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入宮之初,只是咸豐帝身邊地位低微的懿貴人,她之所以能成功上位,除了肚皮“爭氣”生下皇長子載淳外,還跟她耍手腕擊敗一系列情敵有關。在備受葉赫那拉氏嫉妒、排擠的皇妃中,生下清朝最後一位皇子的玫貴妃徐佳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徐佳氏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身比較低賤,屬於內務府包衣滿軍正黃旗,父親誠意官至領催,掌管登記檔冊、支領官兵俸餉等事務,屬於八旗軍隊衙署中的低階官員。按照清朝的制度,凡是在旗的女子,在及笄之後都要參加皇家舉辦的選秀活動,而徐佳氏自然也在其中。

    由於徐佳氏出身低微,沒有強大的家族做靠山,所以入宮後數年一直默默無聞,直到19歲的時候才因美貌被咸豐帝臨幸,被冊封為常在。因為徐佳氏不僅長得美,而且善於討皇帝歡心,所以不久便晉升為貴人,時在咸豐三年(1853年)。按照清朝後妃的品級,常在、貴人雖然位列下等,但依舊是太監、宮女們的主子,地位同樣很高貴。

    按照宮中的規矩,妃嬪與奴才之間地位懸殊、界限分明,不能在一起嬉笑取鬧,以免失去做主子的體統,讓皇家丟臉。但與此同時,妃嬪亦不能無故虐待、凌辱宮女,更不能擅自殺害她們,一旦有所犯禁,必然會招致懲罰。可惜徐佳氏或者不懂這些規矩,或者仗著皇帝的寵幸有恃無恐,竟然連番兩個大錯,從而為自己招致重重的懲罰。

    咸豐五年(1855年)四月,玫貴妃因小過凌虐宮女,將後者打得遍體鱗傷,可是轉過臉來,她又和太監孫來福嬉笑取鬧,毫無做主子的體統。訊息傳到咸豐帝耳中後,他不禁勃然大怒,即刻在當月二十四日下旨,將玫貴人降為常在。僅僅過了20多天時間,玫常在又被降為宮女子。

    所謂的“宮女子”,是指可以侍寢的宮女,雖然地位要高於普通的宮女,但依舊沒有名分。如此一來,玫貴人因為自己的暴虐與不檢點,在短短20多天時間裡被連降三級(宮女子跟貴人間,隔著答應、常在兩級),教訓可謂十分慘痛(相關情況,詳見於咸豐五年五月的硃諭)。

    被連降三級的徐佳氏,受盡了其他妃嬪的冷嘲熱諷,甚至於連宮女和太監都在背後議論、取笑她。徐佳氏遭此打擊,雖然在表面上不敢流露出怨恨、悲傷的情緒,但在私下裡沒少暗自垂淚。隨著時間的推移,咸豐帝的怒火漸消,因為依然忘不了徐佳氏的溫存,便在她被降為宮女子的8天后,重新晉升其為常在,不久又恢復貴人的名分。

    玫貴妃徐佳氏,領催誠意之女。初入宮號玫常在,賜號為玫貴人,咸豐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降為玫常在。五月十七日,降為徐官女子。五月二十五日,封為玫常在。後晉玫貴人。見《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就這樣,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徐佳氏先是被連降三級,很快又連升三級,如此大起大落的現象前所未有。恢復位號的玫貴人痛改前非,開始變得低調謹慎起來,再不敢有違犯宮禁的舉動。變得規矩起來的玫貴人再度獲得咸豐帝的寵幸,經常被皇帝召來侍寢,一度讓懿嬪(即後來的慈禧太后)感到嫉妒。

    重獲恩寵的玫貴人,沒多久便懷上龍種,並在咸豐八年(1858年)二月,誕下一位皇子(憫郡王,咸豐帝最後一位皇子,同時也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子)。可惜小皇子福薄命淺,在降生的當天便夭折。咸豐帝為安撫玫貴人,便在當年十二月晉升她為貴嬪,但饒是如此,依舊未能讓徐佳氏從悲傷中解脫出來。此後,玫貴嬪終日鬱鬱寡歡,再沒能生育其他子嗣。

