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霞在東

    清朝文字獄,主要出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期。文字獄的目的是控制人們的思想,阻止反清復明思想的傳播。後來成了某些人進位和打擊對手的手段。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走向極端。有一年,一位鄉試考官,出題是維止,被人說成是雍正無頭,最後被滿門抄斬,可見文字獄有多殘暴,有多可鄙。但太極殿中的正大光明沒有人敢去曲解成光復明朝羅織文字獄。因為此扁是康熙皇帝所寫,誰也不敢觸動皇家虎威。另外說清皇帝想光復明朝,自己推翻自己,也太滑天下之大稽了!

  • 2 # 宛如清揚

    清朝文字獄,那乾清宮大殿上掛的正大光明殿牌匾沒人說嗎?

      沒人會說,沒人敢說,說了也不會撤。

      誰會去說呢?能站在朝堂之上的,但凡是個人就都知道文字獄不是好玩的,想借皇帝的刀殺仇人,最終玩死自己的可不在少數,看看從康熙時代起的文字案件,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各種攀咬,各種手段,根本控制不了,聰明的官油子,都明白對自己最有利,最能成功摘出去,才可以試試水。

      誰敢去說呢?正大光明這幾個字是順治御筆親書,敢說先皇的壞話,是活得太久了?康熙也好,雍正也罷,那都是人大清的聖君,必須仰望的存在,何況“正大光明”幾個字多好,大公無私,光明磊落,重要的是體現了清朝的正統地位。你做臣子的不歌功頌德也就罷了,竟然還敢詆譭,腦袋不想要了?全家全族都不想活了,就去說這個明字有問題。可是能混到站朝堂的,有幾人是傻的?都不要太精了。

      說了也不會撤。真有愣頭青敢拿九族去發瘋,皇帝老兒也不會聽他的。咱們得知道,文字獄的發生,和內容並沒有多大關係,和寫的人什麼時候寫的有關係。皇帝真龍天子,自然不在人的行列。

      滿清入關,惡行太多,殺人如麻,於漢人而言,血債天大。他們發發感慨可以理解,鬧鬧反清復明也是正常。其實要收買人心的時候,寫什麼都沒關係,比如乾隆登基初,還給查家汪家平反,但是皇帝發威風,要控制人們思想的時候,那就不行了。順治朝有6起,康熙朝有13起,雍正朝20起,乾隆朝嘛,大大小小的,得有140,這樣繁密,不但是知識分子本身受到極大的震懾,就連老百姓家裡有什麼字紙頭的,也會起過敏反應。

      為什麼呢?因為乾隆帝是神經質又自負又自卑的,一逮著機會就查,就要殺。他下令各省查抄禁書,官員搜得不多,還要被責罰。這種事情哪能定量?富而有閒的地區人多書多,窮山惡水的地方連飯都沒得吃,還哪去寫書抄書?可是這些,乾隆統統無視,於是各省官員為了自己的帽子,不得不羅織罪名,用盡一切辦法也要完成任務,多少冤死鬼,可想而知。如果說真有,那還不算冤,畢竟你有反心,可是人皇帝下了定論,你大逆不道,你包藏禍心,你窩藏反賊,你知情不報……哦,然後去你家找,那就有也有,沒有也是有了,一株連,嗯,殺雞給猴看。

  • 3 # 阿塏侃史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涉及到文字獄和乾清宮懸掛的正大光明牌匾,看起來好像兩者天生是矛盾的,既然都文字獄了,怎麼還堂堂皇皇地正正大大地光明呢?

    下面,我給大家聊聊文字獄和正大光明匾相關的歷史故事。這裡,我說明一個觀點,歷史是不可重現的,歷史是人寫的,寫歷史的人都有立場和知識盲點,這些,就註定了爭議性是歷史類的主旋律,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

    正大光明是一個成語,出自於朱熹筆下,是指做人要心懷坦白、言行正派。而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是順治帝寫下的,我猜測,他寫這四個字的目的是用於自免和讓看到它的人自免,這些,都沒有毛病。

    後來,雍正朝後,因為雍正參與了殘酷的九王奪嫡的全過程,深刻體會到明昭立儲的弊端,就把明儲改為暗儲,將“建儲匣”置於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並被有清一代的皇帝們循用。這樣,問題就來了,一方面牌匾是正大光明,另一方面正大光明內又包裹著大清最深的隱私,細細想想,兩者發生了不是矛盾的矛盾。雍正帝銳意改革為國為民,是個好皇帝,這也許是他百忙中的一疏吧!

    下面,我們來談談文字獄。

    文字獄簡單地說是因文獲罪,哪個朝代都有那麼一點,但是,在康雍乾三朝,這個文網張得太密了,連小魚小蝦都要一網打盡,特別是在乾隆朝,連泥鰍都跟著遭罪。

    有一些文人,或者說是文人中的異類,他們活該因文獲罪,大家看看他們乾的些事!清朝國姓愛新覺羅,他們把覺、羅兩個字重新造字,分別加上犬旁,你們說這事幹的下作不?就像有些人代指中正先生用它。這類百無一用的人,就是癩蛤蚧爬腳背,他不咬人光噁心人,活該受刑。清初文人當學傅山和黃宗羲,在康熙開博學鴻儒科時,他們為地方官舉薦,拒不到京赴考,後來,被抬著去京城。考試中,他們故意押錯韻、抬錯格,就是為了不吃新朝的薪俸,恪守一臣不事二主的古訓。他們在自重的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尊重!

    還有一些文人,倒如莊廷鑨的明史案,攻擊清廷,戴名世的南山集,緬懷前明。在當時的環境下,有明確的路線錯誤,受到懲罰也還說得過去,挑不出什麼理。

    抱著不粉不黑的態度,康熙被稱為聖祖仁皇帝,聖祖他不一定當得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關於這個問題回答的帖子,點個關注找一下就可以。仁字他當之無愧,在上面的戴名世案中,這個案很窩,因為有寫書的、有刻書的、有買書的,而這些人分別還有老師、學生、族人,康熙唯殺戴名世一人,很仁慈的。何況,殺人的原因也挺名正言順的。

    說完戴名世,我想到了錢名世,他們都叫名世,都因文獲罪,挺逗的。錢名世因為給年羹堯吹牛逼,寫了八首讚歌,剛剛碰上雍正動心思整年羹堯的坎,這把雍正可氣壞了,連當誅九族的話都咬牙說出來了。雍正這人刀子嘴豆腐心,後來沒殺錢名世,但把名教罪人四個字掛在他家的大門口,還要求他保管好牌匾。史料記載,雍正讓朝臣作詩給錢名世送行,如果換作我這種粗人,臨了錢名世走的時候,叫下面的人排隊一人罵他一句得了。雍正是文化人,文化人用詩罵,挺費腦子滴!

    再有一類文人,純粹是被冤枉的。倒如:徐駿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說的是春風過屋吹動書頁的情景。大學士沈德潛的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感慨的是牡丹花。乾隆對他們二話不說,開棺戮屍。並且,在乾隆朝,不能寫壺兒、蠻夷的字眼,寫了就殺頭,聽說民間寫了皇考的稱呼,都被地方官報到了乾隆的案頭。有因就有果,後來修四庫全書,乾隆要求民間獻圖書,大家都不敢獻。乾隆後來不說獻,說是向民間借書,同樣沒人搭理他。

    說完這些,回到在文字獄風行的年代,為何沒人拿正大光明牌匾說事,答案很簡單,這個不能說,說了就是不懂事,給自己找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在今天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