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話靚靚
-
2 # 歷史兵說
其實,在軍事方面,劉備對法正才能的信任遠遠勝於諸葛亮。更何況法正和諸葛亮是一個敢於大膽諫言,一個卻選擇明哲保身的兩個人。夷陵之戰之前,諸葛亮也曾進諫勸阻,但作用卻不大。從史料上來看,當時劉備認為,對他事業謀劃貢獻最大的人,還是幫他取得兩川的法正;所以,劉備對法正幾乎是言聽計從,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要徵求法正的意見。就連當時的諸葛亮對法正都得退讓三分。歷史上,諸葛亮的才學在於內政;而法正的才學在於奇謀,其更多是在軍事上。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這就使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後,曾感慨道:“如果法正還在就好了,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諸葛亮這句話此言不虛,就連曹操對於法正的軍事才能,那也是羨慕的不得了!曹操曾無限感慨地說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另外,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梟雄,關鍵是他很會用人之長。從一個細節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法正對劉備的重要性!在劉備生前,只有法正有諡號;法正病死,劉備大哭數日。可對於關羽之死,劉備是否痛哭流涕,史書未見記錄不說,關鍵是劉備沒有追封關羽任何諡號,這確實讓人深思。
-
3 # 冷月鉤沉
東漢末年,皇權旁落,各地諸侯擁兵自重,誰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從董卓入京到曹魏統一全國,經歷了數十年,這段歷史統稱為三國。其中讓人津津熱道的不外乎3個人,曹操,劉備和孫權。今天我們說說劉備,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到他這一代,家裡已經一貧如洗,劉備無奈之下只能織蓆販履,來養家餬口。
如果沒有董卓擾亂朝綱,劉備也許會平淡的度過一生,怎料劉備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志向遠大。
他看到大漢天子蒙難,皇權旁落,十分著急。作為創一代的劉備,和張飛,關羽經過了十幾年的顛沛流離,終於有了地盤和兵馬。
此時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當軍師,其中著名的《隆中對》,幫助劉備制定了未來幾十年的藍圖。
可以說,前期劉備就是按照諸葛亮的設想,來完成自己的帝王夢的,從佔據荊州,攻取漢中,川西等地。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超過曹操,成為了當時天下最大的諸侯。
劉備的許多手下,紛紛勸進,讓劉備做皇帝,改元開國。此時的劉備何曾不想稱帝,但是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個時候稱帝,恐怕會步袁術的後塵。
不過,關羽兵敗被殺,給了他一個藉口,向孫權出兵,顯得出師有名,關羽之死也為後來的夷陵之戰做了伏筆。
按照諸葛亮的構想,消滅曹魏之前,需要聯合孫權,共同牽制曹操。
現在劉備獨佔半壁天下,他已經不懼怕任何一方。只要搶在曹魏動手前,消滅東吳孫權,自己稱霸天下,完成大一統是有可能的。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不需要諸葛亮的謀略,因為在他看來,諸葛亮平生謹小慎微,如果按照他的計劃,自己恐怕到死也看不到大一統,關羽之死只是劉備興兵伐吳的藉口。
諸葛亮跟著劉備,豈能不瞭解劉備的心思,這個時候他最好的選擇,就是沉默,因為這個時候再勸阻劉備放棄伐吳,只能讓劉備對自己更不滿意。
劉備沒有料到,自己和曹操一樣,都是敗在了火攻上,夷陵之戰劉備的失敗,意味著蜀漢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劉備很清楚這一點,自己的冒進策略失敗後,只能再次依靠諸葛亮,因為只有諸葛亮,才能在當時的情況下,讓蜀漢重新振作起來。
劉備兵敗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後含恨而死,宣告了蜀漢進入了諸葛亮時代。
一代梟雄劉備,帶著他光復大漢的遺憾,停止了他奮鬥一生。
-
4 # 南方鵬
無論從三國志的《先主傳》還是《諸葛亮傳》等,都沒有發現諸葛亮諫阻劉備東征的跡象,只有三國演義等小說才有,那也是為神化諸葛服務全書主旨而插入,不然一個完美的人讓主公有此大失敗,怎麼也說不過去,而事實上人無完人,沒有誰能無所不能未卜先知。孫權背盟,與曹操聯手,關羽失荊州,蜀漢方元氣大傷,傷還未愈,北方傳來訊息,曹操身死,曹丕繼魏王位,威逼獻帝甚於其父,篡漢自立,傳聞獻帝已死,蜀漢方逢此國家大事,無暇顧及關羽之事,優先處理,劉備稱帝登基,繼承漢祚“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這是失荊州的第三年,221年。
劉備的必伐東吳,諸葛亮應該明白他的心意,未必全是為了報仇,趙雲諸葛瑾說的全是大道理,而蜀漢的生存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荊州一失,攻打曹魏只能沿後來諸葛亮的老路,運糧困難非常被動,東征孫權,哪怕搶到荊州一兩座可以出師北伐的城池也好,至少有個出口。而曹魏的劉曄,更是精準的料到劉備必伐吳,說劉備為收服眾心,不得不出,小國必須耀以兵威以自強,又與關羽情同父子,義為兄弟“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劉曄能看到,諸葛亮也能看到,才沒有諫阻,畢竟在當時看來,伐吳並非全無勝算。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
其實是沒有的。原因三點。
1.保住“三分天下”的戰略基本方針。本來平定西川之後,讓穩重的關羽來守住“荊州”這塊要地。從而可以呈剪刀狀北伐曹魏,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從益州,荊州兩個方向北上伐魏,最終一統華夏,這是重要的“基本方針”但是好巧不巧,關羽居然“死”了居然還死在一個不知名的“呂蒙”手上。這等於是打了劉備個“措手不及”同時還丟失了“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要地”這讓劉備“非常上火”所以他就主張去“揍”東吳。雖然趙雲什麼的都反對,可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反對?因為諸葛亮同樣也知道“荊州”對於他們內部集團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反對?
2.穩定內部,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大家只看到。“荊州丟了” “關羽死了”但其實,劉氏集團內部的紛爭遠比“曹魏”內部紛爭難解決!劉備大部分的班底都是“荊州人士”西川只不過他們暫時的“棲身之所”還有就是“益州派別”說白了就是以李嚴為首的那幾個,影響力絕對不遜色與“荊州班底”在“益州集團”看來,劉備不過就是個“外來的軍閥”什麼“漢皇后裔”屁話!那所以劉備一說“揍”東吳,實際上最支援的就是“益州集團”因為他們想劉備儘早的離開西川。
3.劉備的“慾望”。劉備長期以來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顛沛流離”誰最看不起他?答案就是東吳,他恨曹魏,“更恨東吳”劉備怎麼說都得到過曹孟德“表面上的”尊重,東吳呢?你劉皇叔又如何?我想玩你就玩你,周瑜想把劉備“困死在東吳”這些之類的還少?對諸葛亮的下套還少? 還有就是劉備“沒有多少時間了”他總要為阿斗留下些什麼!如果長江以南都是劉備的地盤,那將來北伐機率不就更大?諸葛亮在是神,他都會有點“私心”萬一成功了呢?所以諸葛亮為什麼要反對?是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