    此事過去三年後(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年僅31歲。咸豐帝駕崩後,年僅6歲的皇長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帝。小皇帝即位後,尊皇后鈕祜祿氏和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都為皇太后,並由她們聯合臨朝攝政。相比於兩位太后的風光,年僅27歲的玫貴嬪好比成為“多餘人”,在孤寂冷清中苦熬歲月。

    由於慈禧太后此時已成“人生贏家”,犯不著再追究玫貴嬪當年跟她爭寵的舊怨,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便以同治帝的名義進封她為妃。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同治帝又奉兩宮懿旨,進封玫妃為貴妃。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徐佳氏的境遇也開始變好,但卻依然難以擺脫孤寂的情緒。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八,在守寡29年後,玫貴妃因病去世,終年56歲。徐佳氏死後,棺槨起初暫時安放在田村,3年後才隨同莊靜皇貴妃(咸豐帝的另一位嬪妃)的棺槨一起,被安葬在東陵墓園。隨著徐佳氏的去世,屬於她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備受咸豐帝寵愛的玫貴妃為何在不到一個月內被連降三級,卻在數天後又連升三級?玫貴妃就是徐佳氏。她出身低賤,入宮數年後仍與宮女、太監為伍,得不到恩寵。但徐佳氏天生麗質難自棄,經過長期的忍耐,還是得到了咸豐帝的寵幸,並被冊封為常在,又晉升為貴人。儘管常在、貴人雖然位列下等,但在太監、宮女面前依然屬是主子,是不容冒犯的。

    升是升了,但由於與下等宮人生活時間較長,已“積習難改”。她地位抬升後,還動輒與手下的宮女、太監打成一片,談笑嬉鬧,毫無做主子的風範與儀態。時間一長便被吵得沸沸揚揚,成為其他妃嬪的笑柄。咸豐帝起初並相信她會如此不識規矩,等他親眼看到她跟太監孫來福肆意談笑,毫無主子的風度時,已被氣得怒髮衝冠,七竅生煙了。

    便在咸豐五年(1855年)四月二十四日下旨,將她降為常在。但沒解決根本問題,她似乎還不覺悟。在二十多天後咸豐又把她降為宮女子。所謂的宮女子,是可以為皇帝侍寢的宮女,但是沒有名分~這打擊不可謂不重!就這樣,玫貴人因為行為不符規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竟被連降三級———在宮女子與貴人間,還隔著答應、常在兩級,懲罰是很重的了。

    徐佳氏遭此打擊,難以承受,人前不敢流露出悲傷情緒,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為此偷偷哭泣,並已漸生悔改意。而咸豐帝也慢慢消了火氣,覺得自己對徐佳氏的處罰有點重。又在徐佳氏被降為宮女子的八天之後,重新晉升她為常在,不久,她貴人的身份得以恢復。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徐佳氏先是被猛降,緊接著又連升,這咸豐怎麼了,似乎視自己的旨意如兒戲了。不過此舉令徐佳氏謹言慎行起來,又逐漸地贏得了咸豐帝的寵愛。在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二月,玫貴人喜誕皇子,可惜當天夭折,這讓她痛不欲生。咸豐為安撫她,在當年十二月晉升她為貴嬪。但並沒讓徐佳氏從失子之痛解脫出來。玫貴嬪終日黯然神傷,鬱鬱寡歡。3年後,咸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年僅31歲。玫貴嬪便成了寡婦。她在同治、光緒兩朝實際被淪為邊緣人,雖然最後被晉升為貴妃,但實際上早是心如死灰的未亡人了。玫貴妃薨逝於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十一月初八,在守了近30年的寡後,她因病去世,終年56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掌怎麼修剪比較好?從哪兒修剪?剪到什麼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