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學一點法律

      提高最大攝氧量和肺活量的方法如下:

      1、基礎心肺能力訓練。包括跑步,游泳,腳踏車,跳繩等運動專案。跑步最好控制心率在130~140勻速跑,保持這個配速並堅持30~90分鐘,是我們進行心肺能力訓練的重要手段。30分鐘勻速跑,對於初級的普通大眾來說已經能夠很好的起到控制心肺的效果。

      2、專項的心肺能力訓練。專項的心肺訓練,則需要配合專項特徵,採用高強度,短間歇,高刺激的方法,配合專項運動具體時長間歇訓練進行。

  • 2 # snow陳陳

    如果你的最大攝氧量很高,那麼身體就可以更高效的消耗糖和脂肪,以此來幫助你持續的達到燃脂效果。

    怎麼提高最大攝氧量?其實只有一個辦法,多跑,多練,心肺耐力自然就會上去,最大攝氧量也就上去了。

    如果你想參加馬拉松或其他的耐力性比賽,提高最大攝氧量是你的當務之急。一般來說,耐力選手的最大攝氧量都很高,最大攝氧量越多,跑的就會比別人快(因為氧氣提供會讓你的身體得到能量)。

    但如果你的目的是減肥,其實提高最大攝氧量並沒有必要。

    目前為止一直有個謠言:跑步的時間越久,所消耗的脂肪就越多。

    然而事實上,當你跑步的時間越長,體內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這種激素會讓身體合成脂肪更快,分解肌肉更快。除此之外,它還是導致瘦素的增加,讓我們越跑越餓。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群,請將注意力放在飲食上,因為只有飲食赤字才可以幫助你減肥成功,而不是隻靠運動。

    舉個例子:跑一小時消耗500卡熱量,但幾個炸雞的熱量就600卡了,這種熱量消耗平衡嗎?你不是白跑了嗎?

    反過來,但你做到熱量赤字時,就算不運動,都可以有效的讓體重下降。

  • 3 # 隨性的薇薇

    最大攝氧量(VO2 max)是衡量人體有氧能力的標準指標,與人體的體力勞動能力直接相關。

    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受肺部吸氧、肌肉運動和心臟輸出量從動脈迴圈中提取氧氣的影響。

    最大攝氧量也稱最大耗氧量、最大攝氧量或有氧能力,是個體在增量運動過程中輸送和利用氧氣的最大能力,反映了個體的身體素質。

    最大攝氧量在20歲時最高,到65歲時下降了近30%。女性的最大攝氧量一般比男性的最大攝氧量低20%左右。

    由於在高海拔地區氧氣較少,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通常會降低5%。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並提高你的心肺耐力,應該嘗試一些有氧運動,這包括騎腳踏車,高強度間歇訓練,划船,跳舞,拳擊,越野跑步,游泳,跳繩,開合跳,波比跳等。

    為了改善你的身體狀況,你需要逐漸增加你的鍛鍊強度,不要過度勞累,否則會增加你受傷的風險,確保你有充足的睡眠,喝足夠的水,要學會休息,休息比運動更重要。

    增加你的最大攝氧量可以提高你的整體健康水平和身體狀況,使你感到更有活力。

    但是VO2訓練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它是一項要求很高的體力活動。

    但是如果你堅持鍛鍊,你就會得到回報。

    如果你日常只做有氧運動,可以增加一些阻力訓練,也稱體重鍛鍊。

    舉起啞鈴和槓鈴或者使用阻力帶等訓練,迫使你的身體適應新事物,這意味著你的心臟和肺必須對它們不習慣的東西做出反應,這反過來又使他們更有效率,可以幫助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

    如果你已經進行了阻力訓練,就減少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可以再一次的強迫你的心臟和肺去適應一些不同的東西,透過給你的身體更少的時間來恢復,迫使你的心臟和肺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

    當涉及到有氧運動時,可以改變強度。

    例如如果你平日是步行30分鐘,那就改成慢跑來代替,連續慢跑30分鐘,強迫你的心臟和肺去適應一些不同的東西,來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

    也可以試著經常把你的鍛鍊計劃打亂,每四周改變一次,例如如果你過去一個月一直在以中等速度慢跑,那就改成開始衝刺短跑,以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

    減肥有助於提高最大攝氧量。

    因為最大攝氧量是測量一個人相對於體重的實際最大攝氧量,因此可以透過降低我們的身體脂肪百分比,間接的增加我們的最大攝氧量。

    每週至少鍛鍊6次有氧運動,並使運動心率提高到最大心率的85%。研究表明,持續的有氧訓練可以提高最大攝氧量。僅僅增加你的最大攝氧量並不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耐力運動員,你應該透過無氧運動來提高你的乳酸閾值,例如高強度間歇訓練或者短跑訓練。

  • 4 # 曉行星

    最大攝氧量隸屬專業術語,普通鍛鍊身體者不易採用,只適合那些在競技運動中的職業與專業運動員,以及廣大的長距離跑步愛好者和馬拉松運動達人訓練時使用。

    若想明白最大攝氧量,首先得知道普通攝氧量的概念:人體在肺換氣的過程中,由肺泡腔擴散入肺毛細血管,並供給人體實際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我們稱之為攝氧量。通常以每分鐘為單位計量,

    人體安靜時,每分攝氧量與每分需氧量是平衡的。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的需氧量為200~300毫升,而攝氧量也正好是這個數值,達到供需平衡。

    當我們介紹了普通攝氧量後,似乎該揭示出最大攝氧量的廬山真面目了?我們的有機體,由安靜時的200毫升的需氧量,到激烈運動時,每分鐘的需氧量可以增加200倍以上,但人體的攝氧量的能力卻有一定侷限性,而需氧量,卻隨強度加大而不斷上升。

    當人體劇烈運動時,呼吸和迴圈系統的攝氧量,約經歷1~2分鐘後達到極限水平。我們稱之為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有兩種方法表示(一)絕對值,我們用每分鐘多少升去表示;(二)相對值,用絕對值除以體重來表示,即毫升/公斤.分。相對值更能反映人體的工作能力。

    行文到此,似乎最大攝氧量出現後,問題好像就要完結,但人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最大攝氧量,使我們不得不再一次引進新概念。

    那就是最大攝氧量的利用率:人體在運動中,攝入的最大的氧氣量並不能夠100%的利用。而是以血液中的乳酸堆積開始為準繩,這個乳酸的堆積開始,我們稱之為無氧閥。在長跑訓練中,平日裡我們只有緊貼著無氧閥進行高效訓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機體的最大攝氧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術鬼才”,最後時刻領先三分,李楠教練佈置點球戰術,錯失良機,怎麼看他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