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統文化培訓導師
-
2 # 雙城候鳥
作為資深海邊城市長大的吃貨 分享如下:
1.看顏色 一般老說顏色越深 呈青灰色的越好 說明長得老成 肉滿
2.掂分量 一般同一價格的蟹差不多大 左右手各掂一隻 越重越好 也可以直接上秤比較
3.看肚臍 白色的部分與背交界處越漲開越好 土話叫彈門
4.捏小腿 小腿比較軟 捏一下 感覺肉飽滿的準沒錯
最後如果膽子夠大 不怕被老闆追殺 可以輕輕把蟹蓋開啟一點 看看 滿黃的就可以了
(千萬不要透露是誰教的)
-
3 # 鹿小美食
9月的“梭子蟹”肥美鮮香,讓潮汕人教你挑蟹技巧,保證膏鮮肉厚大家好,我是愛分享美食的鹿小廚,到了8、9、10月份,可以說是最適合吃螃蟹的月份了,8月開海大量撈起的第1批梭子蟹,普通百姓透過開葷纏上了第一口鮮美,而到了9月,梭子蟹的肉質更是肥美鮮香,而且營養價值高,做法還十分廣泛!品嚐梭子蟹,最重要的除了味道鮮美,還有蟹殼下的蟹黃蟹肉,但螃蟹不開殼,你也無法知道里面是否有膏黃,是否多肉,因此在選購梭子蟹時,挑選則需要一定技巧了,沿海地區的潮汕人,對於各種海鮮吃法和挑選技巧都有獨特竅門,鹿小廚還同學是潮汕地區的,直接諮詢得到小技巧,這位潮汕同學告訴了我挑選梭子蟹,無非是從三個地方看起。▍第1:看新鮮度無論是挑選梭子蟹還是蝦魚海產,第一準則都是新鮮,自家吃不能挑選死掉或冰凍的梭子蟹,這兩類螃蟹聽著價格便宜,味道卻一點都不好吃,而且還不清楚已經掛了多久,用來做清蒸,腥臭味會相當濃厚!而新鮮活潑的梭子蟹,基本無需做太多處理,海鮮味也不大,而且梭子蟹的蟹肉,透過清蒸能保持著原汁原味,越吃越香。▍第2:看外觀確定螃蟹是鮮活新鮮的,就可以把梭子蟹抓起觀察,專挑腳肢健全無斷腳,掙扎活躍的梭子蟹,同時觀察蟹殼,輕捏能明顯感受蟹殼堅硬,同時充滿光澤紋路清晰的,這樣的梭子蟹多半是肉質厚實的!同時挑選的梭子蟹,體型越大,蟹殼下包含的蟹肉膏黃越多,而且肉質一縷縷鮮嫩好吃!▍第3:看公母挑選梭子蟹還有公母之分,公母的肉質有差別,不僅僅是味道,分量和口感都不同,把梭子蟹翻轉肚皮向上,肚臍部分呈細尖狀的則是公蟹,而圓形的則是母蟹!母蟹的膏黃較多,營養更飽滿,流質口感讓人嘗上就忘不掉,而公蟹的肉質則鮮甜,可按照烹飪的菜式不同而進行挑選。▍鹿小總結這位潮汕同學教導我梭子蟹挑選方法,要點就是在同價位中,儘量挑選體型大而且活躍的梭子蟹,錯誤率就很低,瘦小的梭子蟹看著也沒什麼肉,但用來爆炒,單純品嚐鮮美還是不錯的選擇。而體型大肉質肥厚的梭子蟹,蟹殼下基本能夠保證膏鮮肉厚,用清蒸做法品嚐原汁原味的肥美鮮香最合適不過,但是體型越大的梭子蟹價格也越貴,就看你如何挑選嘍,希望這些挑選梭子蟹的技巧能幫到你!▼關注鹿小菜譜學更多美食,每天都在不斷分享美食與學習烹飪的原創美食作者,歡迎你分享、收藏與關注~
回覆列表
沿海各地吃海蟹種類不同,吃法也不盡相同。
有一種蟹子生在海邊礁石中,就地生長,絕不遠行。
