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jin6278
-
2 # 西門不帶刀
正史中是沒有交代龐統的相貌,但是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絕對是才華橫溢的。與諸葛亮相比不相上下。但少校個人認為:龐統的能力比諸葛亮要強。
原因主要有四條:
1.獻連環計導致曹操兵敗赤壁。
2.向劉備獻上中下3條計策取益州。
3.與張飛關係和諧。
4.龐統相貌醜陋(因文章較長,所以少校先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公佈出來,這樣不耽誤大家時間,下面是詳細敘述,如有興趣請觀看)
第一赤壁之戰中的連環計,這是智謀上的勝利。(因為連環計需要一環緊扣一環,實施難度比單個計策要大的多)曹操的戰船大,要想勝利必用火攻。要想用火攻,所有人都能想到用火攻,但如果曹操的戰船是分散的,那火攻也沒用。所以要想辦法將曹操的戰船最好都連在一塊兒,這樣就能一起燒掉。
正好趕上蔣幹這個草包來勸降周瑜,龐統一番裝神弄鬼取得了蔣幹的信任,二人一起回到曹操身邊。龐統向曹操獻出了鐵索橫江,戰船相連這一計策。如果沒有戰船相連這個先決條件,火攻是沒用的。但怎麼向曹操獻這個戰船相連的計策?(都知道曹操多疑),這就很是個技術活了。龐統完成了。
第二:獻策劉備取益州,這是戰略上的勝利。有了益州,劉備就能在四川立足,才能在戰略上實現三分天下的設想,如何取益州?龐統是做了上中下三條計策。
上策:暗中挑選精兵,日夜兼程,直接襲擊成都,劉璋沒有防備,大軍突然到達,一舉攻破成都,可平定益州;
中策:派人向涪關守將楊懷、高沛通報,說荊州有變,想要回師,並命令軍隊整理行裝,做出回軍的樣子,楊懷、高沛必出關送行,利用這個機會捉住楊懷、高沛,攻打涪關,再進軍成都。
下策:撤回白帝城,再圖良機,
應該說上策是時效性最好,見效最快的。但劉備因穩妥起見選擇了中策,最終一年後才取得了益州。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取得了最重要的根基。
第三:與張飛的關係很和諧。側面證明了龐統的人際能力強關羽和張飛的眼界是很高的,當時諸葛亮是在火燒博望坡後才讓關羽,張飛,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進行了肯定。而龐統只是透過一天處理完半年所積壓的政務,這一件小事就能讓張飛心服口服。請注意這是政務不是軍務,在戰亂時期,軍務比政務要重要得多。而龐統只通過了一個小小的政務事件,就能讓張飛心服口服,而諸葛亮可是透過軍事事件才讓張飛關羽心服口服的。
第四,龐統的相貌醜陋,這在三國演義裡是重點突出的。諸葛亮的相貌丰神俊朗,相比較而言,相貌醜陋龐統與長相丰神俊朗,能力出眾的諸葛亮能夠齊名,那我們要相信這個相貌醜陋的人,他在能力上絕對要略微的超出這個丰神俊朗的人的。
這也是三國演義裡隱含著龐統的能力要更強。
回覆列表
雖然我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在現實生活中,在不瞭解對方的情況下,還是會以貌取人。因此才貌雙全是每個人都期望達到的,就是史書上為某人作傳,如果該人長得一表人才,史書上也會格外加上一筆,誇獎該人長得凜凜一表,如陳壽為諸葛亮作傳,就專門誇諸葛亮的形像,“身高八尺,容貌甚偉”。
對於龐統的形象,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其他一些史料,都沒有記載,可能為一般人的形像,也可能比較萎縮醜陋吧。《三國演義》卻說龐統長像醜陋,孫權見了不喜歡,劉備見了也不喜歡。龐統這個人有才能,不然不會和諸葛亮齊名,被徐庶稱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是龐統這個人有點恃才傲物,自己外表不怎麼樣,再傲氣,不瞭解的人誰能喜歡?因此龐統一開始在東吳並沒受重用,只是在周瑜手下做了個功曹的官職,也就是周瑜帳下的一個幕僚,周瑜死後,魯肅曾向孫權推薦他,可能是龐統傲氣的神態讓孫權受不了,就沒任用。不得已就又去見劉備。見到劉備,因為傲氣的神態,劉備也不予重用,就讓他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令,因整日飲酒不理縣務,被免官。就在這時,劉備收到了魯肅的舉薦信,諸葛亮也說龐士元非百里之才,於是劉備又捏著鼻子見了龐統,結果一交談果然有才學,就這樣劉備開始器重他,先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後來和諸葛亮一樣拜為軍師中郎將。益州法正來投,勸劉備乘劉璋迎劉備入蜀共拒張魯之際,趁機謀取益州。劉備一向以仁義行事,思慮再三,不能決斷。龐統就給劉備分析形勢,說明荊州不是久安之地,益州才是開基之所,最終才讓劉備下定了取益州的決心。劉備率軍入蜀後,在涪城與迎接的劉璋相會,龐統就當即勸劉備在宴會上挾持劉璋,劉備以初來蜀地,恩信未立給予拒絕。劉璋安排好供給劉備軍需事情後,就回到了成都,劉備率軍駐守葭萌關。一年以後,龐統就如何取益州給劉備獻了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就採用其中計,假裝回軍荊州,引蜀中名將楊懷、高沛輕騎來見,將他們斬殺,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打下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宴請眾將士,置酒作樂,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應該快樂吧?”龐統卻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劉備這時已有些酒醉,就氣憤地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咋這樣說話,快點出去!”龐統就大笑著出去了。劉備馬上後悔了,就請龐德回來坐下。龐統回來後見到劉備也不道歉,只顧喝酒。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道:“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大笑,酒宴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從這裡也可看出龐統傲氣,不分輕重,劉備一直打著仁義的旗號行事,進攻劉璋本不是仁義之舉,劉備正汲汲於心,龐統再這樣逗趣,正紮在劉備痛處,怎能不惱怒?劉備是主公,龐統是軍師,劉備叫他回來,已經認錯,龐統也應順坡下驢,給劉備一個臺階下,但龐統傲氣啊,就沒有這樣做。因此劉備就讓駐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西進入蜀。劉備軍這時也包圍了雒城,龐統可能是怕諸葛亮等人到來與其爭功吧,想在他們到來之前,馬上攻下雒城,佔領成都。於是龐統就親自率眾攻城,不幸為流矢所中,傷重而死,年僅三十六歲。劉備雖然煩感龐統的傲氣,但人已死了,又是為自己的事業而死,又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自然很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龐統號為“鳳雛”,鳳雛、鳳雛,是不是胸量上不及臥龍?恃才傲物,是做人之大忌。雖有不甘人下,催己奮進的功效,但也有易得罪領導和同事的壞處,與人搞不好關係,吃虧的將來還是自己。諸葛亮深解劉備打的是仁義牌,就從不在有損仁義的情況下給劉備獻計,埋頭做好自己職責內的事,很得劉備信任。因此,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之所以英年早逝,生年沒有獲得與諸葛亮一樣的成就,難道正在此嗎?