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宜懿樂

    其實先易後難,也是一種做題的策略。你要強調,他這樣做是正確的方法。然後告訴他,會做的題一定都要拿到分,別輕易失分。

    然後,讓他看看自己的分數是不是不高,那可以嘗試著研究一下難題。你可以先給他分析幾個難題,其實難題經過分析,是一步一步簡單題綜合而來的。不一定馬上要把難題做出來,要學會找關鍵詞,分析條件,看問題和條件之間有什麼聯絡?先讓他學會分析題,慢慢難題就有興趣解決了。

    學習自覺性差,你可以每次考試給他訂立一個適合他的目標。如果目標達到了,他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如果目標達不到,就安你規定的學習時間或者學習計劃學習。

  • 2 # 寒石冷月

    初一學生已經正式進入青春期,如果之前家長一直沒有培養過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孩子會因為青春期生理發育的影響,經常有惰性行為表現,即身心疲憊現象。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孩子真的懶惰,其實並不是,因此,作為家長不要隨意指責孩子懶惰,而是想辦法透過陪伴式的引導,以及定額任務來帶動孩子找到做事和學習目標。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初一男孩兒,回到家後不願意寫作業,媽媽總是催促和嘮叨,結果孩子就特別煩,把自己關在臥室裡不出來。當爸爸回到家後,看到娘倆的冷戰,就告訴妻子,你今天什麼話都不要說,讓我來負責。只見爸爸敲門進入兒子房間,熱情地和兒子打招呼,兒子看到爸爸,正躺在床上的他馬上坐起來。

    爸爸問兒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還不到睡覺時間就躺在床上,兒子搖搖頭。爸爸又問,那肯定是你和媽媽又鬧不開心了吧?因為什麼事,和爸爸說說,我來幫你解決。兒子說,媽媽太煩人,每天總是催啊催啊,她越這樣,我越不願意做。爸爸笑著說,我像你這麼大時,你奶奶也是同樣,我那時也煩,看來女人都一樣喲。兒子問,老爸,真的這樣嗎?爸爸說,當然是嘍,你知道她們為什麼總是嘮叨個不休嗎?兒子搖搖頭。

    爸爸說,這是女人習慣性的說話方式,只願意動嘴,而不願意動腦。你越不動,她們嘴上越說個不停。如果你足夠聰明,不妨自已管理好時間和具體的事,幹嘛非要讓人煩你。兒子說,有時我真懶得做,一個人做事沒勁。爸爸一聽,笑了,說道,你這種感覺我有過,你爺爺那會兒就有辦法解決事,想聽聽是什麼嗎?兒子一聽很欣喜,馬上問是什麼辦法。爸爸說,那時你爺爺每天就是陪著我,和我做一樣的事。比如寫作業,他教我解題思維,教我學習方法,肯定我的努力嘗試,我非常受用,因為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激勵啊,不信,老爸來陪伴你學習?兒子一聽開心了,馬上答應。

    從那以後,爸爸下班回家後,就陪伴兒子學習,兩個人有說有笑,爸爸或當老師講解,或當好哥們聊天,或當玩伴一起下棋。在爸爸的陪伴和帶動下,兒子的生活節奏感逐漸建立起來,尤其是男子漢的氣質越來越像爸爸。而在學習方面,由於爸爸一直重視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兒子學習的自信心一天強比一天,僅用一年時間,兒子就走向了學習的獨力,而爸爸每天要做的,就是靜靜地坐在兒子旁邊,自己閱讀和寫作,兒子有了老爸的陪伴,成績越來越好。

    這個爸爸是誰呢?就是寫下上面文字的我。

    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嘮叨,需要目標明確的指引,需要肯定與欣賞,絕不能動不動就批評與指責,如果你能成為上面我說的幾種角色,你就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呢。他會崇拜你,會信任你,會臣服你,自然願意聽你的話,按你給的建議去做事或學習了。

  • 3 # 守車寶寶

    遇到困難,本能就告訴我們儘量迴避;

    我小時後,就是怕困難,才學習的。

    媽媽一直告訴我:

    不讀書,只能跟堂哥一樣,12歲掄大錘(鐵匠)、拉風箱;

    不讀書,只能跟表哥一樣,13歲拉大鋸(木匠),刨木板;

    不讀書,只能跟您哥一樣,14歲擔水泥,做紅磚,做泥瓦匠;

    ...。

    想到堂哥,汗流浹背,滿臉爐灰,揮動大錘的樣子;

    想到表哥,揮汗如雨,滿手血泡,彎腰駝背的樣子;

    想到哥哥,面板黒黑,肩膀潰爛,擔著牛糞的樣子;

    ...

    乖乖,不想了,還是趕快到房間,研究作業,困難比較少。

    等我長大了,我問媽媽:當時何書記家的兒子,沒有讀書,也沒有幹苦差;王大爺的兒子,沒讀書,也沒挑大糞,姑奶奶的孫子...。

    母親笑嘻嘻的說:“誰教您是害怕困難呢?不挑機個困難的典型跟你說,您還會讀書嗎?”

    的確,在初中,高中,大學,甚至參加工作後,遇到困難時,我本能退縮;

    可一想到表哥的臉,堂哥的手,哥哥的肩,調整好情緒後,回到桌前。

    後來,弟弟也跟我一樣,畏懼學習,媽媽可不是跟弟弟說堂哥、表哥和哥哥;

    而是講鑿壁借光,魯迅刻早....!

    弟弟後來,重新振作,考的大學比我還好。

    妹妹也遇到同樣問題。

    媽媽講的是:漂亮的衣服,清淨的環境,

    妹妹後來也重返教室,考上了一本;

    回過頭來,這位父母,您瞭解您的孩子嗎?

    沒招,來這求助,是積極的,所有人給的招都是好招;不一定適合您的孩子;

    如果母親拿給弟弟的招對付我,可能鄉下多了個木匠;

    如果母親那對付妹妹的招對付弟弟,老家就多一名鐵匠;

    ...

    呵呵,突然想到一部電影的一句臺詞,女兒對父母說:“我跟您熟嗎?”

    爸爸媽媽,您跟您孩子熟嗎?

  • 4 # 彭斯斯

    人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共性:比如都喜歡享樂,喜歡安逸,喜歡美好的東西,喜歡別人讚美,喜歡容易成功的路,喜歡順利的人生,喜歡自由自在……這是人的天性,與生俱來的,無可非議。

    一個初一的孩子,處於青春期,懵懂少年,無憂無慮的青春年華,不自覺是很正常的,十二三年的孩子不可能去預想未來的路,特別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許多,能自覺思考生活和學習的孩子畢竟不多,誰願意自己的孩子翩翩少年時就顯得老成持重,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從小心裡承擔太多的擔憂,對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而言也不利。

    活潑好動的少年面對學習中的難題想回避也是正常的心理,這要看誰表現的更明顯而已。主動學習型的孩子肯定是不放棄,想方設法去解答,要麼問老師,要麼與同學共同探討,而被動學習的孩子或成績差一些的孩子,估計會把問題放置一邊,等待老師來解答,這些孩子要麼不想動腦筋,要麼真的不會,如果真的不會,即使真的思考了也是浪費時間的。

    面對上述情況,要及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盡力養成主動學習型及思考型的孩子,要向孩子灌輸一個觀念,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勤奮努力,沒有拼博的意志,要獲得好的成績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的四皇凱多有和之國,大媽有蛋糕島,紅髮有什麼?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