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像一匹烈馬,從亞洲狂奔而來,一頭撞進歐洲大陸“,詩人這樣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及國土形狀。它一國跨兩洲,連線亞、非、歐,手牽巴爾幹、外高加索、中亞和中東四大敏感地區,土耳其地緣意義舉足輕重。

    有史以來,這片佈滿山脈、高原與肥沃河谷的不規則土地既是文明的搖籃,也是東、西方的分界線,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和土耳其人祖先馳騁亞、歐、非三洲的征服,一直影響著周邊乃至更廣闊區域。

    安納托利亞的遠古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聖經(舊約)時代之前,它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在公元前1900年出現文字,其時已是赫梯王國——土耳其人有把自己祖先追溯為赫梯人之說。前1200年,王國分裂為一些小公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把它帶入希臘時代。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征服安納托利亞,後來,凱撒在安卡拉以東的澤拉留下“我來,我見,我征服”的豪邁之語。公元363年起,君士坦丁堡為東羅馬首都。476年開啟拜占庭時代。

    土耳其人的另一“祖先”突厥原居阿爾泰山一帶,以遊牧為為生。公元6世紀末分為東、西突厥,後者8—11世紀西遷,逐漸控制安納托利亞中、東部,建立塞爾柱王朝,並清除拜占庭勢力。13世紀末,另一突厥勢力在部落酋長奧斯曼率領下崛起,開啟延續600年的封建帝國時代,它以安納托利亞為中心,建立起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帝國,鼎盛時其疆域東起波斯灣,西至匈牙利,北抵高加索,南部包括北非全域及地中海域。帝國前300年為擴張期,後半段逐漸走向衰落。

    19世紀末,奧斯曼帝國病入膏肓,列強不斷蠶食奪取其屬地。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未把國家帶出深淵,一戰中加入德國一方的奧斯曼土崩瓦解,甚至國家中心——安納托利亞不保,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凱末爾挺身而出,他以強烈的民族意識、卓越的軍事才能、敏銳的政治頭腦驅逐外國佔領軍,以《洛桑條約》糾正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保證了延續至今的土耳其國土範圍。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末爾的偉大在於他矢志改革,用15年時間締造出一個嶄新的國家。

    這是一場盪滌奧斯曼封建主義,堪稱真正全盤西化的自上而下的歷史變革。他廢黜素丹制、哈里發制,刪除憲法中伊斯蘭教作為國教的內容,把政教分離的世俗主義確定為國家原則,世俗主義和凱末爾思想(以六項原則為核心)被視為立國的基石;照搬西方法制法律體系,建立起土耳其法制體系;以“國內和解,世界和平”作為外交指標,交好東西方,睦鄰大周邊;建設“文明國家”,廢除伊斯蘭教對法律和教育的控制,廢除多妻制和任意休妻,摘除穆斯林婦女的頭巾和麵紗,鼓勵選美;力促風尚之變,男人不能留鬍子、戴舊式帽子,提倡戴西式禮帽,穿西裝。凱末爾還變身國家“首席教師”,手持教鞭推廣28個拉丁字母,建立起統一的全民教育體系,1928年,政府廢止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土耳其語,西風歐潮勁吹文化藝術領域。

    1938年,57歲的凱末爾因肝硬化辭世,阿塔圖爾克留下一個現代的、堅韌的土耳其。每年11月20日上午九時零五分,土境內一切活動暫停,全民肅立為國家的締造者默哀。凱末爾遺產讓土耳其二戰中沒有“站錯隊”,戰後毅然加入北約,投身西方陣營。戰後70多年,在複雜多變的全球與地區形勢下,“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改革主義”六大原則成為國家長治久安的“附身符”。2002年,正義與發展黨贏得大選,次年,埃爾多安出任總理。十幾年來,特別是“阿拉伯之春”後地區新動盪的背景下,土耳其儼然最成功的穆斯林國家、中東“最優等生”。2017年政治架構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次年大選埃爾多安成為改制後首任總統。

    21世紀以來穩定堅實的經濟增長令人信服。2016年,該國實現GDP8577億美元,貧困率1.6%,預期壽命75.4歲,成為新興經濟體的佼佼者。政局和政策的穩定讓土企業專注於長遠發展,他們與中東、非洲、中亞等地區的經濟聯絡日益緊密,“人口紅利”持續釋放。

  • 2 # 大俠上官雲飛

    在古羅馬時期,土耳其地區為羅馬帝國一省,大量歐洲人湧進了這一地區與當地土著雜居繁衍。隨後西遷的匈奴人從羅馬帝國的東部逐漸侵入羅馬帝國,一部分由中亞地區西遷的操突厥語的部眾從東歐地區不斷攻城略地,最後導致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最終亡於哥特人,東羅馬帝國則在帝國的東部站穩了陣腳,因東羅馬帝國定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斯坦布林)又稱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疆域主體位於今土耳其境內,其統治一直延續到1453年,統治小亞細亞地區長達1000多年,最後被興起的奧斯曼帝國攻滅。在這個時間段現今的土耳其地區被希臘化,帝國的語言是希臘語,文化也是希臘文化,宗教信仰則是基督教。這一情況隨著奧斯曼人的興起而逐漸改變,奧斯曼人原屬塞爾柱帝國一部,一直在中亞地區繁衍生息。後來隨著塞爾柱的擴張,奧斯曼人來到了小亞細亞半島,並逐漸同半島上的拜占庭帝國境內的部族戰爭、融合。塞爾柱帝國滅亡後奧斯曼人趁勢崛起,於1299年在小亞細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拜占庭帝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奧斯曼人建立的國家不斷強大,其勢力逐漸擴張到整個小亞細亞半島。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克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隨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先後征服了兩河流域及北非地區,國土橫跨亞歐非,國力達到鼎盛。這一時期,大量阿拉伯人進入了土耳其,土耳其伊斯蘭化基本完成,遜尼派在土耳其國內成為大多數。

    奧斯曼帝國

    進入近代後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弱,崛起的沙皇俄國及西歐列強勢力開始滲透,奧斯曼土耳其在克里米亞同沙皇俄國三次交戰,雙方死傷慘重。隨後奧斯曼土耳其在一戰中站錯了隊加入了同盟國,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肢解,兩河流域被英法瓜分,埃及敘利亞地區也落入西方列強之手,其國土僅僅保持小亞細亞半島及伊斯坦布林地區。希臘則幹起了趁你病要你命的勾當,派遣十來萬大軍入侵土耳其腹地,凱末爾帥軍反抗擊敗入侵勢力後建立了現代土耳其國家。

  • 3 # 恆旅文化

    土耳其人以突厥人後裔自居,他們說的土耳其語屬於突厥語的一個分支,而突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林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因此他們自認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然了,奧斯曼帝國首崇伊斯蘭教,穆斯林交納的稅比較少,這也導致了很多其他教徒改信伊斯蘭教,加速了土耳其民族的形成。這種制度也保障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戰鬥力,在數百年時間壓著歐洲打。而這些基督教青少年,也最終被同化成了土耳其人,以上是土耳其民族大致的形成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月10日,默克爾總理在接見芬蘭總理時又發生身體顫抖,她真的出現健康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