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上個世紀30年代末,一場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大戰爆發了。從軍事歷史的角度看這場戰爭,它將人類戰爭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武器的換代升級帶動了戰術的變革,也造就了一批聲名顯赫的名將。

    所謂時勢造英雄,德軍名將隆美爾在非洲以少勝多,是同盟國軍隊聞風喪膽的人物,享有“沙漠之狐”的美譽。他2個月由中將晉升為上將,一年後晉升為德陸軍元帥,是二戰期間晉升職務最快的將領之一。

    然而,戰爭最終不是靠精明的戰術取勝,而是背後的國家實力和後勤保障。當他得知為他的坦克運送燃料的50架運輸機有45架被擊落時,這位戰術家在無奈的同時,也預感到德國終將失敗,而希特勒的“瘋狂”斷送著一個個士兵的生命,讓他不忍直視,黯然回國養病去了。

    希特勒十分欣賞他的軍事才能,為了鞏固大後方西線的防禦,讓他去負責“大西洋壁壘”工程。他的離開成就了美國將領艾森豪威爾的輝煌,作為西方盟軍在非洲的最高指揮官,他組織三次海陸空三軍作戰並取得了勝利,在英美軍隊的聲望越來越高,成為同盟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歷史將這兩位人物拉在了一起。

    他們的第一次交鋒是在1943年2月卡塞林山口的戰役中,沙漠之狐憑藉出奇制勝和英勇無畏,一度將艾森豪威爾的美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但有效地運用後勤和火力優勢,讓艾森豪威爾最終贏得了戰役。

    彼此惺惺相惜的兩位將帥,在諾曼底登陸戰役再一次相遇了。德美雙方高層安排的這場“對對胡”,難道還有什麼其他意思嗎?帶著好奇,驚奇的發現他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一是成長的經歷很相似。他們年齡相仿,艾森豪威爾出生於1890年,比他大一歲,他們都是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裡長大,都喜歡體育運動;都有一個慣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日耳曼人父親,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選擇自由度,都被送到了軍校。

    被父親“逼”著上學,一般在學校的表現都不怎麼樣。兩人在軍校學習期間,都不是出色的學生,違反紀律是他們的習性,如躲在廁所偷偷抽菸,經常做一些惡作劇的事情等等。但都很聰明,非常的有能力。可以說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平庸學員。

    二是他們都有美滿的家庭。二人穿上軍裝的樣子很瀟灑、很帥氣。都贏得了一個年輕活潑、有眾多追求者的漂亮女子的芳心。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哪怕是戰火紛飛的戰場,也經常的給妻子寫信說悄悄話,流露他們的希望與憂慮,抱怨令人惱火的瑣事,表達始終如一的愛慕。

    當然,他們都經歷了一戰和二戰,並喜歡自己的軍人生涯。表現出一個職業軍人特有的素養和個人魅力,他們都有大規模兵種合成作戰的經驗,並享受以此帶來的快感。同時,深受部下愛戴和擁護,對戰爭造成的破壞也十分反感。

    他們各有一個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參加了納粹德國空軍,當了一名防空炮兵,戰後成為一名政治家,是西德斯圖加特市長;約翰.艾森豪威爾是西點軍校畢業,直接進入軍隊,後來成為一名軍事史的作家。他們都沒有子承父業。

    雖然有著這麼多相似的經歷,但彼此的作戰風格卻有著天壤之別。

    自參加一戰後,兩人的軍人軌跡變得不同了。隆美爾在戰鬥部隊,開始展露他的軍事才能,獲得了許多勳章,甚至是人人都垂涎欲滴的藍馬克斯勳章;而艾只是一個訓練指揮官,後來當了參謀,一直沒有上戰場的機會,這無疑對他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但他依然顯示出非凡的領導才能。

    隆美爾熱衷戰術,不善後勤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而當了二十年部隊參謀的艾森豪威爾在這兩方面可是能手;隆美爾往往很傲慢,不大喜歡義大利盟友,不掩蓋對他們的輕視;而艾樸實得像一個農家男孩,真心喜歡英國盟友,竭盡全力確保雙方合作順利。

    沙漠之狐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一個寂寞的天才,一個憑靈感和直覺統率部隊的將軍,所以很難授權他人;而艾在放權的問題上正好相反,他是一個通力合作者,一個可管理眾多企業的“經理人”,一個憑集體智慧統帥全軍的將軍,他總是先細心地集思廣益,再確定最佳方案。

    在戰場上,隆美爾是一個隨時挑釁的冒險家,憑著精明有效的戰術,常常以少勝多,贏得戰鬥;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小心謹慎的計算家,習慣靠優勢兵力打垮敵人。當然他們的領導方法也十分符合各自的性格。

    從兩人的異同,再結合諾曼底戰場的實際,就已經分出勝負了。

    首先,兩人作為職業軍人,對命令是無條件執行,但對戰爭的正義性,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達到軍人生涯的最高峰,一個越來越覺得應該將這場正義戰爭進行下去;另一個卻對希特勒的做法越來越厭惡。

    其次,作為軍人,雖然他們都恪守自己的軍人操守,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贏得戰爭。但是盟軍日益強大,而德軍越來越顧此失彼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諾曼底,不僅在兵員素質上不能相提並論,就連二戰初期以碾壓對手的先進武器,也被對方趕上並超越。

    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貫擅長戰術變化,出奇制勝的戰術家被希特勒安排打防禦戰、陣地戰;更何況最精銳的裝甲師牢牢的控制在希特勒的手裡,這種約束太強的仗,換成誰也打不贏。面對艾森豪威爾最擅長的集中優勢兵力,怎能不敗。

    當然,兩人的結局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成為美國的總統,而另一個沒有活到戰爭結束。在為隆美爾長吁短嘆的同時,也不禁想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人,最容易被別人利用,英年早逝,也就不足為奇了。

  • 2 # 歷史扒糞機

    誰胡言兩者經歷相似?不談二戰以前的個人經歷,隆美爾從警衛營長到第7裝甲師師長,那是希特勒的親命,到非洲軍軍長、非洲集團軍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一路走來都是軍事主官。而艾森豪威爾呢?從後勤幹到師、軍、集團軍參謀長、陸軍部作戰部長,沒任過軍事主官,再被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看重,一步登天到駐英美軍司令、歐洲盟軍總司令。

    諾曼底登陸戰,艾森豪威爾是總司令,前期登陸陸地指揮是蒙哥馬利。德軍呢,主帥是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隆美爾不過防守諾曼底的B集團軍群司令,7月17日空襲受傷退出。

    要論人生起點,同為平民的艾森豪威爾遠超隆美爾。一戰隆美爾做列兵在戰場上奮戰,戰後除了希特勒賞識無人問津。而艾森豪威爾1915年從西點軍校畢業留美,同屆168人56人成為將軍,這使他的軍事生涯獲益菲淺。加之以後接觸到美軍上層人物潘興、麥克阿瑟等,煉就了一身的軍事、政治、外交才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馬大師賽納達爾雨後發揮逆轉奪冠,重返世界第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