以東,70餘城投降。

    廣寧之戰:領略與巡撫不和,廣寧及遼西40多城失陷。

    以上大的戰役,皆以明軍兵敗為結局。死了無數總兵,依然節節敗退,遼土一步步失守。明軍軍心被一搓再搓,畏懼與後金軍作戰。明廷天朝臉面被一再扇刮。整個大明談遼色變,官員畏遼如鼠,寧願辭官回家也不肯赴遼上任。時,一文官書生袁崇煥,自動請纓去遼東前線。在上官高第的撤退放棄關寧防線的命令下,毅然抗命獨守寧遠。以不滿兩萬人對後金軍八萬。

    結局以明軍守城成功,後金軍敗退結束。自此戰不無勝,攻無不克的後金軍第一次遭遇失敗。對明廷來說意義重大,既鼓舞了軍心民心士氣,又挽回了一點朝廷顏面,更擊破了女真人常勝不敗的神話。另明軍不再畏懼不敢戰。所以寧遠之戰是勝利的,至於戰果多少,意義不大了,即使只擊殺一人,也是大捷,明廷要這個大捷,軍隊要這個大捷,民間也要這個大捷。單論結果多少意義已經不大,戰果大些當然好,戰果不大,明廷統治者也想誇大些。給自己臉面,給軍隊民間信心。

  • 3 # 這些歷史要讀

    滿清的廊坊大捷都能刻於史書,為何明朝的寧遠不行?寧遠大捷是確確實實擊退了滿清大軍,為何不是大捷?

    不過話說回來,攻打寧遠,努爾哈赤可是集結了後金軍六萬,這是實打實的後金主力,是努爾哈赤的老本啊。而已淪為關外孤城的寧遠,守軍不滿兩萬,兵力是一比三。不過,明朝的寧遠城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座堅城,而且還擁有11門紅衣大炮,並由接受過葡萄牙人訓練的人員指揮操作。而當時西方的大炮已經頗具威力了,據《明季北略》記載:“火星所及,(後金軍)無不糜爛。”

    試想想,六萬後金軍密密麻麻的圍著不大的寧遠城進攻了好幾天,而寧遠城牆上四周的紅衣大炮,加上上萬守軍的各種火銃、弓弩、滾石等冷熱兵器,輪番的招呼這些滿洲“來賓”,遠的火炮轟,近的火銃加弓弩侍候......就算有哪個走了狗屎運的後金兵,連滾帶爬到了城邊,那就再給他幾塊滾石就搞定了。

    這樣密度的打擊,就是盲射盲打,那明軍也能幹掉後金好幾千人。

    再說,這“斬首清軍二百多人”並不代表野豬皮就只損失了這點人。因為,作戰過程中,金軍是不可能把死去的將士的屍體都留在城下的,他們會想盡辦法的將自己同伴的屍體搶走。因此,史書上就有記載,努爾哈赤是將從城下搶回的後金軍屍體運至城西門外的磚窯焚化。也就是說,絕大部分陣亡的後金士兵屍體,並沒有被明朝守軍奪得,而是被燒掉了。

    而由於後金軍懾於明軍火炮的打擊,壓根無法靠近寧遠城;明軍又是龜縮守城,不敢出城應戰。因此,明軍這兩百多後金首級,估計就是靠近城邊的被留下的倒黴鬼。

    我們不妨再舉個例子,萬曆北韓戰爭中著名的平壤戰役,明軍僅以七八百人陣亡的代價,就消滅了平壤的一萬多日軍。但事後統計,明軍總計也只是斬獲日軍首級1250級。但是,平壤一戰,日軍的減員應該不止一萬,因為大部分日軍不是被明軍炮火轟死燒死,就是被逼得跳河溺亡了。也就是說,被斬首的不過佔日軍陣亡人數的十分之一而已。

    那麼,透過這樣來換算,寧遠城一戰,後金軍至少被幹掉了兩千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拉有沒有通俗易懂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