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量子科學論

    非洲草原擁有著廣袤的土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更是大型哺乳動物的資源,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斑馬、角馬、犀牛等等,這些動物無論哪一個都比我們生活中看見的動物更加強壯、健碩。因此令人困惑的問題是:為什麼在熱帶非洲沒有大型哺乳動物被馴養?

    非洲位於撒哈拉以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包括一些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那麼,為什麼非洲人從來不馴養犀牛呢?為什麼他們從來不養河馬?大象?還是巨型角馬?也許最奇怪的是,考慮到馬在歐洲歷史上的重要性,為什麼熱帶非洲人從來沒有馴養過他們自己的Mustang——斑馬?

    斑馬與馴養的馬關係密切,共有一個屬(馬屬)和一個共同的祖先。斑馬體長200-24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尾長47-57釐米,體重約350千克。生活在一個小的群體或叢集中,是社會性和群居性的食草動物,在公共場所繁殖良好,與它們的哺乳動物鄰居,如羚羊和角馬和諧相處。斑馬的體型把一個成年人馱在背上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拉車也不在話下。那為什麼非洲人沒有馴服斑馬?

    眾所周知,斑馬很難馴服

    眾所周知,斑馬不僅難以馴服同樣也很難被捕獲。斑馬在非洲草原已經進化出了高超的預警機制,比如:遠比其他馬優越的周邊視覺。而且他們脾氣暴躁,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會變得越來越不合群,一旦咬了人,就不願鬆口。斑馬的一腳基本可以致人死亡,而這些看起來溫順的食草動物每年給動物園管理員造成的傷害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要多。

    因此,斑馬也屬於危險品種,但我們人類也曾試圖馴化野生斑馬。在殖民時期,一些富有冒險精神的歐洲人試圖駕馭非洲馬。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勳爵駕駛著一輛斑馬拉車穿過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街道。但這些生物從未被人類真正的馴化過,它們從未在人類的控制下繁衍生息。

    為什麼馴服非洲草原動物這麼難?適者生存。

    斑馬和其他非洲動物進化出的特徵幫助它們在地球上最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非洲不僅是人類的誕生地,也是地球上許多動植物的誕生地。那些曾經選擇留在這片大陸上而沒有遷移到新土地的生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逐漸適應了非洲草原環境的掠食性。

    非洲草原的哺乳動物與地球上一些最危險的捕食者共享棲息地,包括獅子和獵豹、美洲豹和鬣狗。自然選擇迫使非洲野生動物(如斑馬)進化出了聰明的生存技巧。

    因此,類似的殘酷環境阻礙了其他非洲野生動物的馴化。犀牛體重超過5噸,非常強壯,對非洲農民來說家裡養個犀牛估計是個可怕的負擔,全家人不吃也供不住一頭犀牛的伙食!而且犀牛脾氣極其暴躁,難以捉摸。雖然它們的視力不好,但它們的嗅覺和聽覺特別敏銳。儘管體型龐大,但犀牛非常敏捷,當被犀牛激怒時(通常只是因為一種不熟悉的氣味或聲音)暴躁的犀牛可以達到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即使在茂密的灌木叢中也是如此,異常暴躁的脾氣和巨大的噸位就阻礙了人類的馴化。

    河馬也可以為非洲文明提供獨特的農業和軍事優勢。然而,河馬好鬥的天性、毀滅性的下顎和四噸半的體型使它們成為致命的物種。並且河馬很有領地意識,雄性常常為了爭奪後宮而爭鬥至死。據說,非洲每年死於河馬的人比除了獅子以外的任何哺乳動物都要多。

    總結

    總的來說,非洲食草動物雖然食草,但它們的侵略性太強,人類根本無法控制。而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哺乳動物是在與人類的干涉隔絕的情況下進化的,當人類到達歐亞大陸和美洲時,當地的食草動物天生就不那麼謹慎了,更容易接受人類的控制。

    但是在非洲,人類和野獸一起進化了數百萬年。大型哺乳動物已經學會了如何躲避人類,特殊情況下,還學會了攻擊人類,它們用地球上最複雜的生理特徵來抵抗人類的捕捉。

  • 2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我很小的時候就關注過非洲人為什麼不騎斑馬丶不用非洲犀牛耕地丶印第安人為什麼不馴化北美野牛丶駝鹿…。最終我得到了一些零碎的答案。

    <一>斑馬的肌肉強度不行,不利於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不利於遠端騎乘,所以非洲人沒有馴化斑馬,而是馴化了毛驢作為家畜。

    全球小毛驢的先祖都源於非洲人馴化的毛驢。只有中國北方的大黑驢、三粉驢是中國先民馴化的,而非源於非洲。

    <二>,非洲人之所以沒有馴化犀牛。

    ①犀牛的視力很差,幾乎就是個半瞎子,不怎麼好用。犀牛生存主要靠嗅、聽覺,而這也就代表了犀牛易受外界刺激,易驚易怒。如此一來,犀牛就不太好駕馭,更不好使用。

    ②犀牛懷孕期長達近兩年,而且一次只產一仔,小犀牛要一歲半才離開母犀牛。如此一來,母犀牛一生頂多就生七八個後代。因此在不考慮犀牛角價值的情況下,犀牛的養殖價值不大。

    ④,犀牛生活區域,不是在沙漠戈壁地區,就是在熱帶草原地區,當時非洲人並沒找到適合的農業種植品種,所以用不著農業耕種。非但馴化犀牛沒用,馴化大象丶非洲水牛也沒用。

    其實中國古代也有犀牛,也是因為犀牛沒多大養殖價值,所以我們祖先也不馴養犀牛。

    古代人類經過長期實踐,學會了馴養有價值的草原大型哺乳動物,例如駱駝、馬丶牛丶犛牛、犏牛丶羊、驢。至於那些沒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一般使用價值偏小。

  • 3 # 乙九丁

    非洲大草原上大型動物為什麼沒有被訓化?這有地理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先說地理的因素。非洲大草原與亞歐大陸的草原不同,其特點之一就是大。大到橫跨南北半球,特點之二是熱,沒有四季輪迴,只有雨季旱季之分。炎熱的旱季雖然有枯草可吃,但沒有水動物很難存活。北半球旱季草枯了,南半球雨季草發芽長綠了。一年總有綠色草原的嫩草,養成了非洲食草動物的遷徙活動。像非洲的野牛、斑馬羚羊等都會隨季節更替在草原上逐水草的遷徙。並且是長距離的遷徙。再加上食肉動物的追逐捕食,養成了大型食草動物強壯碩大的體型和野蠻兇狠的性格。

    亞歐大陸是四季分明,冬季大雪一下,天氣寒冷,不論人或動物,秋季不儲藏食物,冬天飢寒交迫日子過不下去。非洲中部赤道兩側,是熱帶雨林,野果四時有成熟的,嫩草嫩葉更多,隨便轉轉吃點野果嫩葉就能填飽肚子,此地人類無凍餓之患,養成好逸惡勞性格,只要有吃的便不會去勞動,雨水及光熱條件極好,又有肥沃土地的非洲農業卻不發達,非洲自己養不活自己便是現實的寫照。在非洲的企業發了工資後無人上班屬正常現象,黑兄弟手中有錢花,吃喝玩去了。

    讓懶人對著兇狠的動物,費心費力去馴化,說不定還有性命危險,傻子才會幹這種事呢。所以呢,動物們照舊來回遷徙奔波,黑兄弟照舊吃飽了曬太陽。誰也不礙誰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棚桃樹喂什麼底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