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痴迷國粹

    中國強盛了,人民站起來了,許多國家都在學習我們的漢文化,建議成立孔子學院,也有不少國家增設了漢語課,俄羅斯的高考外語就是漢語,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當年被人瞧不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 2 # 首席戰略研究員

    從戰略上來說,地球上只有兩種文字,除了中國繁體字,其他一切文字都是符號,與意義沒有多大關聯,但是繁體字在最初設計時的戰略路線就是表意的,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就是對繁體字設計者的戰略意圖的最貼切的描述。

    說到繁體字,就不能不提最具代表性的幾種文字:英語和簡體字,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首先,英語精度是很高的(好幾萬的詞彙,精度能不高?),所以西方科技先行一步,電腦語言也確實用英語好程式設計,比較準確,所以造成了西方人重視細節、產品質量較過硬、什麼樣的基礎研究都有人搞等等優點。但是不可否認,精度與片面成正比!

    再說說漢語,漢語精度沒那麼高,很多形容都挺模糊,不適合用於科研,但是漢語的優點是全面,是寬廣的視角,是深遂的內涵!華人就很不喜歡搞基礎研究,亮堂處的科技高度發達,而角落裡的基礎科技無人問津,做軟體的大把,做程式語言的鮮有。寬廣的視角這東西不好也好,不好在於科研,你搞個基礎研究,人們會問你:你這個能賺多少錢?這樣這樣一搞就行了,費那勁研究幹什麼呀?而西方人一根筋:搞出來再說。所以中國的科研製造基本靠政經從上往下推動。

    好在寬廣的視角給人無與倫比的運用能力,任何工具到華人手裡,我們都能開發出最多種可能的用法與用處,當年幾瓶酒就把老大哥手上的大量軍火弄了過來……

    再說說內涵,繁體字誰寫誰知道,靜下心來練字,越寫越氣定神閒,越心如止水,要論文字給人影響的深遂,還屬繁體字。而簡體字雖然筆畫少,速度快,但是越寫越浮躁,越寫越想放下筆去玩。人就是這樣,給你簡單的,你想要更簡單的,給你方便的,你想要更方便的,於是人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但是,中國現在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過了“做大”階段,到了“做強”階段了。“做大”階段允許急功近利,允許“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允許簡化漢字,一切為國家戰略服務,沒有任何毛病。但是,雖然我們國家富裕了,然而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吧:扶老人要注意安全,食品要注意安全,當父母的要注意安全(小學生會弒母),學生要注意安全(校園霸凌頻發),做賊的自己摔傷還有膽告業主……各種安全問題就像打地鼠,打了這裡冒那裡!在外華人眼裡,咱國家高層智者無數,然而國民就是一幫盲流、蝗蟲……劣幣正在驅逐良幣,小人正在驅逐君子!

    因此,國家經濟戰略第一階段已完成,第二階段已經來臨,戰略轉型的時機已到!如果我們罔顧事實,依然沉浸在第一階段戰略成功的喜悅中無法自拔,繼續一本通書讀到老的話,國家危矣,民族危矣!!!

    而“做強”階段的使命,是沉澱,是沉穩,是船大不好掉頭,穩字當先!因此,現階段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必須是“穩”!而繁體字在人性穩定性方面的推動,無疑是符合時代的戰略的!棄了繁體字,便註定了世人傾向於浮躁和急功近利。

    總結:思維的基礎工具就是文字,文字是一個民族發展方向的最大戰略推手,英語是最基礎的操作級文字,就像螞蟻窩一樣,是一種由下往上推動的戰略力量,雖然大方向不一定正確,但基礎發展永不止步,是可以長盛的。繁體字是一種戰略級+戰術級的文字,是一種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的設計,也是可以長盛的。雖然基礎細節不是很穩,但是大方向大事情更傾向於王道、聖人。

    其他的語種,那些上不著戰略級(簡體漢字是純戰術級別的),下不著操作級的那些語種和民族,可能因個別戰術級宗師橫空出世而鼎盛一時,但最終要麼隱忍,要麼被淘汰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蒙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戰略級文字的民族不同,他們可能因個別無能的人上臺而短暫隱伏,但一旦有“得道多助”的人上臺,又會迅速復興!

    如果說文字簡化是進步,那日文更簡,但是請看看日本人有出過戰略家嗎?繁簡有個度,繁到甲骨文也不行,簡到人心浮躁更不好。簡體字,簡掉的是民族的戰略悟性!不是隨便弄個什麼文字出來都能推動一個民族常坐世界第一寶座的!

    毛主席說過:一切勝敗,皆決於內因!如果還不恢復繁體字,國民素質繼續惡化下去話,明清各兩百多年,咱天朝能延續多少年?

    唉,我沒什麼資格心憂天下,但是身為炎黃子孫,看著遠處的深淵,甚感心痛!

  • 3 # 使用者聽松閒人

    表意文字的先祖是甲骨文逐步進化到了象形文字階段。此後才定格在了表意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形,即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中的漢字、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其中除了漢字是表意文字外,其餘4中均為表音文字。至於這些表音文字使用的國家則大家都知道,在此不作細述。

    其實象形文字的起源歷史悠久。咱中國追朔有文字記述的起源應該可以認定在7000年前,而埃及也在5000年前出現了象形文字。印度是不適用於這類文字。我們就認定為當代的文字形式為表意文字吧。

    說到埃及文字與中國漢字的關係,還要追朔到中國還古時期的周朝的金文。那時的埃及與中國的象形文字同時起步。而象文字的原形則大致相同,故就有中國古時借鑑埃及文字的說法,例如泰、太,和康字。

    到底是受埃及文字的影響或是否純屬巧合?學者的爭論從未停過。

    此外,中國曆古以來的影響也使周邊許多國家釆用了中國的象形文字作為記述方式。因此如日本、北韓、南韓新加坡等國都在適用於現代的表意文字。然而越南卻在歷史上一直延用中國的表意文字。公元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十國的郡縣,秦漢、隋唐在此設官統轄。越南獨立後十三世紀才以原漢字的基礎用形聲、假供、會意等方式創制了喃文~越文。但也脫離表意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創始人是大唐時期的吉備和弘法大師(法名:空海),這倆人曾在大唐長期居留而將中國的文字帶回了日本一直延用之今,是典型的使用表意文字的國家。

    北韓也如日本早先也沒有自己的文字,中古時代李朝初期鄭麟址、成三問等人,依漢字的音韻研究北韓語言,於1443年“訓民正音”創立了11個母音和17個子音,方才確定了自己的文字。但不除除表意文字的範圍。

    再論埃及文字,遠古4100年前確定也是表意文字的體系。但自後來的高加索、閃米特系人、印歐人種的統治,原有文化產生了某些改變,埃及現有的文字已在某些方面產生了變化,但從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埃及文字還沒有完全脫離表意字形。

    下圖為埃及的現代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有腎炎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