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在陳曼生之前,紫砂壺造型大都承襲前代造型,陳陳相因,無甚變化。而他卻創造了一批新的款式,一改昔日繁瑣、守舊、題材狹窄的局面,使之簡潔、明快,面目一新。

    清嘉慶至道光 刻詩竹紋 紫砂 石瓢壺

    清嘉慶至道光 刻詩竹紋 紫砂 石瓢壺

    造型為上小下大的圓臺形,是典型的曼生壺式之一。通高7.5釐米。三角形把柄,短直流。橋形蓋鈕。闊平底等距離置三個扁圓餅形足。用調砂梨皮裝飾。壺腹一面刻竹叢紋,刀法寬闊有力;另一面刻詩句。柄下刻“安吉”二字。蓋上刻“子冶特贈”等字。底鈐篆書“月壺”方印。子冶,是瞿應紹(1780年至1849年)的字,號月壺,他是陳曼生的文友,多與楊彭年合作紫砂壺。“安吉”、“月壺”為子冶壺的典型特徵。

    曼生壺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藏家追捧的珍品,“曼生十八式”亦為後世所推崇。北京藝術博物館便藏有幾件“曼生式壺”。

    清中期 紫砂 卻月半瓦壺

    清中期 紫砂 卻月半瓦壺

    壺身為半個瓦當的形狀,底部中間缺一塊呈月牙形,故曰卻月半瓦壺。壺式綜合了半瓦壺和卻月壺的形狀而成,造型奇巧,為典型的曼生壺式之一。通高9.3釐米。紫色砂泥,溫潤細膩。四方形彎流,嵌蓋,弧形平底。底印“壺痴”陽文篆書方章款。壺痴其人不祥,故宮博物院藏有“嘉慶四年秋日”款的一件小圓壺,上也有“壺痴”款,從其泥色和製作工藝來看,製作時間應不晚於嘉慶時期。

    這幾件“曼生式壺”出自該館收藏的200多件宜興紫砂器。這些紫砂器在文物藏品中所佔比例極小,但卻以鮮明的時代特色與獨特的藝術性而備受關注。

    清晚期 刻詩文 紫砂 半瓜壺

    清晚期 刻詩文 紫砂 半瓜壺

    腹部飽滿,形似半瓜。通高7.4釐米。圓口,溜肩,闊底,淺圈足。腹部刻金文“太歲在甲戌初平五年吳師宜子孫”十四字,字首刻行書“初平洗”,字尾署“曼生”款。銘文傳為漢代初平洗上的銘文,刻於壺上顯示了作者的崇古之情。底鈐篆書“陳曼生制”方形章款。陳曼生對紫砂壺的貢獻主要是壺式的設計,但從未做過砂壺,故鈐“陳曼生制”款的砂壺,一般被認為是當時的仿品。

    清道光 刻詩文 段泥 矮井欄壺

    清道光 刻詩文 段泥 矮井欄壺

    形似井欄,為典型的曼生壺式之一。通高8.5釐米。直頸,扁圓腹,一彎流,橢圓把。圓形壓蓋,橋形鈕,鈕上套一個小環。淺圈足。腹部刻“受其福,長不竭”,落“曼生”刻款。底鈐“少峰”篆書方章。少峰,傳為嘉、道時期蔡錫恭(1821年至1861年),其人愛壺,虔藏大彬壺。據資料記載,陳曼生去世於1822年,當時的蔡錫恭方週歲,故二人不可能同制一壺。此壺銘文應為偽託款。

    它們均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入藏的,造型有壺、碗、杯、洗、盒、筆筒、硯滴、花盆、蟋蟀罐、罐及乾果仿生藝術品等。其中,以紫砂壺為大宗,計有150多件。

