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征途者星辰大海
-
2 # 跑者阿飛
馬拉松一定是後半程才精彩,有“30公里撞牆”,也有“35公里撞牆”之說。
其實不用糾結具體是30幾公里,
反正沒有經歷過撞牆的跑者不知道它有多恐怖。
猶如泰山壓頂,好比皮球扎洞,
本來充滿能量,跑得好好的,突然就洩氣了,配速一掉再掉,.......
可以認為前35km都是熱身,之後的7.195km才是真正的比賽。
1.撞牆的主要原因是:能量儲備下圖是65kg,體脂率20%的人的,糖原儲備量相當於1960kcal,
按照跑步熱量=體重*公里 來計算的話,
1960除以65=30km,
也就是說他體內儲備的糖原只夠全力跑30km,
當然瞭如果畢竟同時還有脂肪代謝,所以理論上不補給還可以多跑幾公里。
2,撞牆的根本原因是:五行缺練,比賽缺心眼缺練就不說了,沒有科學的訓練,也許可以完賽,但絕對不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績。
有了訓練得來的體能,如果沒有比賽的智力,不懂比賽的策略,
空有一手好牌,卻打的一手爛牌。
比賽目標錯誤,比賽策略錯誤,
前半程跑太快,過度浪費糖原,過早提高心率,導致後半程能量不足。比賽出汗多,水分流失嚴重,不懂得及時補給,不是每個水戰隨便進去喝口就可以了的。你有沒有平時統計過自己在跑10km體重輕多少?跑個半程輕多少?跑個30輕多少?
不要說是燃燒的脂肪,99%的都是流失的水分,
《你真的會補水麼?計算一下喝了多少!缺水直接影響了我的PB!》
http://toutiao.com/item/6643949187694068231/
體液流失,血液黏稠,心率升高也不能保證肌肉需要的氧氣/營養,也不能及時把堆積的疲勞物質排出,當然會越跑越慢,當然會撞牆。
能量膠也不是隨便吃吃的,除了能量,還需要BCAA來促進肌肉的恢復,
要懂得,恢復不是比賽結束之後才開始的。恢復在比賽中就開始了!
賽前要做功課的,1)合理制定目標成績
2)科學制定配速分配
3)適合自己的補給方針
4) 越是缺練,越是需要智力的
3已經撞牆的對策1)放鬆身心
按摩,拉伸,用藥,身心都放鬆下來。
短暫的休息之後,身體狀態會更好。
也許比一直死磕,狂掉速要好。
2)補充能量,水分,電解質,BCAA....
能量足了,才更有力
3)精神勝利法,保持自信
跑馬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4)學習吉普喬格保持微笑
好歹照片拍的好看吧
-
3 # 真叫靜靜
這個也有一個說法叫最後十公里才是真正的馬拉松,當我們跑到了33公里,就真的體現我們對於體力的掌控,對於速度的分配,平常鍛鍊是否到位的問題了。
大部分的人跑到這個距離的時候,基本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體能耗盡,身體進入疲勞期,開始掉速,身體各種毛病凸顯,心理開始脆弱。
這些問題在平常長距離慢跑中也會出現,但是自己簡單的調整之後,還能有勇氣、體力、耐力繼續跑下去。
但是當我們在馬拉松過程中,如果平常練習不到位,本次馬拉松配速沒有把控好,這種情況一旦出現,自己的弱點以及此時的各種問題就會在後續中不斷的被放大甚至到自己無法接受的地步,猶如進入地獄。
此時自己不管怎麼調節,你不想跑就是不想跑,跑不快就是跑不快,你還不能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你基本不會再想繼續跑步,周圍看見收容車甚至看見有人上收容車,自己內心會有放棄的念頭,但是一邊又告訴自己,最後幾公里,咬咬牙堅持就好了,但是每跑一公里都是在艱難的活著,距離被無限拉長,自己只能在跑友相互鼓勵中,拖著殘缺疲憊的腿往前走或者小步跑。
但是對於老馬來說,知道全程裡面身體的極限點,前面的速度都會把控得很穩定,後面狀態好了才會稍微加一點速度,而且全程對於補給從來不會讓自己遠離任何關於的飲品站,也不會讓自己覺得渴了在喝水,另一方面就是平常自己練習到位,有足夠的耐力支援自己,即使遇到跑蹦的臨界點,自己都能用很快的狀態調節過來,而不至於像剛剛跑步的時候一樣,跑蹦就是跑蹦,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
所以說33公里開始才是真正的馬拉松,因為一個人對於馬拉松的正確認知就是從這裡開始,如果不懂得敬畏,覺得區區42公里沒毛病,平常練習不到位,跑步覺得前面快了自己沒啥影響的,往往33公里左右就會教你做人,教你如何跑馬拉松,這種教導效果高於一切的苦口婆心。
回覆列表
說33公里開始才是真正的馬拉松,是因為33公里左右是馬拉松的撞牆期。撞牆期是一個運動學術語,通常發生在第一次作長距離跑步,或者運動一下子之後,身體血糖肝醣都用的差不多後,身體就會轉而代謝脂肪來產生熱量,但是如果能量來源從糖轉化到脂肪銜接的不順利時,就會有一段沒力的時期,這時身體會認為這樣的運動程度已經到達自我設定、無法繼續負荷的極限,肚子疼痛、呼吸困難、肌肉僵硬等徵兆相繼出現,讓人覺得異常疲累,甚至喘不過氣來。
遇到撞牆期,人們會質疑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容易放棄,但是一旦撐過這個時期,身體就會再次恢復常態,並且將當下的狀況調整為運動狀態,此時運動起來不但健步如飛,還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
遇到撞牆期,能不能挺過去,是真正考驗毅力的時候,所謂的馬拉松才真正開始。
日常訓練中,透過加大跑量、科學訓練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