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inanyi

    應該是沒有。有的只是由於他接到上司李鴻章的命令,重點放在儲存實力,不得妄動出戰上了。

    但由於他本人資質平平,海軍業務水平也不夠好,舊軍人的壞習慣也難改掉,實際上無能力指揮並打贏甲午年的大海戰。

  • 2 # 季我努學社

    丁汝昌是北洋海軍的提督,也就是統領北洋海軍的最高將領。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並未發揮出與其裝備實力相稱的戰鬥力,最終在威海衛戰役中悲壯地覆滅。作為最高統帥的丁汝昌,在威海衛陷落前,為民族氣節而拒不投降,最後自殺以明志,隨北洋海軍一同湮滅。那麼,丁汝昌在甲午戰爭的表現如何?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生於安徽。1853年,他參加了太平軍。1861年,他歸降湘軍並擔任軍官。後他一步步升遷,1864年後參加鎮壓年軍起義的軍事行動,1868年成為總兵。丁汝昌後來找到李鴻章求職,並留在北洋任職。1888年,他被任命為北洋海軍提督,駐威海衛劉公島。從他的履歷可以看出,丁汝昌並不是海軍出身,而是由陸軍轉任海軍。之所以他能成為北洋海軍提督,李鴻章(北洋海軍的創始人)的保舉必不可少。所以,在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要時時向李鴻章請示或執行李鴻章的命令。

    (北洋海軍軍旗)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在黃海海戰中,丁汝昌指揮10艘軍艦抵抗日本聯合艦隊12艘軍艦;在戰鬥中,北洋海軍旗艦被火炮擊中,在艦橋上指揮的丁汝昌從空中跌落,造成重傷,但依然堅持在指揮的崗位上。此次戰役,北洋海軍的損失略大於日本聯合艦隊,但主力尚存。但李鴻章下令“避戰保船”,日本輕而易舉地控制了黃海制海權。在旅順戰役前,清廷命令北洋海軍阻止日軍的登陸,李鴻章也要求丁汝昌率軍出巡旅順海域,威懾日軍,但丁汝昌一開始藉口抵制,後雖然派艦出巡,但只巡視較小的區域。10月24日,日軍登陸遼東,丁汝昌有意避開日本軍艦的活動範圍,並在旅順陷落時急忙就率領艦隊撤回威海衛。1895年1月,伊東祐亨率領日本聯合艦隊進攻威海衛內的北洋艦隊,丁汝昌堅守不出,日本亦無可奈何。於是1月20日,日本陸軍從山東榮成灣登陸,從威海衛的陸地方面包抄威海衛。2月2日,日本陸軍就打到了威海衛軍港,佔領威海衛的南北兩岸。而且日本海軍不時派魚雷艇隱秘地攻擊北洋海軍軍艦,導致擊沉三艘北洋海軍軍艦。在被包圍的情況下,伊東祐亨派人來勸降丁汝昌,被丁汝昌嚴詞拒絕。但丁汝昌深感有心殺敵,無力迴天,於2月12日自殺。同日,北洋海軍亦宣告覆滅。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表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值得世人紀念。

    (伊東祐亨)

    參考文獻:

    1、蘇小東:《丁汝昌與北洋海軍》

    2、孫克復:《丁汝昌與甲午中日戰爭》

    3、孫吉香:《甲午名將丁汝昌》

    4、蘇小東:《丁汝昌與甲午海戰》

  • 3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北洋海軍、甲午戰爭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回答。

    首先糾正問題中的一個瑕疵,目前並沒有確鑿史料證明丁汝昌曾參加過太平軍,所以說丁汝昌早年參加了太平軍,後來隨軍降清軍云云,其實是不可靠的後世的傳聞。

    再來說正題。

    一、丁汝昌到底懂不懂海軍

    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是非常肯定的,丁汝昌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提督級軍官中對海軍事務最為熟悉的人。

    由淮系銘軍出身的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並沒有經歷過海軍科班訓練,缺乏相關的專業背景,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丁汝昌從1879年年底被留用北洋海防差遣開始,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在北洋海軍主官職務上經歷了差不多14年之久,期間從未出現過因“不懂海軍”而造成的管理失誤或損失。

    和現代人的理解有些不同的是,丁汝昌在北洋海軍的工作並不是帶著艦隊編隊、射擊等等,實際上他的職務是主管全面,具體則負責行政、人事、後勤以及艦隊排程、重大決策等工作,而北洋海軍的訓練、技術戰術工作,則是由左翼、右翼總兵主管,由丁汝昌提標中軍的相關技術軍官監督。

    從今天能夠看到的丁汝昌任職北洋水師/北洋海軍期間產生的大量公文函電的內容來看,丁汝昌對海軍工作實際極為熟悉。在“懂不懂海軍”這個問題上,倘若所指的具體的某項兵器、技術裝備的維護、操作,亦或是艦船的駕駛,丁汝昌對此確實是不懂。但如果說的是海軍的執行管理、統籌排程,甚至是各種相關技術裝備和零件的名稱、用途等知識,丁汝昌無疑是掌握得相當明晰的。

    二、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是否有怯戰的表現

    有關“怯戰”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和評價。

    如果從丁汝昌個人來說,前面已經有朋友回答時提到過,丁汝昌本人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是非常英勇的,沒有任何怯戰的情況。諸如黃海海戰受傷後仍然堅持督戰,又如威海保衛戰中親自率艦隊與日軍相抗,為了鼓舞士氣,而不避彈雨,站立於露天甲板上等等。

    換個角度,在個人的表現之上,如果從丁汝昌在行使北洋海軍提督職務來看,即從他在戰爭中對北洋海軍的指揮來看,則有關他是否“怯戰”的問題,相對較為複雜。

    現代有關指責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怯戰的批評,實際上多是從這個角度而來,而具體的批評指向,並沒有超出甲午戰爭中言官們對丁汝昌的批評範圍。

    個人表現層面的勇、怯與否,更多是出自於個人的勇氣。而在指揮層面表現出的勇、怯,所源自的因素就相對複雜。

    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海軍在技術裝備上已經處於落後狀態,這一底細,當時不僅僅是丁汝昌和北洋海軍軍官們深知,更為北洋大臣李鴻章所知。所以在甲午戰爭初起時,李鴻章的對日戰略仍然主要寄希望於列強外交調停,而對軍事鬥爭,尤其是海軍對抗,並不抱信心,反而擔心一旦海軍出戰受損,就會徹底丟失了這張對日戰略威懾的王牌。因而在海軍運用上,事實上是持“避戰”態度,而丁汝昌率領北洋海軍的行動,受李鴻章的直接指揮、調遣,也給人以“避戰”的印象。

    這種基於敵我強弱態勢而作出的戰略權衡,是否能簡單地歸結為“怯懦”,見仁見智。

  • 4 # 疼馴就知道錢

    懂與不懂這個問題主要看與誰比,也要看懂的程度,袁紹懂軍事吧,曹操懂軍事吧,劉備懂軍事吧,在他們的指揮下輸了三國的三次大戰。可見,懂軍事不一定會打勝仗,一場戰爭的結果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丁汝昌一定是懂軍事的,也是懂海戰的,但是水平只能說一般。與伊東祐亨相比有一定差距,與劉步蟾相比也是要差一些的。

    至於是不是怯戰,早有定論。先期黃海海戰不怯,後期為儲存實力將整個艦隊收縮在劉公島以至全軍覆沒。這不叫怯戰什麼叫怯戰?就像後來有人說918不抵抗不是怯戰一樣,那純屬放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氧運動後跑步30分鐘低心率可以燃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