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水青山0
-
2 # 彼岸歷史
問題是他不會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靜等瓜熟蒂落。原因如下:
一、朱溫沒有曹操的氣度修養。說白了,朱溫就是個流氓,在他的字典裡沒有規則、沒有氣節、沒有風度,只有利益。所以他可以反覆投降、背叛黃巢,可以在剛和李克用合作完之後就算計他,可以前腳被大唐賜名朱全忠後腳就連殺唐昭宗、唐哀宗篡唐建梁。毛主席曾經評價過朱溫,說他“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其實,他所謂的狡猾,只是不按規則和套路出牌,耍流氓耍無賴而已。魏博軍閥羅紹威軍隊譁變,向朱溫求救,朱溫沒有白幫的忙,鎮壓完兵變後在魏博待了半年,吃掉七十多萬頭牛羊豬才一抹嘴走人。羅紹威說了一句歷史名言:“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他也沒想到朱溫能流氓到這個份上。
二、朱溫沒有曹操的戰略眼光。現代人介紹曹操,一般都冠以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等,為什麼是政治家?因為他有長遠的眼光、宏大的志向和遠大的抱負,他的抱負絕不僅限於《演義》中的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在於借漢天子之勢,扶漢室於將傾,拯黎民於水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周公吐脯,天下歸心”,這是政治家曹操在借文學家曹操抒發抱負。“夫英豪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世界之機,吞吐六合之志者也”,則是小說家對曹操的褒揚。而朱溫呢,就是借一下大唐天子的旗號,用完就丟。在這一點上他像安祿山和史思明,搶一把就跑,過把癮就死,完全談不上什麼戰略眼光和遠大理想。
三、朱溫沒有曹操的耐心。曹操不是沒有謀篡之心,但他接受的正統教育和他的驕傲讓他一直猶豫不決,他一生都在打基礎做鋪墊,當軍、政、財、人一切都實際姓曹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曹丕割韭菜了。長工出身的朱溫卻顧不上這許多,不僅不把機會留給兒子,當手下的蔣玄暉要求他按總百揆、加九錫禮,然後再行禪代的程式篡唐時,他還嫌麻煩,大罵蔣迂腐:難道不受九錫就不能當皇帝了?結果是一年之後,受禪、稱帝,是為梁。又一年,唐哀宗李柷“意外”死亡,大唐的最後一絲痕跡被抹平。
-
3 # 星火辰
朱溫一輩子做得最失敗的事兒就是挾天子了,唐昭宗在他手上成了燙手山芋,白瞎了個弒君的罪名,他當時的情形和曹操當年挾天子以令天下完全不同。
一、朱溫的天下基本上是他自己打下來的,和挾天子完全沒有關係
朱溫起家於黃巢手下,投降唐朝後因為協助鎮壓黃巢有功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之後,朱溫以汴州為基地,攻滅蔡州秦宗權、徐州時溥、鄆州朱瑄、兗州朱瑾、青州王師範等等人的勢力,又降服了洛陽的張全義、魏博的羅紹威等人。可以說,後梁的土地,除了最初的宣武(汴州為中心),都是他朱溫自己打下來的,即便是宣武,也要靠他自己去掌控,這和曹操挾天子有很大的差別。直到朱溫成為中原霸主,他都還沒有挾天子。
二、朱溫受唐朝宰相之邀入長安勤王,型別更像是董卓入京,而不是像曹操挾天子
唐朝宰相因為和宦官的爭鬥,又和關中的諸路諸侯有矛盾,這才邀請朱溫入京,此時的朱溫已然是中原霸主了。朱溫一路勢如破竹,把關中各路軍閥打得稀巴爛,這就把皇帝從宦官、岐王李茂貞以及華州的韓建等人,奪到了自己手中。最初的他,根本沒有想要挾天子,只是透過唐朝的宰相等人來掌握朝局而已。唐昭宗依然還在長安,而朱溫留下自己侄子鎮守關中,自己回汴州去了。
三、朱溫挾天子屬於意外事件,朱溫恐怕自己都沒想明白
