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中國古代存在過很多悲劇英雄,他們雖然沒能在事業上取得最終的成功,但因為忠義氣節可嘉,依然受到時人和後世的讚許。比如五代宋初名將李筠,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筠生於唐朝末年,是幷州太原人,原名李榮,後來因避周世宗柴榮的名諱,所以才改名為李筠。作為五代時期的名將,李筠善於騎射、膂力過人,不僅能拉開百斤硬弓,而且能連發連中,由是聞名於世。李筠歷仕後唐、後晉、後漢三朝,雖然立下過不少的戰功,但仕途並不順利,最終只做到刺史。

    後漢年間,李筠因為力助大將郭威奪取帝位,由此迎來命運的大轉折,在北周建立後,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昭義軍是河北極重要的藩鎮,承擔著防備北漢、遼國的重任,其鎮兵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極強,郭威把如此重要的軍鎮交給李筠來治理,可見對他的倚重。

    而李筠為報答朝廷的信任,在鎮期間屢出奇謀,數次派兵擊破支援北漢的遼軍,並攻克遼州與長清寨等軍事要地,俘獲北漢刺史和大將數百名,立下赫赫戰功,被朝廷視作“北疆長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榮在位期間,李筠屢獲朝廷嘉獎、升遷,最終位至檢校太尉。

    然而柴榮駕崩後不久,禁軍統帥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黜後周恭帝柴宗訓,建立起宋朝。宋朝建立後,趙匡胤派遣使者到昭義,命李筠入朝以示效忠。然而李筠平素看不起趙匡胤,根本就沒想過要效忠於他,所以等到使者一到,李筠便將周太祖的畫像掛在大廳牆壁上,並對著畫像哭泣不已,以示對故主的思念。

    太祖建隆初,加兼中書令,遣使諭以受周禪。筠即欲拒命,左右為陳歷數,方僶俛下拜,貌猶不恭。及延使者升階,置酒張樂,遽索周祖畫像懸壁,涕泣不已。見《宋史·卷四百八十四·列傳第二百四十三·週三臣》。

    使者回朝後將李筠的表現告訴宋太祖,趙匡胤本想立即興兵討逆,但考慮到新朝初建,內憂外患很嚴重,便只能採取籠絡的手段,不僅親自寫信安慰李筠,還任命他的兒子李守節為皇城使。李筠雖然清楚皇帝不過是想把他的兒子扣為人質,但因為想探知京城的虛實、朝廷的舉動,便接受命令,派李守節到汴梁任職。

    可李守節剛一進京,趙匡胤便用半是嚴肅半是調侃的口吻跟他說:“太子,你怎麼會來這裡?”李守節聽後嚇得渾身發抖,趕緊叩頭謝罪,並稱其父並無造反之心。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對李守節說道:“回去告訴你的父親,朕沒有做皇帝的時候,他想做什麼都可以,但既然朕已是皇帝,他就不能稍微屈服一點呢?”

    帝手詔慰撫,且召守節為皇城使。筠遂遣守節人朝伺動靜,帝迎謂曰:“太子,汝何故來?”守節矍然,頭擊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讒人間臣父也。”帝曰:“吾聞汝數諫,汝父不聽,故遣汝來,欲吾殺汝耳。汝歸語汝父:我未為天子時,任自為之;我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我邪?”見《續資治通鑑·卷一》。

    李守節聽見皇帝這樣說,便飛奔回潞州,將趙匡胤的原話告訴他。李筠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索性勾結北漢發動叛亂。然而李筠跟北漢長期為敵,儘管如今轉變立場,但雙方間的隔閡依然很深,所以聯軍尚未出徵,內部便已呈現深深的裂痕,結果北漢雖然名義上支援李筠,但卻按兵不動,李筠的結局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李筠剛剛率孤軍南下,宋將石守信、慕容延釗便兵分兩路來攻,緊接著宋太祖又御駕親征。李筠連戰連敗,只好倉皇逃往澤州,並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在城中縱火自焚。不久,留守潞州的李守節降宋,昭義鎮的叛亂被徹底平息,時在建隆元年(960)六月,距離李筠起兵只有兩個月時間。

    李筠心念故主、效忠故國,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以孤軍對抗整個宋朝,雖然失敗是命中註定之事,但其行為卻堪稱忠烈。所以後世有人為李筠賦詩道:“拼將一死效孤忠,臣力窮時恨不窮。厝火積薪甘燼骨,滿城煙霧可憐紅”,對他的忠烈氣節滿懷崇敬之心,令今人讀來尤且感慨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護膝關節需要注意防範哪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