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虹星星冰激凌

    1、鐵拳火箭筒(德國)

    鐵拳

    "鐵拳"是世界上第一種超口徑反坦克火箭筒,是現代反坦克火箭筒的開山鼻祖,在二戰中戰績顯赫。自30年代末以來,德國 蘭格韋勒博士於1942年成功地設計出了鐵拳100式30mm火箭筒,1943年3月進行部隊試驗,同年10月大批生產,裝備德國陸軍,投入戰場,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超口徑火箭筒。1945年初,對鐵拳100式30mm火箭筒進行改進設計,研製成功150式44mm火箭筒。該火箭筒配用彈的質量由3.6kg降為2.3kg,有效射程由100m提高到150m,用圓頂錐形藥型罩代替原來的尖錐形藥型罩,提高了破甲能力。

    鐵拳150式火箭筒由發射筒、機械式發射擊發機構、保險裝置、發火系統、瞄準具和揹帶等組成。發射筒是一個兩端開口的光滑直管,內徑44mm,用無縫鋼管制成,前面有很短的喇叭形擴張段以及彈藥定位缺口,後面有筒尾加強箍,筒上焊有表尺框和發射、擊發機座。發射系統由火帽、導火管和點火藥等組成。 鐵拳150式與100式一樣,夾在右腋下射擊,可多次使用。

    2、M1巴祖卡火箭筒(美國)

    巴祖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上校斯克納和中尉厄爾一起,花了不到一年時間研製成功一種肩射式火箭筒。1942年春在美國阿伯丁試驗場,斯克納和厄爾用其火箭筒向運動中的坦克靶車連續發射火箭彈,全部命中,引起了負責美國地面部隊武器裝備發展工作的陸軍少將巴尼斯的重視,當即決定投入小批次生產。斯克納和厄爾把M-10式反坦克槍榴彈戰鬥部移置到火箭彈上,解決了原火箭彈威力不足問題,並依照M-10式戰鬥部外徑,把火箭筒口徑擴大到60mm,還安裝了肩託、手柄和電池式發射裝置,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具可用於實戰的60mm反坦克火箭筒。後又經過幾次改進設計,形成了M1、M1A1以及M9等型號。 在1942年11月的戰鬥中,美軍使用巴祖卡火箭筒首戰告捷,挫敗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銳氣。於是,包括法西斯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仿製或改進這種武器的設計。

    3、反坦克發射器PIAT(英國)

    PIAT

    自從1916年坦克面世之後,反坦克作戰也隨之出現。一戰時,面對協約國的坦克,德華人發明了不少辦法來對付這些“移動的噴火巨獸”。當時的坦克目標大、速度慢、裝甲薄,很容易被野戰炮擊毀。德軍步兵在實戰中發現,用於遠端狙擊的K型子彈可以擊穿早期坦克的薄弱裝甲,而且這種碳化鎢芯的子彈能夠用普通毛瑟步槍或馬克辛機槍發射。因此從1917年春開始西線的每個德國步兵都配備了5發K彈,而機槍手則配備了整整一條K彈彈鏈。戰爭末期,根據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要求毛瑟公司還生產了一種穿甲能力更強的專用反坦克槍T-GEWEHR。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在“20年休戰”(1919-1939年)中,各主要軍事國家都有所謂的預言家著書立說,英國的利德爾.哈特和富勒上校、法國的戴高樂、德國的古德里安都提出了各自心目中未來機械化戰爭的形態。不過大部分國家的軍界並未充分認識到坦克的威力,他們仍然堅持坦克是一種步兵支援武器。在這個前提下,步兵反坦克武器發展停滯不前也就不足為怪了。在1939-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雙方都有不少坦克參戰,但作戰使用都很笨拙。共和國方面主要使用蘇制T-26,佛郎哥軍隊則使用德國I型和義大利產CV-33。這些坦克本身的缺陷以及雙方的拙劣戰術給各國的觀察家們造成了一種錯覺-步兵現有的反坦克武器似乎已經足夠了。

    二戰爆發時各國裝備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仍是反坦克槍和中小口徑(20-37毫米)的反坦克火炮。後者普遍裝備到了營或連級,但機動性很差;反坦克槍普遍威力不足。此外,如何組織反坦克作戰也存在爭論。然而戰爭初期德軍閃電戰的成功給各國軍方敲響了警鐘。為了應付未來大規模坦克突破的威脅,各主要交戰國開始研製更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二戰之初,英軍裝備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是“波伊斯”反坦克槍和68號反坦克手榴彈。兩種武器各有不足,“波伊斯”反坦克槍的穿甲能力有限;而68號反坦克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太近,給使用者帶來很大危險。

    為了儘快擺脫被動局面,英國國防部開始派人研製一種行動式超口徑發射器,取名為“嬰兒”。1941年6月,“嬰兒”開始接受皇家兵器部的測試,幾經改進之後終於被軍方接受,並在1942年8月31日正式定型生產,被命名為步兵反坦克發射器,簡稱PIAT。PIAT自此成為二戰中英軍步兵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到1945年停產時,其生產數量超過了11.5萬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歷史地位能超越奧尼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