朱溫鎮守長安的侄子因為打一場馬球,意外墜馬身亡,這讓朱溫極為惱火,他大大懷疑這是唐朝皇帝和朝臣的陰謀,這才有朱溫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以及大殺朝臣的事兒。此時的朱溫,才開始真正挾天子,但他後來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招臭棋。
四、朱溫挾天子的後果,和曹操完全相反
曹操自然從挾天子上得到了很大好處,但朱溫挾持唐昭宗卻只有驚嚇。其一、唐昭宗有一回召見他,按照慣例得單獨解甲想見,昭宗大概讓朱溫幫他整理靴子之類,那時候朱溫感覺自己的腦袋實在安得很不穩當,差點嚇尿了。這件事兒太丟人,以至於後梁記錄的史官故意將此事抹去。其二、朱溫大殺朝臣,強迫唐昭宗遷都,給了他的敵人李克用(後唐始祖)、王建(後來前蜀開國皇帝)、楊行密(吳國始祖)、李茂貞(岐國王)等人好大的口實,以至於這些人聯盟一起,形成了對朱溫的包圍網,雖然這個包圍網因為他們各懷心思最終不了了之,但也讓朱溫緊張了好一陣子。其三、朱溫這才發現,唐昭宗這傢伙,居然也搞出衣帶詔之類的密詔,讓諸侯聯手反對他,這傢伙在手中成了個大麻煩。其四、以朱溫當時的實力,自己稱帝也都可以了,完全沒必要非要去篡唐,可唐昭宗在他手上,他不得不殺了皇帝,再去篡唐,結果白白留下惡名,還給了唐朝的遺臣反對他的藉口(後來,李存勖就以唐朝為名,攻滅後梁,建立了後唐)。
所以說,朱溫這招棋,完全是一招臭棋,所謂的畫虎不成反類犬。唐末的情形已經和東漢末年大不一樣,而且各種實力對比也不一樣,朱溫很多方面和曹操類似,甚至比曹操還狡猾,但在這一招上,就差遠了。
-
4 # 葉之蓮華
曹操的地盤也是他自己打下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打敗了北方的袁紹,朱溫這傻子想當皇帝,你把皇帝趕走啊,還敢殺天下共主,落人以口實。結果天下共誅之,李存勖還弄個唐來噁心他。倘若他忍住稱帝之心,遠交近攻首先滅掉李晉,說不定有機會一統北方。
-
5 # 代牧益州閻文平
問題是就算他用皇帝名義,李克用、楊行密、李茂貞、王建哪個會聽他的?就算他篡位了,錢鏐、馬殷又有哪個會因此不聽他的?
-
6 # 青史如煙
其實剛開始,朱溫還真是想學曹操,來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他才發現,這事兒不太對呀,太雞肋,最終萬不得已,朱溫才頂著千古罵名的壓力,完成了一把割肉行為——弒君。
天佑元年,朱溫花了大力氣替唐昭宗搬了一把家,這次搬家的動靜很大,不僅長安居民按照戶籍悉數被遷移到洛陽,而且長安城內大多數的土木工程、大型建築,也都被悉數拆毀。
同時,為了迎接皇室的到來,朱溫還下令將洛陽的行宮,修葺一新,派遣重兵嚴加護衛。
對於朱溫的這次行動,當時各地藩鎮節度使們的意見倒挺一致,那就是朱溫這貨想學漢末的奸雄曹操,他此番打的主意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然而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朱溫最終沒有按常理出牌。
就在當年八月,唐昭宗突然被刺殺於洛陽禁宮之內,而被朱溫後來扶持上位的傀儡皇帝——唐哀宗,屁股還沒坐穩皇位,就被朱溫逼著完成了禪讓的程式,匆匆地結束了大唐的殘局。
整個過程來看,朱溫的吃相確實有些難看,而且相當不合理。
朱溫先前既然費了大力氣替唐昭宗搬家,他最初的意圖其實挺明顯,那就是想要豎起唐昭宗這杆大旗,最終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那麼既然有著曹操的成功先例,為何朱溫已經學了一半,後來卻急不可耐地拋棄了原先設計,最終匆匆建立起一個成為眾矢之的的新王朝了呢?
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唐昭宗不配合相比曹操在漢室危難之際,迎漢獻帝入許,唐昭宗的被迫入洛,一點兒都沒讓朱溫感到,手中自此掌控了一枚制控天下的棋子,而是感到揣進了一個非常燙手的芋頭。
因為唐昭宗被迫從長安離開之時,求生欲依然很強,他分派密使前去各地告難,求救。
“大夥們,快來救朕呀!”