這種蟹子出水就呈紅色,蒸熟更是紅得嬌豔,俗稱“赤甲紅”、“關公臉”,又因它生得皮厚且堅,又叫“鐵甲蟹子”。許多海島和近海的村莊都有稱做“蟹子場”的海域,那地方,“赤甲紅”遍地生長,真可謂俯拾皆是。可能是因為太多,從前沒人看得起它,也絕少上市,只是當玩耍地捉幾個吃吃,登不上大雅之堂。
近些年,海產品走紅,“赤甲紅”也成了海珍品,上了大宴席。
老漁民見了,有些不服氣,說:“再過幾年,海水也要論斤賣了。”這話其實不公平,平心而論,“赤甲紅”的味道委實不錯。
海邊的人歷來特別重視“梭子蟹”,兩甲尖尖,使人想起織布的梭子,這種蟹子的最後一對腳生有蹼甲,在水中划行如飛,因此又名“飛腳蟹子”、“飛蟹”。
梭子蟹有汛期,分春秋兩汛,汛期過後很少見到它。春汛在麥收之前,叫“麥黃蟹”;秋汛在秋收時,叫“豆黃蟹”。諺曰:“春吃尖臍秋吃圓,春蟹以尖臍雄性最鮮,秋蟹以圓臍雌蟹最香。
”秋蟹肉肥黃(籽)多,所以又有諺語說:“八月的蟹子頂蓋肥。” 蟹中有一種極品,稱為“兩夾皮”,是蟹在蛻皮時舊皮沒有脫掉,卻在舊皮中又長全了一層新皮,這新皮和肉長在一起,滿殼都是蟹肉,且又異香無比。
這種東西,整船的蟹子也挑不出一個兩個,最是難得,船上的人見了,挑去飽了自家的口福,一般食客,多沒有機緣嚐到這種美味。
鮮蟹的食法,最流行的就是蒸食。
蒸熟,醮姜醋剝食,男人們吃蟹多要喝一點白酒。
海邊上的人十有八九是嗜蟹成癖的。
將鮮蟹蒸熟剝肉,曬成幹,叫做“蟹米”,秋冬無鮮貨時用來做湯,集清鮮與濃香於一身,吃過的也是終生不忘。
春天,雌蟹產卵後,臍外結個空卵囊,俗稱“花兒”,這“花兒”沒甚味道,戴花的蟹子必定空殼,也不好吃。
但是將“花兒”摘下穿成串,曬乾貯藏,到冬天砸細做湯卻是別有一種好滋味。
在萊州沿海,有一種吃生熗蟹子的習俗。生熗蟹子多選在菊花開放的秋日,先加鹽加佐料煮醃蟹的湯水,冷卻後,裝進罈子裡,取鮮活蟹子放入湯中,令其飽飲一腔,香味內浸,然後扎封壇口放置,20天后即可食用。不過漁民們多將這醃漬的美味放到大雪紛飛的冬日,到那時,開壇取蟹,香鮮之氣溢滿一室,親朋相對,大碗飲酒,吮此生蟹為餚,箇中人覺得神仙不換。
黃河入海口兩側的海灘上有一種小蟹,當地人喚做“嘟嚕子”,被視為美味,我在河口採風時,人家以此享我,吃起來果然鮮味極濃,但那蟹子個頭很小,皮殼又硬得厲害,沒有從小練就的剝剔本領,一時半刻吃不到口中。
泥沙海灘上,有一種指頂大的小蟹,俗稱“海馬兒”,就地營穴,成群活動,一有動靜,轉眼即躲入穴中。
捕它的人,夜間在海邊燒起火堆,它們就不顧一切地奔火而來,很快可以得到一桶半桶。拿來掛些面芡或蛋芡油炸,用來下酒,有滋有味,但至今並不見推向市場,只是當地人偶爾吃吃。
煙臺附近海中,有一種大寄居蟹,兩隻前螯,一隻極小,一隻好大,樣子有些奇怪,所以俗稱“海怪”,當地人嗜之成癖,往日春天的廟會上,有很多出售海怪的小攤,人們買了它,就在廟會人群中剝食,成了特有的民俗風光。
今則在大宴會上露面,外鄉食客也對之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