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
2 # 心靈感想
單一淵源:源於女真族,出自安出虎水女真完顏部,屬於以氏族部落名稱為氏,或以居邑名稱為氏。
女真,或女貞,亦作“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肅慎”。漢朝至晉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朝至唐朝時期稱“靺鞨”,遼國至金國時期稱“女真”,清朝以後稱為滿族。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
史籍《金史·世紀》中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
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國;明朝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傳承完顏·阿骨打的原國稱,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公元1644年女真族人(滿族)入主中原大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
宋、元時期,女真族形成和崛起,從根本上改變廣東北地區的歷史,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宋朝人說女真族“本名朱裡真,番語訛為女真”。可見,朱裡真是漢名。為避遼興宗耶律真的諱,改稱女直,也寫作女質。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現在公元七世紀。
史籍《金史》中是這樣記述女真族的起源的: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裡。在唐朝貞觀年間,因氏族離散,年逾六十歲的函普,從高麗舊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麗,只有保活裡隨他出來。走到完顏部時,正巧碰上人們互爭財物,械鬥不已,函普出面調停,平息了事態。
作為酬謝,完顏部送給了他一頭青牛。為了在當地站穩腳跟,函普又用這頭青牛作為聘禮,和完顏部的一個六十歲老婦人的女兒結了婚,婚後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們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完顏部人。
完顏部居住在鴨綠江上游及圖們江流域,女真族是由這一帶的朱裡真人組成的,與採集珍珠的居民有關。
完顏,即今黑龍江哈爾濱阿什河流域的稱謂。
“完顏”一詞,是從漢語“蜿蜒”音轉的女真語,是依傍綏濱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佈各地以後,就以蜿蜒河之名來作為姓氏。“蜿蜒”、“完顏”乃是同音異寫。所以,完顏部作為黑水靺鞨一支,是從蜿蜒河畔輾轉游徙,遷移至阿什河之濱的。
天長日久,女真語“完顏”演變為漢語的“王”。
完顏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從長白山移居黑龍江中游,而完顏部就定居在完達山。完達山,相傳是完顏部人女真王到過的地方,主峰在黑龍江中游北岸的今俄羅斯國境內。完顏氏是金、元兩朝的著姓,後多改漢姓為王、汪,近年來有許多完顏氏後裔又申請改回為“完顏”,民族屬性亦改回為“滿族”。
據史書記載,完顏部女真完顏·阿骨打建金國於北宋時期,並據有中國北部地方,時間起於公元1115年,終於公元1234年,共計歷經九個皇帝,一百一十九年。著名的清朝姓氏學家張澍曾說:“今完顏氏皆去完為顏,惟曲阜不敢冒兗國之姓,特稱完氏。滿清建國後,有完顏偉屬滿洲鑲黃旗人。
”
目前,安徽、福建、臺灣都有金國女真宗室完顏氏的後裔。而金國滅亡以後,完顏·守祥東歸,其後世子孫得到後金政權(清)的認可,被納入鑲黃旗滿洲。
今日完顏氏多改為漢字單姓為王氏、汪氏、完氏、苑氏、粘氏等。
回覆列表
1,源於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給叔父曼季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今天湖北襄陽鄧城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後代以國為氏”。兩週時期,鄧國是周王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歷經西周、春秋,一向連續了有六百多年,後鄧況徙居南陽新野。
遞傳到曼公第47代孫禹公,禹公中興漢室,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因“雲臺首功”而受封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漢和帝劉肇在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孫女鄧綏進入了劉氏東漢王朝權利中心,直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后。鄧氏宗族也成了東漢王朝最具權勢的外戚宗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東漢時歸南陽郡統轄,鄧氏在東漢因禹公“雲臺首功”、“禹公十三子,後世皆可法”被稱為南陽郡鄧氏。 自曼季之後,鄧國曆鄧晁侯→鄧徽侯→鄧慶侯→鄧恆侯→鄧昆侯→鄧忠侯→鄧輝侯→鄧浩侯→鄧煦侯→鄧杞侯→鄧熹侯→鄧怡侯→鄧沛侯→鄧壁侯→鄧淳侯→鄧衡侯→鄧略侯→鄧宣侯→鄧尚侯→鄧粹侯→鄧明侯,計二十二代,經六百餘年,連續世襲侯爵,這是鄧氏先世的鼎盛時期。
亡國之後的鄧侯後代,為留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氏,稱鄧氏,史稱鄧氏正宗,亦稱曼姓鄧氏。
2,漢化改姓為氏。源於蒙古族、滿族、哈尼族、土宗族等少數民族。
歷史人物:
商末周初:鄧九公:原為殷商三山塘關總兵,曾領兵討伐過西周,後來由於不滿商紂王暴政投靠西周,為西周開國功臣,身後封神青龍星,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鄧家門村祖神廟有其畫像,被當地鄧姓尊為祖神。
戰國:鄧通: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宗族第四十二世祖。
東漢:鄧禹: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勳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臺,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宗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三國:鄧芝:鄧禹的後裔。蜀國大將軍。他為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善恤卒伍,是歷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潔的軍事將領。為鄧氏宗族第五十三世祖。
三國:鄧艾: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宗族第五十四世祖。
東晉:鄧攸:晉元帝時南遷前後聲譽卓著的名臣。
元代:鄧牧:自稱“三教外人”,表明不列入儒、釋、道三教正宗,著有《伯牙琴》《洞霄圖志》。
明代:鄧子龍:抗倭名將,1598年援朝抗倭,戰死釜山南海。
清朝:鄧世昌:清末水兵名將、愛國將領,在1894年的黃海戰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清朝:鄧廷楨: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於廈門,著有《雙硯齋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