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扒糞機
-
2 # 裝備空間
主要原因就是,作為前幾個世紀世界戰爭史上重要角色的“要塞防禦”,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逐漸沒落,並淪落到一種及其尷尬且憋屈的地步。這些佈滿爪牙的鋼筋混凝土巨獸,雖然耗費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凝聚了當時最新的工程學成果,部署了精銳的防禦部隊,要塞裡充斥著巨炮、長槍,但是終因時代的變化、戰役戰術的升級和武器裝備的進步而跟不上戰爭的步伐,君不見馬奇諾防線形同虛設,更遑論塞瓦斯托波爾?
開始於77年前前(1941年10月30日)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雖然戰役取得了傳奇性的成果,但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卻和歷史上一長串的“難兄難弟”一樣損失慘重(雖然戰役的結果要好的多)。
比如說,英國的新加坡海軍要塞、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比利時的艾本艾馬爾要塞,這些大名鼎鼎卻有倒黴之至的落伍軍事思想產物,幾乎都在遭受全面進攻(或者戰術迂迴)後,被輕而易舉的拿下,其中比利時的要塞尤為不堪,被一群缺乏重武器的德國傘兵攻陷,這其中當然有戰術上的失敗,但是更多的是“據守要塞”思想本身的愚昧和落後。
比起上文所說的那些“反面教材”,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境遇要好上許多,作為沙皇俄國和蘇聯的重要海軍基地,該地的海防工事得到了專業修築和良好的維護,光憑“馬克西姆·高爾基”雙聯裝305毫米重型炮臺,就可以懟廢一群戰列艦,炮臺結構基本如下:
但是,這個海防工事威力再大、防禦強度再高也是用來“防海”的,要知道德華人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可木有海軍,他的7個師和羅馬尼亞軍團是經彼列科普地峽,從陸地上進攻塞瓦斯托波爾,這時塞瓦斯托波爾的守備部隊看著海岸邊威猛的炮臺和工事,似乎有些“懵圈”的瑟瑟發抖。
要說起長達250天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可能過於冗長,我們僅從戰役的第一階段說說,大概就能對題目所問的答案有些瞭解(畢竟塞瓦斯托波爾是該戰役的德軍主要目標,傷亡情況當然非刻赤能比):
1、塞戰慘烈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蘇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主力,數個被打殘的師在前面的戰鬥中失敗,第1步兵師守衛彼列科普地峽沒有成功。餘下的部隊在廣闊平坦的克里木大草原上被追的難以躲藏,只能無奈撤退,51集團軍撤至刻赤半島,隨後又撤往庫班半島。至於濱海集團軍,只有一部剛從敖德薩抵達塞瓦斯托波爾。
2、到1941年10月30日,蘇聯海軍海岸炮兵與德國坦克部隊交火,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拉開序幕,蘇聯能鉤用來保衛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部隊只有蘇聯黑海艦隊第2海軍陸戰團、第8海軍陸戰旅第3海軍陸戰團、海軍志願者步兵分隊,蘇聯海軍海防學院、黑海艦隊訓練隊的學員,共計2.2萬人,飛機82架、火炮150門、沒有坦克裝甲車。這與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相比,無論是兵力結構還是武器裝備,亦或者是戰鬥經驗來說,都差距懸殊,當然註定了塞港的損失慘重。
所以,無論最後戰果如何,我們不得不佩服蘇聯士兵堅決抵抗的勇氣,也不得不承認雙方部隊數量質量的差距,更難忽視的是要塞防禦的落後和侷限性。
-
3 # 戰略論