他這一鬧,讓朱溫原本策劃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頓時變成了路人皆知的綁架劇。
挾天子以令諸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皇帝表面上要和大臣是一條心的,像唐昭宗這種直接和朱溫撕破臉皮的表現,朱溫連往下演的勇氣,估計都沒有了。
當然,除了主演不配合之外,其他吃瓜的群眾們,也令朱溫很頭疼。
這個大哥不給力一般來講,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就是狐假虎威的古代版,狐狸想要藉助老虎的威風來發號施令,不過這裡至少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老虎餘威猶在,還算給力。
東漢末年,雖然各地軍閥挺有實力,但真正明著跟皇室叫板的,還真不多。
皇室的威信,在地方大佬們看來,面子至少是應該給的,老大當著眾人面說要打我,我不由自主地就感到理虧。
打起仗來也沒氣力。
因此,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策略,在當時,行得通,而且行得很給力。
但到了唐末之時,朱溫再想依葫蘆畫瓢,跟著曹操學,很快他就發現,這事根本沒法學。
唐末的皇帝,太垃圾!
唐昭宗在位時期的一系列作死,算是把唐朝皇室的尊嚴徹底丟棄到了塵埃之中。
唐昭宗在位的時期,他本人不僅被宦官來回虐,導致幾次被廢,而且在戰爭決策上,跟附近強藩互毆較量之時,更是被這群小弟們揍得鼻青臉腫。
有這麼一位奇葩、丟人的大哥,讓哪位小弟能看得起?
對於朱溫來說,自己捧著這麼一個被他人鄙視的皇帝當大哥,自己也難免跟著被鄙視、遭白眼。
這種自降身份的買賣,實在是不划算,唐昭宗在朱溫的眼裡,也變得越來越雞肋。而後來,唐昭宗的死,則使得朱溫感覺,這戲再演下去就實在是太沒意思了。
唐昭宗之死天佑元年八月,唐昭宗被弒於洛陽椒殿。
對於唐昭宗的死,朱溫這邊官方宣稱是,這事兒跟梁王朱溫真的沒有任何關係,是朱溫手底下那幾個不長眼的小弟,瞎揣摩,想要殺掉唐昭宗給梁王鋪路。
然而,當時以及後世的人們,在談論這件案件之時,無不傾向於,這事兒是朱溫授意的,畢竟殺皇帝這種大事兒,沒個準信,幾個將領誰敢隨便去揣摩?
唐昭宗之死,不管是朱溫及時割肉止損的斷腕行為,還是當真歪打正著,被一群豬隊友給坑了。
反正這個結果,就逼得朱溫,不可能再去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了,天子已經被自己給玩死了,還挾誰呀?自己即便後來立了一個皇帝,其他藩鎮大佬們承認的可能性也是極低的,畢竟新皇帝誰也不熟。
更談不上什麼威信力,因此唐哀帝的存在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最終忙活了一大陣的朱溫,忙活了個寂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再也演不下去了,反正當皇帝是終極目標,那就直接點兒,痛快點兒吧。
天佑四年三月,唐帝禪位,朱溫滅唐,建立了後梁王朝。
-
7 # 犀首949
朱全忠可以把唐昭宗送給別人,然後號令天下諸侯救駕,這樣皇帝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看誰不順眼就把皇帝送去,作用就大了!
回覆列表
如果朱溫學曹操,起不了多大作用!雖說“盛唐如東漢”,細比較,還是有些區別。
東漢末年,主要是各州刺史有武裝,有些刺史是文職官員,多多少少有些“國士之風”,因而實力弱小的刺史,就識時務地以投靠皇帝的名義投靠曹操。皇帝作用僅此而已。
那些勢力大的集團,根本不理曹操手裡有皇帝,例如袁紹、呂布、孫權、劉備等人,照樣與曹操對打。
而唐代末年,安史之亂後,各路節度使已經看得很清楚,朝廷已經管不住自己了。到唐昭宗時期,藩鎮勢力已成尾大不掉,各藩鎮都是擁兵自重,目無天子。例如:一個宦官就敢幽禁昭宗立新帝。一個勢力不太大的隴右節度使李茂貞就敢留下唐昭宗。再說李茂貞手裡有皇帝近三年時間,還不是被朱溫打投降了。
行伍出身的節度使,一個個出生入死能征善戰,一個個氣吞山河牛皮哄哄。他們不認皇帝,只服實力!不講道義,只認刀兵!
“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斯文的刺史、太守面前或許有作用,可在粗狂的節度使面前,一錢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