    清光緒 刻詩文 紫砂 弧稜提樑壺

    清光緒 刻詩文 紫砂 弧稜提樑壺

    即帶有高提樑的壺。通高13.8釐米。壺身為方形,弧稜,方口,方底,四角接弧形隱足,一彎流,高提樑由兩直柱和一橫樑組架而成,靠近流側的柱底分為兩叉,增強了造型的藝術性,整體圓中見方,柔和工緻。圓角方蓋,蓋面隆起,橋形鈕。壺身一面陰刻篆書“伯作寶鼎”三字,署款“東鼎銘”、“曼生□”,底鈐篆書“愙齋”二字陽文印章款。蓋內鈐篆書“國良”陽文印章款。

    愙齋,是吳大澂(1835年至1902年)的號,他是清晚期著名金石書法家,江蘇吳縣人,同治年進士,曾任湖南巡撫。因酷愛紫砂壺而常常親自設計壺式,並與制壺名家合作制壺,“愙齋”為他的常用款。國良,即俞國良(1874年至1939年),江蘇無錫人,製作技藝精湛,曾在吳大澂家制壺,常與文人名流合作。此壺為吳大澂與俞國良的合作作品。

    清光緒 紫砂 漢君壺

    清光緒 紫砂 漢君壺

    為晚清民國普遍流行的壺式之一。造型源於曼生壺中的扁石壺之式,壺身呈扁鼓形,腹部雙摺成帶狀,上、下折邊處內收。通高8.1釐米。平沿,圓口,折肩,圈足。短彎溜,圈把柄。壓蓋,蓋面隆起,橋形鈕。蓋內及壺底鈐款未識讀,但從紫砂製作工藝與造型風格而言應不晚於清代光緒時期。

    這些紫砂壺歷經北京市文物局及故宮博物院專家多次鑑定,時代脈絡清晰,大致分為清代、民國及新中國建立後三個時期。

    清道光 刻詩文 紫砂 飲虹壺

    清道光 刻詩文 紫砂 飲虹壺

    此為曼生設計的壺式之一。壺柄奇特,似虹狀的飛橋架於肩部。通高8釐米。粗頸,溜肩,鼓腹,平底微內凹。圈柄,柄中部偏上起翹。鴨形嘴。圓蓋,蓋面隆起,圓珠鈕,中有小圓孔貫通。腹部一面刻“飲虹”二字,另一面刻詩句“光熊熊氣若虹,朝昌盍乘清風”,落“曼生銘”。壺底中心鈐篆書方章款未識讀。

    尤以清代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無論在品種、質量與特色方面均頗具時代魅力,且名家名作迭出,蘊涵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出卓越的創新精神。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2 # 莊莊紫砂a

    有些朋友對曼生壺,始終心存不解。在這裡,莊莊借樓主的寶地回答一下:曼生壺究竟有何特色?

    所謂的曼生壺:也就是由陳鴻壽(號“曼生”)設計,楊彭年等人制坯,在有陳鴻壽及其諸友以隸書、行書、楷書、草書及瓦當、金文等題字刻銘,壺底有“阿曼陀”或“桑連理館”印記,壺把下有“彭年”小印章的茶壺。

    說到這裡,有朋友就會問了:這種曼生壺特色之處在哪裡呢?

    要知道:除壺型、壺色、壺工新奇獨特外。在曼生壺上還可欣賞到文學、字畫、篆刻、金石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三位一體”的風韻。紫砂壺邁進了高雅的藝術殿堂,掙脫了匠氣裝飾的流俗。

    也許有朋友會問:這種曼生壺到底有多少壺型呢?

    要清楚:十八式、二十式、二十六式、三十八式等說法不一,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止十八式,“十八”只是象徵完善、成熟或極致的一種標誌。現在的人說:曼生十八式,也就是一種套用罷了。

    現在,你對曼生壺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 3 # 牧石Lu淘砂

    曼生壺,提升了紫砂壺以文學藝術品位,使紫砂壺由實用器具提升紫砂藝術品。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愛、收藏、以及積極參與創作。

    字因壺傳,壺因字貴。相輔相成。

    曼生壺式,多以幾何形式的光素器為主。有足夠塊面,方便文人士大夫階層在壺體上,題字、繪畫等形式的藝術創作,提高紫砂壺藝術品位。

    紫砂壺成為即講究實用性又有藝術性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成年人,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身邊的人負責”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