蘇軍在刻赤半島的兵力有兩個集團軍,而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兵力只有一個集團軍,而且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個擁有大量現代化工事的要塞,而刻赤半島的蘇軍據守的都是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顯然刻赤半島的傷亡會遠遠大於塞瓦斯托波爾。
德軍首先對刻赤半島的蘇軍發起了進攻,而對塞瓦斯托波爾採取圍困的手段,儘管如此,在刻赤戰線上德軍仍舊在兵力上屈據劣勢,德軍投入了第11集團軍,6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以及羅馬尼亞的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蘇軍則是第44、51集團軍,共計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和4個坦克旅。不過由於刻赤戰線的寬度很窄,蘇軍的兵力優勢難以發揮,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後方充作預備隊。
曼施坦因巧妙的進攻了蘇軍防禦的薄弱面,並利用裝甲部隊大膽的向蘇軍的縱深的挺進,使得蘇軍的預備隊根本來不及在後方重建防線,刻赤半島的蘇軍在短期內即陷入崩潰,在全線撤退中大部分被德軍的快速部隊過追上殲滅,德軍俘虜蘇軍17萬人,繳獲坦克258輛、火炮1133門。
德軍在殲滅掉刻赤半島的蘇軍主力後,才反過來對付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德軍投入了相當數量的炮兵部隊和空軍來進行這場攻堅戰,包括著名的“古斯塔夫”巨型鐵道炮。由於該要塞實質已經處於被包圍的狀態,在德軍的持續進攻下,失陷只是時間問題。在要塞的重型炮臺被摧毀後,蘇軍的防禦已經宣告失敗,躲在工事裡的部隊飽受德軍火炮和飛機的打擊,大部分蘇軍還是投降了,德軍俘虜了9萬人,至此,整個克里米亞半島被德軍全部肅清,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安全得到了保障。
回覆列表
曼甩鍋第一次攻擊克里米亞半島,德軍宣稱俘虜蘇軍10餘萬,擊斃2.5萬。以51集團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的兵力數和動員的民兵類來看,靠不靠譜天知道。以蘇聯人的統計看,10月18日至11月16日克里米亞半島蘇軍陣亡失蹤被俘為48438人,而負責防守的51集團軍從8月25日成立到11月16日,戰死9480人,失蹤被俘32173人,非戰鬥死亡10550人。11月2日德軍行進間奪取塞瓦斯托波爾的企圖落空,至21日停止進攻,12月17日再次有準備的攻擊,蘇獨立濱海集團軍和海軍陣亡失蹤被俘不會過萬人。
41年12月25日至26日蘇軍一萬餘人登陸刻赤半島,德46步兵師雖消滅大部登陸場,但兩個依然存活,蘇軍陣亡失蹤被俘數千人。29日蘇軍費奧多西亞登陸後,德46師撤過帕爾帕奇地峽,而這是刻赤半島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分界線,德軍42年1月18日奪回費奧多西亞,曼甩鍋宣佈的戰績是蘇軍死6700人,被俘1萬多。至於克里米亞方面軍持續到4月的進攻傷亡數,算在哪呢?
42年5月8日德軍實施“獵鴇”行動,攻破蘇克里米亞方面軍大致沿帕爾帕奇地峽向西北方延伸的防線,18日戰役結束,德軍宣稱俘虜蘇軍17萬。32萬人的蘇克里米亞方面軍有17萬人撤回北高加索的塔曼半島,其他人中死亡也就2-3萬。6月7日開始的“捕鱘”行動,塞瓦斯托波爾的10.9萬守軍死亡數為近4萬。
曼甩鍋攻克塞瓦斯托波爾後恬不知恥的聲稱德軍損失2.4萬,二戰結束後英國曆史學家認為僅死亡德軍就超過2.4萬,確切的傷亡數為7-8萬,這導致德軍大規模殺俘洩憤(一次性殺害3萬多人)。
蘇克里米亞方面軍轄44、46、51集團軍,16公里防線一字排開,每個師的防禦正面600-700米,科茲洛夫、梅赫利斯被指為不懂軍事亂指揮的白痴。被捧上天的曼甩鍋在其回憶錄中連敵軍的番號都沒搞清,僅標註出兩個蘇集團軍(第一張圖),翻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