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勃朗寧WU

    那個時候的日本軍人受早期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影響比較嚴重,他們奉行的觀點是:槍打的準,刺刀拼的狠,這樣士兵的才是好士兵,這樣的技能才是戰場上的首要技能。衝鋒槍端起來就是一陣突突,沒有技術含量,不能塑造優秀士兵。

    另外,日本國的資源非常有限,所以他們始終認為衝鋒槍是非常浪費子彈的,所以不願意裝備衝鋒槍。

  • 2 # 老鷹航空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步槍技術發展背景

    三八式步槍是1907年定型的一款栓動式步槍,也就是扣一發打一發,配置全威力彈藥,槍管長、射程遠,威力也大。唯一的缺陷就是射速比較慢。

    不過這也是當時全球軍用步槍的發展共識,追求高精度、遠射程和大威力等三個指標,射速被忽略了,畢竟兩軍對峙,100米之外的射擊,還是需要依次瞄準射擊的,胡亂掃射沒有意義,純屬浪費子彈。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裝備的是98K、蘇聯是莫辛納甘、英國是李-恩菲爾德、美國還曾經裝備過M1903春田式栓動步槍。

    所以說,倭寇當年選擇三八大蓋在技術發展背景中並未有什麼錯誤。

    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一戰時期那種陣地戰被近距離的巷戰、叢林戰取代,發生接火的距離往往就在300米以內,甚至100米以內,這樣的空間使用威力較小、但是射速快的衝鋒槍反而更合適,美軍率先裝備湯姆遜衝鋒槍,之後德國、英國、蘇聯等都研製和裝備了各自的衝鋒槍,並由此孕育出了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全自動突擊步槍,如德國Stg-44.

    在這種背景之下,倭寇以算是吃夠了美國湯姆遜衝鋒槍和M1加蘭德的苦頭,也搞出一種奇葩的“百式”衝鋒槍,不過量產很少。

    之所以戰爭中後期對沖鋒槍的生產上拖泥帶水,主要還是由於下面提到的第二個原因。

    2、倭寇後勤保障能力差

    衝鋒槍玩的不是精度,是火力,火力就是依靠大量的子彈來表達的,二戰期間美國國內軍工可以為湯姆遜衝鋒槍每年生產數十億發子彈,並透過大西洋航線、太平洋航線運往前線,供美軍士兵“揮霍”彈藥。

    反觀之下,倭寇的國內軍工生產能力巔峰就保持在美國1941年暴兵之前水平的6-7成,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全面參戰並封鎖倭寇原料供應,導致倭寇軍工生產原料日益匱乏,再加上後期美軍的戰略轟炸,有限的資源都供著其他大型武器裝備生產,衝鋒槍這玩意就顧不上了。

    所以,從這一點就看出倭寇的國力,衝鋒槍並不適合倭寇當時的國情。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3 # 步驚雷37

    首先是日軍對射擊精度的變態追求決定的。東鄉平八郎所說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是日軍的基本準則。

    其次是日軍當時的對手實在是弱,導致日軍的戰術思想落後,裝甲戰幾乎沒有。而衝鋒槍的廣泛使用和裝甲部隊息息相關,依靠裝甲掩護才有可能接敵至近距離作戰。日軍遭遇城市巷戰也不多。

    最後是日本的物資缺乏,工業水平不高決定的。

  • 4 # 多情海岸線

    二戰時,日本陸軍一直強調精確射擊,嫌衝鋒槍連發費子彈,選精確度好的三八大蓋,當然也跟它是島國,資源匱乏有關係!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也並不能全怪日本不研發衝鋒槍,主要是沒需求而且也沒壓力。衝鋒槍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射程短、彈藥消耗量大,對後勤保障的依賴性更強。而且日本在一開始主要面對的還是中國,由於中國基本上沒有工業,對付中國用38大蓋足矣。其實日軍早已經裝備了衝鋒槍⊙_⊙

    在1918德國m1918衝鋒槍成為世界上第一支意義上的衝鋒槍,但是德軍裝備的也並不多,哪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槍也僅是作為班長和坦克乘員的武器,並沒有下發到每個士兵身上。美國雖然在1919年就完成了湯姆遜衝鋒槍的研製,但是美國陸軍並沒有大量裝備,最早也是在1927年海軍陸戰隊進行少量裝備而已,而在1937年美國陸軍開始換裝半自動步槍後,湯姆遜衝鋒槍陸軍的裝備中並不是很多,而M3衝鋒槍也是在1943年後才開始投入戰場。

    而在1939年9月的諾門坎戰役中,蘇軍使用的仍然是莫辛納栓動式步槍,火力日軍一樣,但是日本的單兵戰鬥力卻比蘇聯強上好幾倍,所以蘇軍的傷亡比日軍的傷亡更高。而在11月蘇芬戰場上蘇聯人也基本上沒有裝備衝鋒槍,然後被裝備衝鋒槍的芬蘭人暴打死傷慘重。這時蘇聯人才下定決心要研發衝鋒槍,到了1941年才研製出波波沙衝鋒槍。

    而日本早在1937年就開始對華進行全面戰爭,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日本用三八大蓋完全可以壓制。而到了1942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戰場上的主角仍然是海軍。到6月份過後的中途島戰役後進入的瓜島戰役才是陸軍的主場。而在太平洋戰爭中暴露出日軍火力缺乏的問題時,日本便開始研究衝鋒槍,而等到時候時間線已經推到了1945年,而這時的日本已經窮途末路。1945年日軍裝備的百式衝鋒槍

  • 6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衝鋒槍跟步槍的使用,本身包涵著軍隊戰術思想的改變,並不僅僅是日本資源匱乏,認為使用衝鋒槍資源浪費太大,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不知為何原因,後世反覆把這一因素擴大,說成阻礙日本發展衝鋒槍的主要原因?!

    一戰結束後,發達國家開始走上武器因戰爭需求而產生的道路,但是這一先進理念,要到後世的美國才真正發揚光大,二戰前期非常不明顯,只有德國身上,能稍微看出一些脈絡來,因為當時的發達先進國家,也只有德國在全力的準備戰爭。日本只是一個新崛起的,勉強跟上世界先進腳步的國家,我們從後世倒回去看,二戰時相對我們是先進工業強國的日本,在二戰中的武器研發和裝備,戰術戰略思想的程度和發展,完全是消化吸收一戰時期歐戰經驗,武器裝備和戰術拿到當時的中國,確實夠強,但光說陸軍武裝,拿到一戰後期的歐洲,最多能說品質精良,大部分都還夠不上先進,那麼沒有準備衝鋒槍,節省資源只是一個藉口,實際是日本根本沒有相應的大規模使用衝鋒槍的戰術調整,當時整個世界,只有德國一家的軍隊,在軍隊中有對沖鋒槍使用的戰術調整和相關訓練,其他包括英法都沒有,甚至情報人員千幸萬苦弄回德國衝鋒槍的情報,英國上層對這種全金屬衝壓件構成的武器,判斷為德國國力不行了,才造這種槍應付差事。

    等戰爭打起來,德軍的衝鋒槍戰術效果出來,各國才開始重視,開始跟上去,日本也一樣,只不過日本研發水平相比美英,肯定滯後一些,但是還是造出百式衝鋒槍,不過整個軍隊的相應戰術調整和訓練,顯然已經來不及完成,當然再大規模製造百式,就真的成為浪費資源了。所以覺得日本兵用步槍用衝鋒槍就是換把武器,真的是想簡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雉對於劉邦來說,重不重要?呂雉為劉邦做出了哪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